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商鞅认为,如果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容易实施统治和控制

爱红说 2023-12-15 16:48:13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商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改革,特别是他提出的“民愚则国强”的思想,至今仍在历史学界引发热烈讨论。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妨再次审视这位古代改革家的思想和作为,试图从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角度来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商鞅:一个抱负非凡的青年

商鞅,出生于战国末期的卫国,这是一个小国。他自幼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勤奋,热衷于阅读各种典籍,对文化知识有着渴望的追求。然而,商鞅很快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离开这个小国的局限。

年仅20岁时,他决定离开家乡,踏上了寻找自己人生舞台的旅途。他游历诸侯国,目睹了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贵族间的权力斗争、官员的贪腐和百姓的苦难。这些经历使商鞅更加坚定了自己改革的决心。

商鞅变法:一次颠覆性的尝试

商鞅来到秦国时,这个国家正陷于内忧外患之中。秦孝公虽年轻有为,但显然还缺乏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商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秦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和统治阶层的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鞅提出了“民愚则国强”的治国方针。他认为,愚昧的民众更容易管理和动员,更不容易产生反叛的念头。为此,他在秦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军功爵制和严刑峻法。

军功爵制:打破旧有制度的束缚

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打破了传统的阶级界限,使得任何人只要立下战功,都能获得官职和封赏。这项制度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和民众的积极性。它为底层百姓提供了一条通过军功改变命运的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严刑峻法: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固

为了维护新秩序,商鞅还实施了严刑峻法。这些法律规定严厉,执行严格,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和反叛行为。虽然在现代人权观念看来这些做法极为残酷,但在当时看来,这是维护国家稳定、防止混乱的必要手段。

商鞅的悲剧与历史评价

商鞅的变法在短时间内确实使秦国国力大增,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支持,最终惨遭政敌所害,死于非命。这一悲剧,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残酷。

回顾商鞅变法,我们不应该单纯地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判他的“民愚则国强”理念。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商鞅的思想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秦国困境的现实反应和解决方案。他的改革虽然残酷,但也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一种创新性尝试。

结语:历史的辩证看待

历史的评价永远不应该是非黑即白的。对于商鞅这样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辩证的视角。他的改革既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也体现了一种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在今天,我们更应该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历史的智慧,用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商鞅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变迁中前进,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更明智地面对现在和未来。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我们应该摒弃偏见,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寻找更加深刻的历史真相。历史类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2024-01-05 23:33

    [赞][并不简单][玫瑰][敲打][打脸][拍手]

  • 2024-01-06 20:04

    [拍手][拍手]阿杜

  • 2024-01-05 23:33

    [赞][玫瑰][思考][思考][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