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庆祝中俄历史上签订的《瑷珲条约》,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聪明的小小人者 2023-12-13 17:46:1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念辞欤

前言

近年来,俄罗斯在其领土上举行的一些庆祝活动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和争议。特别是俄罗斯阿穆尔州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近日庆祝《中俄瑷珲条约》签订165周年的活动,以及2020年7月海参崴建城160周年的庆典,都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这些庆祝活动不仅触动了中俄历史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对俄罗斯政府意图的深入思考。在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俄罗斯为何要如此高调地庆祝这些对中国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这背后的深层目的究竟是什么?

俄罗斯自伊凡四世时期起,就开始了其向东西两侧的扩张历程。这个拥有农奴制的帝国在与西欧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时遇到了不少挑战,导致其向西的扩张进程受阻。与此同时,东向亚洲的扩张却显得较为顺利。

北亚的大平原上,当时居住着一些分散的部落。这为俄罗斯的“探险队”提供了便利,他们轻松征服了这些原住民。到了17世纪中期,俄罗斯的势力已经延伸至黑龙江地区。这一时期,清朝正忙于内部的南北争霸,导致东北边疆相对空虚,易于被沙俄占据。

康熙帝在统一天下后,决定解决东北边疆的沙俄威胁。在康熙24年和25年,清军对俄军在雅克萨的据点发起了攻击,并取得了胜利。雅克萨城被拆除,沙俄被迫与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明确边界的国际条约。从表面上看,这份条约相对公平,清只是收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

在沙俄眼中,这份条约却被视为国耻。他们认为,自己先到先得的原则应当被尊重,被清军以武力夺走的领土应属于沙俄。因此,俄国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都曾公开表示,尼布楚条约是俄国的耻辱,他们誓言要夺回黑龙江出海口。

1858年5月28日,是一个对俄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沙俄与清朝签署了瑷珲条约,这份条约不仅标志着沙俄的领土大幅扩张,也为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胜利和光荣。如今,每到这个日子,俄国都会隆重庆祝,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今年正值瑷珲条约签订的165周年,俄国官方已经公布了庆祝活动的计划。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支持俄国的群体欣喜若狂,而对俄国持批评态度的人士则感到不解和愤懑,质疑俄国为何如此张扬。

要理解俄国的这种庆祝行为,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瑷珲条约的背景。在条约签订之前,沙俄已经在不断向黑龙江地区扩张,建立了许多据点。到了1858年,大片的黑龙江北岸和下游两岸实际上已经落入沙俄掌控之中。

当时的清朝正面临内忧外患,无力抗衡沙俄的扩张。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抓住这一机遇,迅速推进至瑷珲,迫使清朝黑龙江将军签署了他预先准备好的条约。根据这份条约,沙俄获得了黑龙江以北和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也成为了中俄共有的河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两年后的北京条约更是将原本共管的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归属于沙俄,使得沙俄以几乎零成本获得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种扩张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展示了沙俄的强势和策略。

这场历史的胜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沙俄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一霸气扩张的呢?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也许能更深入地理解俄国为何如此重视瑷珲条约的纪念活动。

1858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而悲剧的时刻——《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对中国的领土完整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份条约导致中国失去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宝贵的黑龙江北部和外兴安岭以南地区。

更为严重的是乌苏里江东部的中国土地被划为中俄共管,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这个条约不仅剥夺了中国的领土,也深深刺痛了中国人民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俄关系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俄罗斯在面对西方的压力时,越来越依赖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双方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发展以及在中亚事务上的活跃角色,为中俄关系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对双方至关重要,也对地区的稳定与共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5月中国将俄罗斯远东的重要港口海参崴纳入吉林省的内贸体系,这一决策无疑在东北亚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能够通过陆路将货物运输至海参崴,进而经海路直达南方港口,显著降低了内贸运输的距离和成本。

海参崴港口的运营也将因此获得可观的收益,同时加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和贸易联系。这一消息迅速在东北亚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趣的是,美国和日本虽然将中俄视为战略对手,但在这一事件中最为焦虑的却是韩国。

韩国媒体不仅宣称海参崴是韩国的历史领土,并声称如有必要会向俄罗斯索回。他们甚至制作了一张将海参崴标记在朝鲜王朝境内的地图。

这种说法显然忽略了历史事实。随着中俄两国完成边界划定,这段近代历史已成往事。从始至终,远东地区与韩国并无直接关联。

瑷珲条约的签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深刻的伤痕,它不仅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成为了一段不可磨灭的耻辱。这份条约,标志着俄罗斯在外东北地区的势力扩张,包括对海参崴的控制。

虽然清朝在条约中维持了对该区域的名义主权,并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再次确认了这一点,但这并未阻止俄罗斯在海参崴及周边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到了1898年,海参崴被俄罗斯租借,正式成为其领土。

1905年《朴次茅斯条约》签署时,俄罗斯同意归还海参崴及其周边地区给中国,并承认中国在该地区的主权。但随着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随后的政治动荡,海参崴最终成为苏联的一部分,直至苏联解体,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现在的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包括海参崴、伯力和赤塔,可以看到一位名叫穆拉维约夫的人物雕像,他的形象甚至被印在俄罗斯5000卢布的纸币上。这位历史人物在俄罗斯人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俄国的英雄,尤其是在俄罗斯的俄粉群体中。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瑷珲条约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如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瑷珲条约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尽管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当时也被视为丧权辱国的象征,但在这两个条约中,中国仍然与英国和日本进行了一些抗争,尽管最终失败了。

相反瑷珲条约则是在清朝最为屈辱的时刻签订的。清朝面对的是一个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的沙俄,而沙俄却以狡猾的手段从清朝手中夺取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也是最为耻辱的一次。

在国际形势变化和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选择高调庆祝瑷珲条约签订165周年,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面对长期的战争和不断下降的士气,俄罗斯或许需要借助这样的庆典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士气。

这场庆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可能是俄罗斯面对当前困境的一种应对策略。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俄罗斯如何平衡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的国际关系,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俄罗斯作为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1.46亿人口和1.78万亿美元的GDP,其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一地区,面积达621.59万平方公里,但根据2010年的数据,其人口仅有629万。这里的发展迟缓,成为俄罗斯最为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远东地区的发展滞后导致了严重的人口流失,尤其是年轻人群纷纷离开,奔向欧洲的城市,留下的多是儿童和老人。这种人口结构使得该地区的发展前景黯淡,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西部省份颇有相似之处。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激进的经济转型策略,但结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俄罗斯从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沦为了主要依赖能源和粮食出口的二、三流国家。尽管拥有核武,俄罗斯在许多方面已不再是一流的大国。

俄罗斯目前的国力已不足以支持全境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的影响下,国力更是显著衰弱。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将远东地区的开发权交给中国,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

回顾历史俄罗斯有出售领土的先例,例如曾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原本属于中国的外东北地区,也是在《尼布楚条约》后,被《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尽管俄罗斯占领了这些土地,但却未能有效开发,很多地区至今仍是荒芜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思路值得探讨:是否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收回这些失地?俄罗斯目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中国则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最近的消息显示,中国增持了205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或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从俄罗斯手中收购失去的领土,实现远东地区的归属回归。

这种思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中俄作为近邻,且俄罗斯是核大国,采取任何方式都需谨慎考虑。购买领土的想法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考量,还有历史和主权的敏感问题。

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因素,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这一策略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实现,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影响,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0 阅读:2

聪明的小小人者

简介:干爹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