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往已回,如幽匪藏——《红楼梦》里的园林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4-05-16 05:56:12

曲,与直相对而言。直,意味着露,意味着一览无余。曲,意味着藏,意味着迂回含蓄。

《二十四诗品》“委曲”一品有“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之句,攀登于崇山之间,苍苍翠色遮映着羊肠小径,空潭溪声清越如流玉,悠悠花香弥散在身边。这里借自然之景,来写诗品,“似往已回,如幽匪藏”,远比直白耐人寻味。

园林亦青睐这等委曲意境,清代钱泳《覆园丛话》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曲折游廊分隔空间,弯曲小径盘绕山林,溪流蜿蜒蛇形流淌,峰峦迤逦错落绵延……

似往已回,如回又往,曲,令园林更多了一层含蓄、清幽、静谧、深远的趣味。

@苏州陈杰-POTATO

《红楼梦》中,贾政领众人游园,园门左右粉墙雪白,下面虎皮石随势而砌,开门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入门处叠石为山,欲扬先抑,形成障景的效果,使园中之景不能一览无余。人自藤萝掩映的羊肠小径中穿过,出得石洞,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园林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以及曲径的引导,丰富了景观层次,令人在移步的过程中,已经能领会到“换景”之妙,步移而景异,如同走在一幅山水长卷之中,妙趣无穷。

@白墙下的花园

曲折的小径,掩映于花木之中,时隐时现,营造出含蓄深窈的意境。人随着弯弯曲曲的小径,可以走到更为深幽的地方:长满青苔的庭院,花木扶疏的小山,或是一座禅静的寺宇……

明代沈周画里的杭州下天竺寺,藏在杳渺深山,山间古木苍苍,云烟缭绕,庄严的寺宇就笼罩在云烟之下,望如仙境。山门后一条石径曲折蜿蜒,延伸到寺前。山径带短栏,寂静无人,人已随啁啾的啼鸟,走入林深处。

中国的古寺,多藏于深山,远离俗世,不涉尘嚣,杭州的下天竺寺如此,苏州的灵岩山寺亦如此。林间曲折小径,有时不止通往禅静幽邃的寺院,也通往人们清净澄明的内心世界。

△ 沈周 杭州下天竺寺

山谷天然形成的涧道蜿蜒曲折,溪水顺着涧道淙淙流出,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绍兴的会稽山就有这样的曲涧,一千七百多年前,暮春三月,一群文人雅集于兰亭,举行禊礼仪式,以祓除不祥,又引溪涧为流觞曲水,列坐于水边,将盛满酒浆的酒杯放在水上,随水漂流,酒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就轮到谁赋诗饮酒。这样的活动,就叫“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曲水流觞,在魏晋以前就有,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只不过,到了公元353年,方随王羲之《兰亭集序》一道名扬天下流传千古。

上图△ 褚遂良摹本 兰亭集序

下图△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而在此之前,皇家园林已据流水泛酒之意作流觞池,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禁林西有都堂,有流觞池,堂东有扶桑海。凡此诸海,皆有石窦流于地下,西通谷水,东连阳渠,亦与翟泉相连。”流觞池与园外水源相通,天旱不竭,多雨不涝。皇帝宴群臣于此,以兴流觞之乐。

较早的时候,流觞渠(亦称流杯渠)形式较为随意,到了宋代,《营造法式》记载,“其渠道盘屈,或作‘风’字,或作‘国”字’”,明清以后愈加繁复,蟠曲回环如同篆香,北京乾隆花园、恭王府、及颐和园尚存清代流杯渠几处,虽是慕古人曲水流觞雅意而作,但是总觉得落在刻意上头,有伤天然。

上图△ 营造法式 国字流杯渠

下图△ 营造法式 风字流杯渠

园林中山水营造,应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间或以黄石砌成峡谷,取其顽夯质朴,或以湖石叠成崖壁,取其险绝峻峭,高下错落的山石,迤逦相属,下引清溪,随势蜿蜒,潺潺流动,如此,自有真山水之韵致。

好比留园中部西北,一道曲水流过溪涧,连通广池,两岸山石壁立,上面架石梁,游人穿行山间,攀山径,度林荫,越石梁,临流而立,所见之景,化作一幅“溪山深秀”图轴,在眼前徐徐展开。

至于园子西部,则土石山崇峻,山下筑一水榭,榭下清溪斗折蛇行,蜿蜒流去,黄石驳岸犬牙互差,石上藤蔓披拂,落叶遍布,有木石磊落一溪幽的野致。游人缘溪行,虽无古时流觞之举,却有清流映带之幽、游目骋怀之乐。所以,规整的流杯渠与幽曲而充满野趣的清流相比,终究是少了一些韵味。

留园溪山深秀 @小小影月

苏州的园林,深谙掇山理水之妙,水有多种形态,可以为湖,可以为池,可以为潭,可以为溪,水上架一桥,便可连通两岸矣。

园林中常见的桥,多为拱桥,或曲桥。拱桥弧线优美,半圆桥洞与水中倒影组成一轮满月,远远望去,波明影静,秀美玲珑。曲桥宛转曲折,多为三折、五折、九折不等。

网师园石拱桥 @秦淮桑

艺圃西南有渡香桥,又作“度香桥”,桥曲三折,每折由两块花岗岩条石拼接而成,桥身贴近水面,不设栏杆,轻盈婉约。桥畔湖石假山上栽种蜡梅一株,腊月花开,香风扑面,清可沁脾。

与渡香桥相比,耦园东花园的小桥离水面甚高,桥曰“宛虹杠”,三曲,设护栏,飞跨水面,连接两岸,姿态颇为高峻灵秀。踏过曲桥,山水寓目,顿生出尘之想。

艺圃渡香桥 @姑苏恋旅人

耦园宛虹杠 @双子阳光的豆豆

天平山下有十景塘,位于接驾亭北,池面开阔明朗,池水是由暗渠引山左桃花涧水注入,波平如镜,池之东北角架四折曲桥,桥上设短栏,名“宛转桥”,宛转曲折。

明末书画家范允临曾在十锦塘中遍植荷花,夏日携妻子于宛转桥上赏荷纳凉,并令女孩子吹奏《水云》之曲,隔水听之,足可解愠。

天平山宛转桥 @秦淮桑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园林深致,非曲,不能尽其妙。

本文来自:苏州园林研究所,版权归其所有,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