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只在紫禁城生活了两年,和文绣在宫内互通信件,她们的实际关系如何?

来杯银耳羹 2024-02-05 22:50:30

笔者:来杯银耳羹

关注作者,每日分享精彩内容

从17岁被风光抬进清廷,到19岁被匆惶赶出皇宫,清朝的第25位皇后婉容仅仅在紫禁城做了两年女主人。这一段时期,婉容虽然有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心机,但也保留了很多少女的天真烂漫。

婉容

让我们走进婉容在紫禁城短暂的两年生活,看一看尚未失宠的末代皇后婉容珍贵的少女时光。

显赫的家世

1906年11月13日,郭布罗·婉容出生于北京地安门帽儿胡同荣府,她的曾祖父长顺曾任吉林将军,父亲荣源曾任内务府大臣,母亲爱新觉罗·恒馨是定郡王孙女,人称“四格格”,却在生婉容时得了“产褥热”,不久便撒手人寰。

父亲荣源以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为女儿起名为“婉容”,“ 婉” 字本义“ 顺也”,自古以来都有形容女子体态优美,身姿轻盈之意。荣源希望女儿成长成一位有鸿鹄之轻盈、蚊龙之矫捷、亭亭玉立、贤惠持家的完美女子。

婉容

和顽固的清朝遗老不同,荣源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他不重男轻女,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女孩不该只学习女德女红,应该和男孩接受同样的教育。因此,荣源十分看重这个漂亮的女儿,从小就与家里的家里的兄弟一起读书习字、弹琴绘画。荣源甚至为婉容聘请了英语老师,让她学习英语。到了上学的年纪,荣源送婉容去教会学校读书,接受西式教育。

婉容的亲生母亲离世后,父亲荣源续娶婉容的小姨——贝勒毓朗的次女爱新觉罗·恒馨为妻,恒馨将婉容视为己出,千宠万爱的抚养长大。在荣府,婉容说一不二,是当家大小姐,过着优渥的生活。婉容热爱逛街扫货,崇尚西式生活,每天的生活费都得有100银元,一时在贵族圈里风头无二。

婉容

民国时期,荣源四处经商,和同仁堂的东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曾商议结为儿女亲家,荣源想把婉容许给“岳记老药铺”的少东家为妻。就在两家筹划此事时,逊清小朝廷传出小皇帝溥仪选皇后的消息,这桩婚事告吹。

声势浩大的选后

虽然溥仪已经退了位,但还住在紫禁城,有着“皇帝”的尊号,新贵们想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份,没落的旧贵族们也想借此恢复家族荣光,送来的“名门闺秀”照片都可以装订成册了。就连徐世昌和张作霖也派人来提亲,小朝廷以满汉不能通婚为由,婉拒了。

据传,1915年袁世凯复辟时,为缓和自己与小朝廷的关系,提出把最受宠爱的三女儿袁静雪嫁给溥仪,后来因为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才没有成行。1917年张勋帮助溥仪复辟时,也想将女儿嫁给溥仪当皇后。由此可见,就算在民国,“宣统皇帝”这个名头还是响当当的。

袁静雪

在选后期间,敬懿太妃和端康太妃都想找一个跟自己亲近些的女孩儿当皇后,这决定了她们日后在皇宫的地位。两个老太妃各自提出了自己中意的候选人,互不相让。敬懿太妃主张选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文绣,端康太妃主张选郭布罗氏荣源的女儿婉容。但是,最后谁能当皇后还是要溥仪亲自定夺。

溥仪看着两个女孩的照片,每个人都是头小小的,看不清容貌,便随手选中了衣服花纹绚丽的文绣,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端康太妃大为不满,硬叫王公们劝溥仪重选她中意的那个,理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的不好,而她推荐的这个是个富户,又长的很美。就这样把婉容选为皇后。敬懿太妃此时也不愿意了,理由是皇上已经在文绣的照片上画圈了,现在不要也不行了,溥仪只好把文绣也收进宫,封了“淑妃”。

婉容

选定皇后人选后,1922年10月21日,小朝廷使臣带着近千人的仪仗队伍和100多抬的礼品,到帽儿胡同荣府,向婉容的父亲荣源送上彩礼。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先后举行了告诉女方家里确切的成婚日期的大征礼,和正式给予婉容皇后名分册封礼。

略显遗憾的大婚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与婉容举行大婚礼。

按清朝老规矩,皇后大婚,要先后经过大清门、午门进宫。这个大清门,平时只有皇太后、皇帝可进出,皇后也只有在大婚之日才能享用一次。但婉容入宫没有走大清门,甚至连午门都没走,她走的是东华门,没有享受到这份荣耀。由此可见,她这个小朝廷的皇后,还是与大清真正的皇后有区别。

婉容

溥仪与婉容的婚礼办了三天三夜,期间宾客有遗老旧臣、民国政府的要员、军阀政客,甚至外国使节也名列其中。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也专门派特使带着2万银元前来祝贺。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徐山昌、张作霖等军阀,以及康有为等名流,也都送了如意、家具、银元等贵重礼品。

