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可悲的李适李诵父子⑿

百年的驿站 2024-05-06 01:42:38

李诵点头之后再返回来,由牛昭容与李忠言传话给王伾,王伾出宫找王叔文,王叔文裁断之后,再与韦执谊商量后贯彻执行。王叔文官虽不大,却掌握着实权。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则重点收集朝廷内外的信息,归纳整理,提出对策。于是,一个以顺宗李诵为总后台、王叔文为总指挥的革新集团正式形成了。这个革新集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贬斥贪官,罢去宫市,废除诸色杂税,释放宫女三百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做了不少深得人心的事情,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不少权贵、宦官与藩镇将领。从前李适在位时,李诵虽然没敢公开得罪执掌着禁军大权的宦官,却从来没给他们好脸色看,如今自己做了皇帝,便试图收回宦官的兵权。至于具体操作,自然还是由王叔文负责。

王叔文(753年—806年)

可是,一则由于王叔文等都没有丰富的执政经验,二则他们的资历、声望等都远远不够,三则对手的实力太强大,四则总后台李诵的身体又实在太差劲了,结果,由于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将领拼命抵制,这一关键性的革新没能成功,神策军的兵权仍然掌握在宦官集团手中。六月,剑南西川(总部设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上书,要李诵让皇太子李纯监国;随即荆南(总部设湖北江陵)节度使裴均、河东(总部设山西太原)节度使严绶也奉上了内容相同的表章。剑南、荆南和河东,三地节度使相距何止千里,如果没有幕后的指使,这样的步调一致真的很难理解。那么,幕后的指使者是谁?从当时的蛛丝马迹来说,就是那些在宫中掌握禁军、拥立宪宗的宦官。三位节度使的压力非同小可,宫内宫外那些反对王叔文等搞革新的人们,“皆倚以为援”(《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七月底,李诵不得不下诏让李纯监国;八月初,在位仅六个多月的唐顺宗李诵,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巨大压力下,又不得不将皇位让给了长子李纯,李纯也就是唐宪宗,李诵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

第二年为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新年过后没几天的正月十九日,李诵就一病而逝,享年46岁。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都说他是病逝,不过,据史家分析,他很可能是死于与他相当对立的宦官集团之手——甚至还牵涉到他的儿子李纯。由于论据不充分,事实也不是很明显,只有称之为“病逝”了。不久,王叔文被李纯逼令自杀,王伾也病死于贬谪之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则被贬往边远地区担任州郡长官的辅佐官员——司马,如柳宗元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李纯即位之初改年号改为“永贞”,王叔文等人的改革因为也在这一年中,就被人们称之为“永贞革新”。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574)

0 阅读:30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