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崖山之后无中华”,什么意思?日本人其心可诛!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5-20 12:23:47

日本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里的“崖山”指的是广东江门的崖山。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会在日本流传,它背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一、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对宋元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在听到“崖山”时可能会立刻想到“崖山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279年,也就是南宋灭亡前夕。

我们国家多山地和平原,因而历史上大多数战争都发生在陆地,然而,“崖山战役”却是一场十分罕见的海战,并且相当惨烈。

因为这是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场战争,每一位参战的南宋官兵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拼尽全力,因而显得格外悲壮与惨烈。

参战的另一方是元朝的蒙古军,他们深知,这场战役以后元朝将彻底消灭南宋政权,从此实现对中原地区的把控,因此也相当地勇猛。

其实,这并不是宋元之间发生的第一次海战了,1271年,元朝建立,随后元朝的统治者制定了陆、水两路攻宋的政策。

彼时的宋朝正“蜗居”在南方,当时的皇帝宋恭帝也才不过五岁,这样的朝廷又如何能抵挡得了蒙古军的猛烈攻击,五年后,也就是1276年,南宋投降。

幸好,杨淑妃在国舅和大臣的保护下,成功带着宋度宗的两个孩子逃了出来,随后在福建紧急宣布由七岁的赵昰担任南宋的下一任皇帝,南宋的统治得以延续。

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躲避蒙古军的搜捕,他们东躲西藏,只能选择水路,却因台风等恶劣的气候几度遭遇险境,年幼的宋端宗赵昰不久后因落水染病离世,他的弟弟赵昺登基。

为了不让南宋灭亡,宋朝最后的一批士兵拼死护卫赵昺来到了崖山,打算将这里作为抗击元朝的据点。

而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清楚,如果不杀光最后一个宋朝皇室的成员,那么他们还会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般,永远无法根除,因此,也决定在崖山最后一战。

1279年,南宋朝廷集合了自己短期内所能集合的全部兵力与元朝的军队在崖山一战,彼时,宋朝的军队中有官、兵还有民,虽人数众多但连统一的装备都配不齐。

而元朝的蒙古军却个个装备精良,他们虽然只有两万多士兵,但就综合素质上来说并不差。

宋朝的领兵将领是张世杰,他下令斩断一切后路,不给士兵逃跑的机会,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也坚决不能有逃跑之心。

然而,即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也依旧没能抵抗住元军的猛烈攻势,宋军一败再败,最后张世杰不得不抽调精英突围。

而小皇帝赵昺的船因无法突围,最终大臣陆秀夫不得不绝望地带着赵昺投海,誓死不向元军投降,近十万官兵紧跟其后,一时间海面上全是漂浮着的南宋官兵的尸体。

太后在得知赵昺的死讯以后,心如死灰,随后投海自杀。

崖山海战最终以南宋宗室的灭亡而结束,自此,南宋彻底覆灭。

二、中华文化遭到破坏

崖山战役之后,南宋灭亡,元朝取代宋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元朝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都与占据中原地区多数人口的汉人有很大的不同。

元朝统一中原以后,对汉人实行了十分残酷的统治政策,比如采用“四等人制”,将人分为四等,汉人居第三等,地位卑微,处处受到限制,许多饱读诗书、富有才华的汉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更严重的是,元朝统治者对汉人文化采取打压政策,汉字被禁用,书法、音乐等传统文化被认为是汉族文化,遭到了排斥和破坏,很多在文学领域有诸多成就的文人和学者也因此遭受朝廷的迫害。

可以说,元朝统治时期,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许多传承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献和书籍被毁坏。

所以说,崖山战役之后再也没有中华,事实上指的是元朝对中华文化的破坏。

三、日本狼子野心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是从日本人口中传出来的,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低的倾向。

虽然元朝统治初期,中华文化的确遭到了破坏,但远没有到消亡殆尽的地步,明以后清王朝的确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但只能说是封建王朝的灭亡,并不能代表国家的灭亡。

他们说出这种话,无非是想从心理层面打击中国人的信心,贬低强大而坚韧的中华民族,事实上也是为了他们侵略中华民族的野心做铺垫。

一个王朝的覆灭并不能等同于民族和国家的灭亡,日本人妄图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打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在是可恨。

结语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坚持到现在,中华文明历经千年不曾中断,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必不可能因为某个朝代的覆灭而消散。

4 阅读:851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0:49

    老实说其实宋朝(北宋与南宋)所统治的疆域只有南方一带而没有真正统治过全中原大地!北方有辽朝政权和西夏政权以及蒙古帝国和金朝政权!所以宋朝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只能算是华夏族汉族人的历史官方正统政权王朝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