身处民国,皇室经费紧张。小朝廷决定缩小溥仪婉容的婚礼规模,简化流程,尽量不铺张浪费,但还是花费了40多万银元。在当时,两元钱就能买一袋面粉,溥仪和婉容这次婚礼的开销,竟可买20万袋子的白面!但这已经是十分节俭的了,要知道当年花费不算多的光绪大婚,花费了550万两银子。

婉容

大婚期间,宫里连续唱了三天戏,京、沪所有著名的演员,如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王风卿、梅兰芳、杨小楼、練岩、侯俊山、俞振庭、龚云甫、裘桂仙、钱金福,以及青年演员马连良、李万春、盖同香、侯喜瑞等都来了,请戏班子的费用就高达3万元。

最后一天的戏,还专门请梅兰芳、杨小楼演绎《霸王别姬》,这部戏当时演的少,大家都很想看,但也有人觉得不妥,认为在大喜的日子里演这出戏不吉祥。但溥仪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出戏最终还是演了。演到令人动情的虞姬自刎的场面时,台下的太妃和女眷们抽抽噎噎的哭泣。一些王公旧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婚后与溥仪的感情

婉容入宫后,住在当年慈禧当兰贵人时住过的储秀宫。但溥仪从未在那里过夜,他像婚前一样,独自睡在养心殿。

在宫里的两年,婉容与溥仪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一方面,婉容进宫时,对郁闷的宫廷生活心理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婉容熟悉西洋文化,与崇尚西洋事物的溥仪十分谈得来。当时,溥仪与婉容天天见面,但两人却依然用英文通信,互称对方为“Henry(亨利)” 和“Elizabeth(伊丽莎白)”,有几分小情侣的样子。

婉容、溥仪

紫禁城像一个黄金做的鸟笼,高墙内的四方天空,隔开了外界自由,但隔不住十七八岁溥仪、婉容向往自由的心。据清宫档案记载,他们经常以看望父母、探望老师的名义出宫门游玩。仅仅在1923年的夏天,夫妻俩就三登景山游玩。

婉容作为宫中的“摩登女郎”,常常与溥仪一起骑车、打球,还亲自教溥仪吃西餐。两人志趣相投,感情稳定。

婉容、溥仪

在宫中的这段时间,“母仪天下”的婉容常常关心百姓疾苦,热心于公益事业。据记载,1923年12月,婉容向北京“临时窝窝头会”捐赠大洋600元,以赈济灾民。

与文绣的关系真的恶劣吗

文绣作为妃子,比婉容早一天入宫,为的就是在大婚当天跪迎皇后。自古妻妾有别,妻永远是妻,和妾争宠有失身份。

婉容比文绣大三岁,在宫中的两年,大多把文绣当作妹妹看待,把她当做自己的小玩伴。据清宫档案记载,婉容虽然有时候会作弄一下文绣,但更像是小姑娘之间闹着玩的小把戏。从留下的书信来看,婉容还是很珍惜和文绣的关系。

婉容

婉容喜欢莲花,曾在御花园亲手种植,便以“植莲”作为笔名,文绣则以“爱莲”作为笔名,两人在宫中经常相互写信。

婉容曾给文绣写过一首诗:

明明月,上东墙,淑妃独坐在空房。娇弱飞燕常自舞,窈窕金莲世无双。(文绣的母亲为汉人裹小脚,以“金莲”来打趣她)

从这首诗能看出婉容的一点性格:婉容自己也是“ 坐空房”,但还是会拿文绣开玩笑,不像传统的大家闺秀,倒显得有几分俏皮可爱。

婉容

为此,文绣生了气,好几日都没给婉容回信,婉容去信想请求文绣的原谅:

爱莲女士惠鉴:

是与君相互立誓,彼此且不得再生误会。不拘何事,切可明言。所以君今不来,已Sure 稍有误会之处。只是君因病不能来,此实不能解也。君闻过中外各国有You 不能见之理么? 若有何获罪之处,还望明以见告为幸。不过自叹才德不足,难当君之佳偶尔

请罪人植莲启

以此可见,婉容的文字功底不错,其中夹杂几个英文,看着不伦不类,但在当时显得非常时髦。特别是最后以文绣的“佳偶”自居,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感情尽在其中了。至少在宫里的这两年,两人关系还不错。奈何1924年被冯玉祥刚出宫后,两人长大了,感情变得微妙起来。

被迫出宫

宫中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仅仅两年后,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军队进入紫禁城,逼迫小朝廷接受修改后的“优待条件”,勒令溥仪立刻离开紫禁城。

这是小朝廷最黑暗的一天,宫中一片混乱,溥仪遣散了宫人,坐在龙椅上陷入沉思。任命的文绣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行李。婉容倒是很强硬,叫喊着誓死不搬出皇宫。然而,没了权力的小朝廷只是案板上的鱼肉,没有选择的余地。下午四点,溥仪交出了“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草草收拾行李,带着婉容等一批家眷,仓皇搬离紫禁城。举家住进了父亲载沣的醇亲王府。

婉容

就这样,末代皇帝溥仪和末代皇后婉容永远地离开了“大清帝国”的皇宫。

感谢观看!搬离皇宫后的婉容生活如何,为什么与文绣关系破裂,什么时候失去了溥仪的信任,我会在下一章详细讲述。

——END——

0 阅读:15

来杯银耳羹

简介:热爱分享的银耳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