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垄断史图鉴

戏说金融 2024-05-13 17:58:47

垄断是指一家公司在一个区域的某个行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即该公司控制其商品或服务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几乎没有竞争,并且其消费者对该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没有真正的替代品。

一般来说,垄断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在法律上容许的垄断尽可能只存在于特殊的行业,比如国防和某些决定国计民生的行业。

当然,也有不少法律之外的垄断,特别是当一个企业的实力和份额足够强大没有对手的时候。

哪怕美国也是如此。

早在美国建国之前,垄断就已经出现在美国殖民地,特别是严重依赖大公司来实施公共工程,这些公司获得了殖民地总督的独家合同。即使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这些垄断企业所持有的合同和土地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1890 年,为了回应公众对垄断企业滥用价格垄断的强烈抗议,美国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不过尽管该法案获得通过,但在接下来的50年时间里美国还是出现了许多垄断企业。

比如美国烟草公司。这家公司曾垄断了美国烟草市场数十年的时间,但他们依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不断提高香烟的价格去谋取暴利。哪怕是这样,美国当局也只是将其视为“可以让更多人戒烟”的手段。直到后来这家公司发现销量下降后,开启了虚假宣传,将香烟吹捧为可以治疗哮喘、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的神药,才最终引发了大规模抵制,政府一怒之下,于1911年强制解散了这家公司。

比如被视为美国史上首富的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石油工业的早期,许多相互竞争的石油公司急于寻找来源,不加区别地进行钻探,将废弃产品排入河流或直接排到地面,而不是妥善处理。

相比之下,标准石油公司则学会了如何从工业废物中赚钱,凡士林的开发就是成功的典型。

正因如此,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美国各级政府和普通消费者的坚定支持,生意份额爆炸式增长,一度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生产和分销业务。

不过在1911年的那波反垄断潮中,标准石油公司同样被迫解体成8家公司。

比如卡耐基的钢铁公司,在摩根大通收购并将其并入美国钢铁公司后,高峰时期,这家公司控制着美国60%的钢铁产量,成为了几乎可以跟标准石油公司相媲美的超级巨无霸。不过,这家公司最终走下神坛主要的原因并非政府打压,而是自己内部缺乏技术创新,一味吃老本,慢慢被各个不起眼的小公司蚕食了市场份额,最终沦为“凡人”。

在一系列垄断企业解体之后,很多大企业不知道该怎么走了,因为关于什么是构成垄断商业行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

于是,作为改善,克莱顿法案于 1914 年出台,这一方案给出了很多关于垄断行为的具体标准。

这一法案实施后使得很多按照旧法本身属于垄断的组织,在新法中得以幸免,或者能开拓新的生存模式。

比如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它在上世纪20年代时曾受到调查,但最终因为强调自己是一项运动而不是一项商业而全身而退——若按照旧法的标准,它也是妥妥的垄断。

再比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它在通信领域曾处于垄断标准,被美国政府警告“拥有操纵价格的潜力”。于是,它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将自己自动解体成多个区域性公司,从而避免了触碰到垄断的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垄断的标准,但是新垄断法还是给了它继续存在和壮大的特权。

比如国际收割机公司,该公司专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生产廉价的农业设备,由于市场在国际且维护了贫穷农民生产和发展的权利,所以被视为“良性垄断”而免于法律制裁。

美国的反垄断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而且一直都在持续。因此,很多我们熟悉的美国超级企业,都经历过反垄断的调查或处罚。

比如微软公司。

20世纪90年代,针对微软提起的诉讼的焦点是它是否滥用其所谓的非强制垄断地位(非强制性垄断的存在是因为品牌忠诚度和消费者冷漠阻止人们寻找替代品)。这次诉讼中,微软输了,被罚了钱,但是却没有被强制分解,主要原因是它未能在互联网浏览器之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比如 Meta(前身为 Facebook)。Meta 控制着全球五个最大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三个——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2020年12月,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该公司,声称其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其社交网络垄断地位。FTC呼吁通过剥离 WhatsApp和Instagram来分拆 Meta,但Meta拒绝了这一提议,这一案件至今还没有最终的判决结果。

再比如苹果公司。2024年3月,FTC指控科技巨头苹果垄断智能手机市场,表示苹果公司使用排他性做法打压竞争对手。例如Android用户无法使用与iPhone用户相同的iMessage 功能,而且他们的消息未加密。另外苹果因在应用商店业务实践中滥用市场支配力而面临其他反垄断问题——在任何购买或订阅中,苹果都会向软件开发商收取 27% 的佣金。

哪怕看起来幸运的亚马逊,现在也被FTC盯上了。按照,最新的数据,在2023年,亚马逊在美国在线零售额中的份额超过了40%,对第三方卖家和供应商形成了重大控制。这些产家和商家想要销售自己的产品,除了亚马逊的全球平台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为什么要打击垄断?

因为对于竞争者而言,垄断者打击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对于消费者而言,垄断容易出现价格操纵,他们不得不在失去选择权的同时支付更高费用;

对于垄断者本身而言,他们会因为没有对手而不思进取,放弃创新,放弃产品更新和效率改进。

因此,任何一个成熟的经济市场,都不会对垄断行为视而不见。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3

戏说金融

简介:大白话语言,幽默解读关于金融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