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雪峰:我在红军师司令部,当干事的日子

拂晓哨位 2023-07-28 23:21:29

在司令部当干事的日子

文/成雪峰

当年,我作为一名基层连队一线的带兵人,能够到师机关锻炼成长,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想。2003年4月,一纸命令,将我从师侦察营武侦一连政治指导员岗位上,平调至师司令部直工科当干事,主要负责师司令部机关及直属队的干部任免、调配、转业、职级晋升和军官士官婚姻审查登记、干部请休假管理、干部基础训练考核等工作。2004年副科长张宝加被组织确定转业后,其负责的组织工作交由我负责。至此,我就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司令部组织干部干事。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三年。

说到司令部,大家都知道这是负责作战的参谋机关,除了科长之外,司令部机关大都是清一色的参谋,个个都是组织训练及演习作战的“军事人才”。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参谋机关,有两个岗位比较特殊,一个是政治协理员、一个是直工科干事,编制分别设在管理科、直工科。这两个岗位按干部身份来说,应当为“政工干部”。当时的政治协理员火高岱,是从侦察营副政治教导员岗位调任来的,与我同来于一个营,说来我俩也是有缘。

初到司令部当干事,记得我报到后的第二天,科长高颖斌组织科里交班,明确将副科长负责的干部工作交由我负责,我自然就成为司令部机关唯一的一名“干事”。那时,师机关办公大楼正在装修,我们办公的地方是为通信营新修建的营房。2003年部队外训前,我们搬回师机关办公大楼,随即通信营从天水市区玉泉观搬迁至此。

我接手干部工作之初,看着手中两盘锁柜子的几十把钥匙,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此时,科长看出我的困境,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你把柜子里的文件翻一遍,干部工作就会做了。”那时,我们还在通信营营房办公,科里的参谋干事在一个大办公室工作。我不分黑白昼夜,硬是用半个月时间把所有能打开的柜子翻了个遍,总算对干部工作有了一些眉目。时间不长,我们搬回原办公楼。我们科里被分在办公楼的五楼,因为我做的是干部工作比较特殊,科长安排我一个人一个办公室。当时,在司令部机关一个参谋干事有个单独的办公室也是以前没有的事。

到装修一新的办公室工作后不久,师里决定司令部机关干部工作统一由直工科负责。这项工作自然就落到我的肩上,面对繁重的干部工作,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部机关及直属队300多名干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像样的花名册。此时,分管直属队工作的副参谋长叶大斌,让我拿份干部花名册给他,我把手头仅有的一个用16K纸打印的花名册拿去,他看后给我说:“干部科有个花名册做得很好,你抓紧照着做一个部机关及直属队的干部花名册。”

按照副参谋长指示,我从政治部干部科要了份样表和编制表,按编制序列重新做干部花名册。记得原有花名册中,一部分干部的任职级时间、任现职时间都不准确,为了把每名干部的情况搞准确,我对照干部任职命令一个一个地核对,300多名干部我硬是用一周时间彻底弄清楚了,同时经我手做的第一个全新花名册也做成了。

当我将新做的花名册送到副参谋长手中,他大概翻着看了一下说:“这个花名册做得好,但还不够,你要对干部情况一口清。”我说:“好,我能做到。”实际上,要做到对干部情况一口清,也没啥窍门,就是不断地对干部花名册进行校对。所以,我在司令部当干事的第一年,干部花名册就成了我的“口袋书”,有事没事都要拿出来翻着看一下。这一年,我从干部工作的盲然中走了出来,基本上掌握了干部业务工作,经我手的工作得到了时任参谋长周天宏、副参谋长和科长的认可,也得到了王伟国、姚元钦、常军峰、范海龙、傅金海等同事的大力支持。年底,我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同时提前半年晋级为副营职干事。

2004年年初,集团军党委(扩大)会议结束后,集团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杨春光调任师参谋长。春光参谋长到任后,十分关心关注司令部直属队的全面建设。4月份,按照师首长带队蹲点各团及直属队的统一安排部署,春光参谋长带领作训科科长周少军和我进驻师教导队蹲点,我的主要任务是做参谋长与每名营连主官谈话的记录。其实,春光参谋长在任作训处处长时就以严肃严格出名,直属队的干部见了都很害怕。有些营连主官私下问我,参谋长都问哪些内容,我说我也说不上,他会随机问,不过得把营连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工作思路理清楚。参谋长每走一个营队,我都跟随左右,与他谈话的干部有六七十个,光我做记录就整整写完了一个笔记本,至今这个记录本还在我书柜。

就是这次蹲点,对我来说,收获很大。一来零距离与参谋长接触,觉得杨参谋长很平易近人,并不像大家说的人见人怕;二来参谋长面对面对我进行传帮带,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优。特别是此次蹲点结束后,在参谋长的具体指导下,我负责起草了参谋长在司令部直属队的蹲点报告,这个报告得到了师党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后来参谋长以此为依据在司令部直属队军人大会上专题讲了一次,在干部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一年,我们科长高颖斌荣调,由杨伟才接任科长;这一年,司令部直属队开始大规模抓基层全面建设,全面推广通信营接力连量化管理经验做法,时任连长就是同我在一个科里共过事的参谋傅金海,兰州军区还在师通信营召开了规模宏大的现场会,我有幸参与并起草了汇报材料。此外,司令部直属队干部基础训练考核抓得也非常紧。原来干部考核工作是王伟国参谋负责,为了将干部的考核和任用挂起钩来,科里决定干部考核工作由我负责。

