安禄山有何魅力,造反让15万将士誓死相随,背后几大原因让人叹服

张司马讲历史 2024-04-26 08:20:16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张英编辑 | 张英

前言

即便安史之乱并未全面颠覆大唐王朝,而这场战事依然使大唐的综合国力大幅受损,成为其走向崩溃的重要枢纽。

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次谋逆之战,安禄山旗下竟有近15万将士坚决追随他,这究竟是为何呢?

难道这些将士不知晓自己所面临的是背离朝廷吗?

须知在唐代,对于叛军的惩处极其严酷,几乎涵盖了灭族的程度。然而,为何众多将士却对如此处境毫不在意,甚至深感忠诚呢?

实际上,其中隐含着许多匪夷所思的原因。

安禄山的出身和背景

安禄山出身西域,不幸的是父亲过早离世,自幼便跟随母亲飘零异乡。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由于生活困苦,缺乏严格的管束,使得他养成了偷鸡摸狗的坏习惯。

公元732年,安禄山因为偷盗牧民的羊只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获,眼看就要遭受乱棒打死的惩罚,

而安禄山却毫不畏惧地大声疾呼:“大人难道不想多杀几个蕃族吗?为何要置我于死地呢?”正是这番临危不惧的呐喊,让安禄山得以保全性命。

张守珪对安禄山的勇气和胆略颇为赞赏,再加上他身材高大魁梧,颇具战斗天赋,因此决定饶恕他。

从那时起,安禄山便在张守珪麾下担任一名低级军官,这位来自突厥的小混混,由此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想要成为皇帝的宠臣,必定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在长期的社会历练中,安禄山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洞察力和阿谀奉承的本领。

在张守珪帐下任职期间,安禄山敏锐地察觉到张守珪对他的不满,经过深思熟虑,他意识到问题可能在于自己过于肥胖。

于是,安禄山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减肥,同时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期重新赢得张守珪的信任。

不久之后,他成功地重获张守珪的青睐,并逐步晋升至幽州节度副使的职位,

尽管身为地方官员,但安禄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原因在于,每当有朝廷官员来到他的辖区,他总是事先了解他们的喜好,然后极尽所能地巴结讨好,不惜重金贿赂。

凭借众多在朝廷中为他说好话的“朋友”,安禄山在唐玄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不久之后,安禄山被擢升为节度使,同时身兼数职,掌管15万大军,次年荣获骠骑大将军称号;第三年更是成为唐玄宗手下首位封疆大吏。

除了与朝廷官员建立深厚的关系外,安禄山还拥有众多的“父亲”。

亲生父亲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胡人,义父则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干爹则是大唐皇帝——唐玄宗。

为了博取玄宗这位最高统治者的欢心,安禄山自然也不能忽略杨贵妃的存在。

当他向玄宗拜师时,已经年满44岁,而杨玉环仅有28岁。

安禄山还请求杨玉环为他举行“洗三”仪式,这是唐代一种由母亲为新生婴儿洗净身上污秽的传统习俗。

有趣的是,杨玉环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命令侍卫将安禄山包裹在锦绣之中,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般,乘坐轿子在皇宫内四处游逛,口中还不停地叫唤“禄儿,禄儿。”

安禄山也积极配合,使得前来围观的唐玄宗忍俊不禁。

也正因如此,唐玄宗始终认为安禄山是一个朴实憨厚的人,甚至在最后关头仍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安禄山不会背叛自己。

安禄山的管理能力

安禄山号令15万大军之功绩,不仅源于其出身背景与个人魅力,更因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合理的管理策略。

这体现在他对人才的重视及团队建设方面。

安禄山最为倚重的智囊严庄,乃出自河北沧州,自幼显露出非凡谋略。安禄山极度器重严庄,委以“反唐大计”制定之重任,进而由其策划并实行了一系列战略方针,为日后叛乱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安禄山麾下亦有众多忠诚将领,构成其核心团队。其中,年轻将领孙孝哲尤为突出。

