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的午餐,也是配送的

佳霖谈国际 2023-09-08 17:05:11

最近,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被推上了舆论浪尖。

新开学,赣州某小学食堂仅为学生提供预制菜,出现菜肴冷食、半生不熟等问题,导致很多剩饭剩菜,学生不爱吃,回家就喊饿,家长不满向学校投诉。

预制菜作为学生午餐,结果学生普遍反映口感不佳。

的确,看这盒饭,恐怕很多人都没有了食欲。

不仅是口味,主要是它的保质期,居然长达一年。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预制菜里放了防腐剂。有网友晒出的一份鱼香肉末茄子的配料表,保质期也竟然长达365天,要没有防腐剂,那就是很高科技了。让人相信比较难。

难怪网上铺天盖地就是吐槽。无奈之下,部分家长选择给孩子送盒饭。

我们把这问题切换到日本。

日本中小学的午餐,也是统一配送,学校没有食堂的。不过,送到的不是盒饭形式,而是装在食器里,再由学生分配。

日本小学校的营养午餐,受到全世界称赞。为何他们能做到?

法律和责任,缺一不可。

1,老师以身作则,必须跟学生一同吃

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除了免交学杂费外,还半免费性地向学生提供一顿营养午餐。普通费用是210日元/餐。这价格相当于街上饮食店的1/3。特别困难的家庭的学生,是免费。

校长和老师的午餐,跟学生的一模一样,没有特殊伙食。每次午餐之前,校长必须先吃。校长吃完了,学生再开始。这不是优待校长,而是让校长以身作则,以身试毒。如果有恶性投毒案件发生的话,校长可能会以身殉职,而全校学生的生命则可得以保全。

班主任跟学生在一个地方吃饭。经常是在教室。

2,午餐必须跟规定菜单一样,注重营养搭配

学校供餐必须满足文部科学省要求的“营养需求”标准。学校饮食实施标准中,热量、蛋白质、脂质、钠、钙、维他命、食物纤维等应该满足营养标准的详细规定。在满足这些营养标准的基础上,学校的厨师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烹饪出料理,而且在预算内使用足够的食材。

必有的食物就是牛奶,每天都有。

近年来的学校伙食不仅注重摄取营养,更重视“给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厨师们必须考虑使用当地产地生产的蔬菜做成乡土料理,通过乡土食品培养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

3,学生分组,分配午餐

午餐时间一到,老师指挥学生拼好桌子。值班的学生把饭和菜肴推到教室,然后分发。值班的学生一般6人,轮流值班。他们分别担任盛饭、盛菜、分发牛奶、吸管等。

最后吃完了值班学生要负责把牛奶盒(纸瓶)拆开清洗、压平了放在规定的地方。这样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团结、不乱扔垃圾,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4,学校的营养师和厨师,都是公务员

日本的中小学校,配有营养师和厨师。

学校营养师会提前就将下一个月的菜单制定出来,供家长参考。菜单一个月内每餐都不一样,不会重复。而且会标明每一餐的营养成分、食材的来源与产地等等。

营养师必须是大学的营养专业毕业,毕业后还需要经过两年培训方可上岗。

厨师进入厨房,必须先穿消毒过的专用衣服,戴着口罩。食材从签约的商店或厂家直接进货,保证食材的卫生和安全。

厨师由地方政府聘用。营养师和厨师都享受地方公务员待遇。

5,日本营养午餐起源于100多年前

据称,日本学校营养午餐制度起源于1889年的山形县鹤岗町(现在的鹤岗市)私立忠爱小学校。这所学校为增人所创办。当时家境贫寒、不带盒饭的孩子很多。于是学校就为学生免费提供饭团、烤鱼、咸菜的午餐。

为此,忠爱小学还立起“首次开始供餐学校”的纪念碑。人们都认为供餐对孩子们是天大的好事,逐步推向全国。1923年,日本政府正式向营养不足的学生开始提供午餐。

日本政府还在1932年(昭和7年)开始向学校供餐发放补助金。当时实行的是“学校供餐临时设施方法”,国库拨款67万日元补助学校午餐费用。也许你认为67万日元很少,但那是1932年,相当于现在的17亿日元。

不过,这补助并不能惠及全日本的小学生,当时只是针对贫困学生提供午餐费补助。日本真正实施“给食制度”是在1954年,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和实施。

(图为:1975年的日本小学生午餐)

以前我们都叫日本为小日本,那时候日本人身高的确不高。但经过这给食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的体质。个人认为,日本中小学午餐必备的牛奶,对日本人的身高,起了很大作用。

时至今日,日本给食制度日益完善,不仅成为国家福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家庭富贵贫贱,孩子们吃着同样的食物,无形中,也传递着平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有句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真要把这句口号落到实处,那么日本的实施了100多年的学校午餐制度,值得学习和参考。

0 阅读:2

佳霖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