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总裁”,只有4个名额,比王爵更珍贵

聊聊历史 2024-02-29 10:32:13

历史上,有许多别具“特色”的官职,例如经理、总统、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等。经理,是武官;总统,则是文官,这些原以为是现代才有的官职,其实古代已经出现。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官职,就是“总裁”,全名是“钦命文衡总裁”。太平天国运动14年,王爵泛滥成灾,多达2700余人,至于义、安、福、燕、豫、侯等爵位,到了后期更是不值一钱。

总裁,与“五军主将”类似,都没有“泛滥”,含金量比王爵还要高,更显得珍贵。“前五军主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后五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韦俊,都不是泛泛之辈。此外,蒙得恩一度担任“中军主将”,刘官芳也曾任“右军主将”。

太平天国“五军主将”,前后有12人,都是实至名归。总裁,比“五军主将”更加稀缺,一共才4人,分别是陈玉成、蒙得恩、黄期升、洪仁玕,地位很特殊。

那么,总裁在太平天国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呢?这4位将领能成为“总裁”,又是因为什么呢?此外,总裁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一一解答。

总裁,顾名思义,就是总统与裁定某方面的事务。明朝时期,编订实录的负责人就是总裁,清朝也有“总裁”,都是编订历史,服务于皇家需要。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总裁也是如此,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太平天国名将如云,能打的悍将不少,但非常缺乏文人,尤其是能够治理国家的文官。打天下,征战沙场,离不开这些猛将的拼杀。但是,想要统一中原,在逐鹿中获胜,必须吸纳人才。

纵观历史,谁能留住人才,谁能培养人才,并挖掘人才,谁就能取得胜利。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何笑到最后,统一六国,也是人才流向关中的缘故。清朝之所以入关,也跟人才流动有关,皇太极的文官底子很强大。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建立,2年后定都南京,与清朝对峙。为了争取知识分子,并培养一批治国理政的文官队伍,洪秀全也实行科举考试。无论出身与性别,只要年龄达到,都可以参加考试。

考试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淡化性别,这是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是,在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并没实权,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是实力派,他们负责科举考试。

如此一来,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就有这么几种现象:东王开科、北王开科、翼王开科,天王虽说也能开科,但吸引力不大。诸侯王自己招揽人才,对洪秀全而言不是好事,却没有办法去改变。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死于韦昌辉之手。接着,洪秀全在石达开的压力下,处死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辅政,又杀了秦日纲、陈承瑢,有一家独大的趋势。

洪秀全不希望出现第二个杨秀清,石达开也不想被掣肘,便外出单干。如此,太平天国早期的“首义五王”时代终结,造成政局混乱的同时,也给洪秀全加强君权提供了契机。

1859年,陈玉成、李秀成努力下,太平天国从天京事变中缓过神来。此时湘军尚未大规模东征,曾国藩还没得到“督抚”实权,太平天国迎来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

局势稍微稳定,洪秀全再次动起了“人才”念头,希望完善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其服务于洪家江山,便设置一个总管科举考试的官职,全称是“钦名文衡总裁”,分为正总裁、又正总裁、副总裁、又副总裁,一共4个岗位。

总裁,直接服务于洪秀全,由天王直接控制。如此一来,总裁负责每年的科举考试,挖掘人才,并交给天王考核,然后安排相应的官职,参与太平天国的军政活动。

洪秀全通过这些“士子”,培养出自己的班底,并控制各地军政。如此,总裁这职位相当重要,如果不是天王的亲信或者家属,几乎很难成为总裁。

黄期升,洪秀全的亲戚,不但骁勇善战,还是读书人,这就很难得了。拜上帝教的缘故,读书人对太平天国不感兴趣,甚至走向对立面,故而太平天国的知识分子非常稀缺。

本身有能力,还是洪秀全的亲戚,黄期升自然能担任总裁。此外,黄期升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官职,“真神殿大学士”,俨然文官中的领头羊之一。

蒙得恩,能力一般,人际关系很差,也没什么威望。但是,蒙得恩是洪秀全的铁杆亲信,不但在“迎主之战”中救了洪秀全,还负责“女馆”工作,照顾洪秀全的日常起居。

蒙得恩担任“中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都不服,毕竟这是掌握军队。蒙得恩也很识趣,主动请求天王,辞去“中军主将”职务,把他“送给”杨辅清,挖了石达开的人才。

洪仁玕,洪秀全的堂弟,眼光长远,也善于协调内部诸侯关系。洪氏家族,最有能力的就是洪仁玕,洪秀全自然会培养他。后来,著名的“围魏救赵”作战,是洪仁玕、李秀成一起策划,他们夺取了江浙,为太平天国续命数年。

1864年洪仁玕被俘虏时,曾国藩首席幕僚赵烈文得到《资政新篇》稿件,并加以研读,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赵烈文感叹:“原来,贼中并非无人”,对洪仁玕的才华、眼光,都敬佩有加。

陈玉成,英王千岁,太平天国后期顶梁柱,少年将领的扛把子。天京事变后,力挽狂澜的是英王陈玉成,李秀成则配合而已。李秀成在自述中说:“那时名声未显,处处为之算计”。又说“内事不决问英王”,可知陈玉成的地位。

洪秀全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依靠陈玉成。如此,陈玉成不但是总裁,还负责上游军务,控制太平天国最富庶的地方。李秀成东征前,江浙还在清朝手中,巢湖平原与皖北才是太平天国的粮仓与物资补给基地。

4位总裁,陈玉成的“总裁”威名最显赫,他也以“总裁”为荣,认为这是天王对他的恩赐。1862年,陈玉成在寿州被叛徒苗沛霖出卖,送给胜保处置。

清军大营,陈玉成自称“本总裁”,而不是“本王”,把胜保数落一顿。陈玉成痛斥胜保:“胜保小儿,你是清朝第一庸臣。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你见我就得逃走。白石一战,你的2万骑兵,你抱头鼠窜,有几人存活。我岂能跪你!”

1862年,陈玉成痛斥胜保后,又拒绝投降,被凌迟处死。黄期升,掩护幼天王突围,战死沙场。洪仁玕,护送幼主去湖北,途中兵败,凌迟处死。蒙得恩能力最弱,却得以善终,死于1861年。

5 阅读:4142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