孙孝哲本为契丹族人,安禄山不仅予以重用,且多次关照其母子,使其深感恩情。

叛乱期间,孙孝哲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安禄山得力助手。

另一位安禄山心腹大将李归仁,原为无名之辈,全赖安禄山提拔而得以重用。故此,他对安禄山忠贞不二,在叛乱中屡建战功。

安禄山的亲侄儿安守忠,同样是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身为安禄山至亲,安守忠自然得到叔叔的重视与提携,成为其麾下重要力量。

除上述诸人之外,安禄山旗下尚有诸多骨干将领,如蔡希德、尹子奇、田承嗣、田乾真等人。他们皆为安禄山亲手培养与提拔,在叛乱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观而言,安禄山深谙用人之道,善于发掘人才,并能团结重用。以此方式,他成功凝聚了一大批忠诚将领,为日后叛乱做好充分准备。

安禄山对将领的管理亦颇具特色。他不仅给予优渥待遇与崇高军衔,更为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赢得将领们情感上的依附。

例如,对孙孝哲母子的关照即是一例。如此一来,安禄山将将领们的命运与自身紧密相连,确保他们对己无比忠诚。

总之,安禄山不仅拥有杰出的谋士,更有一支忠诚的将领队伍。正是凭借这支队伍,他方能号令15万大军,从而顺利发动叛乱。

府兵制”变“募兵制”的影响

唐代天宝年间,驻扎于我国北方大地的军队战力相当薄弱,众多士兵之所以投身军旅,皆为图一口裹腹之食,对于国家民族之忠贞信念,实在谈不上有多么坚定不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在史思明、高尚卿等权臣的暗中扶持下,安禄山以非法走私之名,大张旗鼓地招募军队,短短数年内,就聚集起了高达十余万人的兵力,受其号召鼓動,广大民众亦纷纷响应,投入到了安禄山的麾下。

尽管安禄山的军队规模庞大,但其中绝大多数成员均为未经严格训练的新兵,战斗力实难称得上强大。

而正因为唐朝当时实施的“募兵制”政策,使得安禄山等人得以轻而易举地招揽到大批士兵,进而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

除此之外,安禄山等人还巧妙地利用了唐朝内部的种种矛盾以及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成功地煽动了部分将领及官僚加入自己的阵营。

这些人的加盟,无疑使安禄山的军队实力更为雄厚,同时也让对其的掌控变得愈发困难重重。

总而言之,安禄山之所以能率领15万大军公然反叛朝廷,除了其自身的出身背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之外,唐朝当时实行的“募兵制”政策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安禄山发动叛乱经过的六步曲

综合以上所述,安禄山发动叛乱可以分为六步,我门简单给概括一下!

第一步:安禄山对唐朝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诸多问题有深入了解后,产生了推翻朝廷的想法,他巧妙地策划了虚假的迎新皇登基仪式,成功迷惑了唐玄宗,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步:在唐玄宗的默认下,安禄山迅速攻占了洛阳和长安,扶植七岁的李适当太子,建立燕国政权。

第三步:安禄山的叛军向西北进攻,企图突破回纥防线,进入天山南麓。但遭遇回纥军队顽强抵抗,失败而归。

第四步:唐朝政府采用围堵与分化策略,一边组织军事力量抵抗和追击,一边分化瓦解两大叛军势力,公元762年,战争结束。

第五步:叛乱期间,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杀害,史思明接替领导,继续与唐朝对抗。

第六步:安史之乱后期,唐朝逐渐掌握主动权,公元763年平定动乱。

综上所述,安禄山策划的反叛活动经历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历程,其中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层面的因素。

7 阅读:2669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6:50

    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峰期,就该走下坡路了,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封建社会发展的拦路虎,新的阶级必将改变旧阶级

  • 2024-04-27 16:04

    拜火教的明王,

  • 2024-04-28 12:03

    叛乱第二步第三步胡说八道

  • 2024-04-28 16:16

    渔阳鼙鼓动地来。

  • 2024-05-08 15:50

    河北与山西的较量而已

张司马讲历史

简介:关注我每天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