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之强大,为何没有继续延续,齐国的前世今生

川皓聊历史 2023-05-14 11:00:15

当初,齐国为什么要建立‘稷下学宫’呢?仅仅是为了激励人们发展学问,或者给国家出主意?这要从齐国说起。齐国本是姜子牙的领地,但由于他的先贤和事迹,在战国时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战国时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历经数代,田氏终于在齐人的拥护下,将姜氏取而代之,田和登基称帝,受到大周朝与周边诸侯国的一致认可。这就是所谓的“田氏代齐”了。

在此期间,田氏为齐国开国不久,其新兴的封建社会尚需进一步加强。所以齐桓公田午,秉承齐国尊贤爱才的好习惯,在临淄城郊立了一所雄伟的学堂,并设立了博士一职,广收有志之人。事实上,当年齐王建立“稷下学宫”,本就有吸纳天下贤才之心,但最终,还是以“黄老之学”为发端。在春秋时代,各个流派都是各自为政,靠自己的能力生存。稷下学宫,聚集了不少其他流派的弟子,比如孟子,比如荀子。只是,稷下学宫对道门的推崇更甚,以至于后世提及,都是以“道门”来称呼。而且,在先秦时期,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于是,他四下寻觅,终于发现了“关联”,与自家“田氏”一脉相关。故而,稷下学宫对老夫敬重有加,对各大门派的天才却是并不排斥。另外,她们在齐国也受到优待,有封号,有俸禄,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此一来,在那个时代,稷下学宫就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学府。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取名为‘稷下学宫’?这就像是现在取名字一样,。稷下学院设在齐国首都临淄,靠近“稷”的地方,是个很大的城池。这也是为什么“稷下学宫”是由齐国王执掌,号称天下最好的私人学校的原因。那时虽然田氏已取代了齐国,但是大齐国势已大不如前,新任齐威公初年并无志向,幸亏他手下有不少贤才,所以齐威王才会努力改良,这就是他改良后的成果。齐威王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给田氏一族挽回颜面,另一方面也有笼络天下英才的意思。那么,他这么做的目的也就很明确了,那就是一统天下。

可以说,稷下学宫涵盖了那个时代的各个流派,尤其是齐威王、齐宣王这两个朝代,更是如日中天。在此期间,齐国通过整顿官吏,发展经济,任用贤才,国力又一次恢复到了鼎盛时期。而且由于在稷下学宫,各种流派都可尽情施展才华,故齐国远超其它诸侯国,不论在文化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是如此。之后齐国便不断扩大疆土,不断征战,最后引得周围数个国家联手,与齐国为敌。

为什么稷下学宫会消失?这一点,和田齐国史上的稷下学府,不谋而合。那时的稷下学宫,最大的作用当然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但是为什么齐国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呢?这是由齐国所为。稷下学宫提倡的是学问的自由,尽管有不少著名的文人在这里讲道,但从那些文人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齐国为何会被击败。出身齐国的邹衍,提出了五德论,但因在齐国国主上不得其欢心,只得投奔了燕国。燕国国君,更是拿着一把大扫把,给邹衍开出了一条道路。

可以说,在齐国都不稀罕的人,在燕国都是视若珍宝。只是邹衍的日子并不好过,被新晋的大燕皇帝嫌弃,丢入大狱。不过由邹衍自己的经历亦可见,一个不看重人才的国度,确是难以成事。荀子也是稷下学宫的一员,曾经三度出任“祭酒”。随后,他又收了两个优秀的弟子。一为辅佐赢政平天下的李斯;一为“韩非子”,虽为李斯害(颇具争议),但他的执政思想对赢政确有重大的影响。谁强谁弱一目了然,为什么秦国会赢呢?毕竟,所有的天才,都逃到了秦国。

到了后期,齐闵王更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家伙。如此一来,就给了奸佞之徒机会,让他们失去了传播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失去了建立的意义,让他们离开了稷下学宫。与此同时,齐国也是元气大伤,在燕国等诸国的围攻之下,仅存的两座城市已经被攻破。好在田家并非没有高手,在田单复国的时候,齐国才得以保全。但最终,齐国无力再为王者,为秦国所灭。事实上,齐国国王在后世,也有过重振稷下学宫之意,只是当时局势已然十分清晰。并且,他的所作所为,也是令人失望,很难挽回。

稷下学宫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人才是一国之本。之后,秦国就开始了不断的学习,凡是有本事的人,都会成为官员,并且,非常的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只可惜,齐国国主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一张好牌毁掉了。

0 阅读:21

川皓聊历史

简介:我是川皓聊历史,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