记得第一次利用早操时间组织直属队干部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我因睡过了头而迟到了,我们科长的司机给我打电话时我才想起考核的事来,我连忙穿上衣服,脸都没顾上洗就一路狂奔到综合训练场,点名、整队、记时,总算把考核搞完了。考核完毕后,我给副参谋长和科长解释迟到的原因,领导并没有生气,只提醒我以后要守时,让大家不要因一个人迟到而影响整个工作进程。从这次教训之后,我专门在手机上设置了闹铃,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这一年,也正好是三年裁军的重要一年,当时给我们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分了二十多名干部转业指标,按照参谋长、副参谋长和科长关于对干部转业进行摸底的要求,依据干部转业条件,我在司令部机关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征求科长的意见、一个营一个营的征求营党委的意见、一个干部一个干部的筛查,最终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那时,大部分干部不愿意转业,转业工作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参谋长曾先后主持召开过几次司令部党委会议。

记得在凌晨1点多,我已经休息了,突然参谋长给我打电话说:“迅速通知司令部党委委员,在师小客房二楼会议室开会研究转业干部。”我一边用手机通知科长、一边往办公室走。我将干部转业方案打印了十多份,拿到小客房交给参谋长。考虑到这次会议很敏感,我没有列席会议,而是在小客房会议室门口等。大约一个多小时,会议结束了,参谋长将方案递给我,让我抓紧连夜将司令部干部转业报告及名单弄好,明天一早送他审签后报师干部科。这一夜,我基本无眠。

这一年,还有件事比较棘手,就是整理全师正营以下干部档案,团里整理好办一些,因为有个干部股,至少有三四个人,而我们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就我一个人,整理档案的事就比较麻烦。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我给科长建议将侦察营干部王安平抽调到直工科专门负责整档之事,同时将三名参加中培回来后待安置的干部一并抽来参加整档。科长在侦察营协调了一个大会议室,专门用来整理司令部机关及直属队的干部档案,一开始缺这缺那,科里负责内勤的参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

在安平同志的带领下,整档的四名干部用半年时间终于将所有的干部档案整理完毕。我和安平同志按程序向师干部科档案室移交了所有档案。至此,全师干部整档工作基本完成。其实,我从师干部科提取来档案时发现,我们的干部档案基本都是原始档案,缺件相当普遍,一些从干部科找到了、一些根本就找不到,我们基本都是后补的。因此上来说,整档工作量相当大。不过,在参谋长、副参谋长和科长的直接关心支持下,我们算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整档任务。对此,几名参与整档的干部得到了重用,也算是对他们辛勤的付出给予了应有的回报。

我在司令部当干事的第二年,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干部工作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坚实基础。2005年,司令部领导调整面比较大,杨参谋长调任兰州军区军务部,我们科长也荣升人武部政委,一八一团李建中团长接任师参谋长,分管直属队工作的副参谋长邢卫华也是由一八一团副团长岗位调任来的,我们科长乔江是由工化科科长转任而来。新的领导得适应新的领导要求,我分别向领导汇报了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他们指示我一如继往地把干部工作搞好。

这一年,师里搞作战能力评估,各级要求都很严。特别是卫华副参谋长分管直属队后,几乎每天都要去各营转,有好多次都要求我陪他去,那时直属队的每个连排他基本上都去过。我记得,这一年师里开始每周日都要进行大交班,我们直属队也实行交班制,规定每周日下午五点在师教导队会议室统一组织营连主官交班,一般是科长讲评本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之后副参谋长提一些具体要求。其中,有段时间,我们科长去院校参加短期培训后,卫华副参谋长报请建中参谋长同意后,由我暂时负责直工科的工作,那时我是一名副营职干事,资历算是比较老的。

那段时间,与卫华副参谋长一起共事,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我负责科里工作后,第一次参加直属队大交班,我坐在下面,卫华副参谋长直接将我叫上了主席台,让我坐在主席台讲评直属队本周工作并安排下周工作。我第一次坐在主席台给我们营连主官开会讲评并安排工作,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紧张的,尤其是下面坐的有些营长教导员是我过去的领导。

先是卫华副参谋长讲,说在科长学习不在位的情况下,直工科的工作由成干事负责,这是我报请参谋长同意的,请大家要支持成干事的工作。在我负责科长工作的这段时间内,确实工作头绪太多、压力也挺大。为此,经报请副参谋长同意,科里选调工兵营排长王旭利到科里协助我做干部工作。小王来后吃苦性很强,喜欢钻研,上手也挺快,基本上到年底他完全能够胜任干部工作。不久,分管直属队的副参谋长也调换成分管机关的副参谋长徐军,我们科长也学习归来,一切如常。

到年底,师里组建写作班子,具体负责师党委扩大会议材料,我被抽调到作训科与时任副科长张成举一同负责给师长起草讲话材料,那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我基本上吃住都在作训科。在作训科工作的那段日子,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愉快的。科长每晚给我们写材料的同志每人发一些咖啡,动不动还给我们几包香烟,我那时的感觉就是痛并快乐着!不久,师里组织预审会议材料,我感到师党委扩大会议即将要召开了。

这次扩大会议后不久,2006年2月我调任师工兵营政治教导员,同时晋升少校军衔。至此,我在司令部当干事的日子就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如今,这段难忘的岁月已经过去17年了,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既是对我过去部队老领导的怀念和崇敬,又是对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三年机关工作的回顾和小结。统帅曾说,走得再远,都不要忘了来时走过的路。回顾我在司令部当干事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先后知遇周天宏、杨春光、李建中三位参谋长,叶大斌、邢卫华、徐军三位副参谋长,高颖斌、杨伟才、乔江三位科长,他们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恩师,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做人做事,是他们指引我不断走向人间正道!

在建军96周年来临之际,

谨以此文献给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作者供稿

1 阅读:30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