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命里有多少财富,其实都是有定数的!

原来是七公子 2024-04-10 07:31:46

《了凡四训》中有言:“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财运亨通,可在渴求的路上,却常常身心俱疲,力不从心。

殊不知,富贵其实就在我们的命里。

命里若没有富贵,就算财富近在眼前,也触及不到。

倘若命里有福,何时何地都能遇见福报。

01

惜福者,享富

古人云:“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

不知命、不知足,就常会为自己带来灾祸与烦愁

因为人这一生,所享受的衣食财禄都是福报,都是有定数的。

假如只知放纵,奢靡,即使再富有,福份再多,也将挥霍殆尽。

相传,有一位相士见到李林甫时,言其有三十年太平宰相命。

可谁知李林甫没当上宰相多久,便被抄没家产,削去官爵。

待再见相士时,李林甫指责其所说不准。

相士反倒说:“相公确实有这份福报,可你却不曾珍惜。

你一碗鸭舌要用上千只鸭,一盘鹅掌要花百两金子。

又广搜珍宝,纵情声色,这些所享受的,早已超过应享有的福分,所以才会沦落到如今的境地。

李林甫听罢,羞愧的无言以对。

不知足,不珍惜,所享的“福”就会变成消减富贵的“祸”。

所以生活中,许多人的富贵转瞬即逝,飞来横福不久也成飞来横祸。

有道是:“节衣节食,不为惜钱乃惜福。”

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有;学会惜福,才能真正的富足。

人到中年,有一颗知福惜福的心,不放纵,不骄奢,才能让命里的福分细水长流。

02

厚德者,养贵

古人云:“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

人这一生,唯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万物。

所以你有多大的德行,便能养成多大的贵气,吸引来多大的富贵。

假如德行不够,哪怕侥幸取得一些成果,福缘也照样浅薄。

明朝有个商人,曾在扬州附近经商,因此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当时他有个老顾客是做贩盐生意的,因要回关中,路途遥远携带不便,就将一大笔财物留在了商人家里,请他代为保管。

可谁知,自盐商走后,商人左等右等下,也一直没等到人来。

因为怕出意外,于是他先将钱财尽数埋在花盆里,同时派人去关中寻找盐商的踪迹。

直到找到盐商家中,才知晓盐商已经去世,并且由于去世的突然,也从未和家里人提起过这一笔财物的去向。

可商人还是将这笔财物如数转交给了他的儿子。

自此两家的往来愈发密切,而商人的生意,也因此打入了关中,越做越大。

那些外显出来的富贵,其背后往往离不开德行的支撑。

古人就曾说:“大德,得其位,得其禄。”

无论何时,修一个好人品,必能真正吸引来最厚实的福气。

所以成事之前,要先将人立住。

能力或许可以让你走的更快,但深厚的品行,才能推你走得更远。

03

种善者,培福

《易经》说:“天道酬勤,人道酬善。”

人心存善,福报也就愈丰厚,财富自然也会向你靠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乱不断的年代,米价越来越贵,许多人都吃不起饭,但也有更多的人想发战争财。

其中就有一家卖米的掌柜,请来一位师傅,将自家十六两一斤的秤,改成了十五两半一斤。

没过多久,这家米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甚至许多的人,宁愿走远路也要来他这儿买米。

看到赚的钱越来越多,掌柜不禁在一次饭后,得意的向家人说道:“生意能这么红火,说到底全靠这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啊。”

结果刚说完,女儿就直言请父亲原谅。

原来那日做秤的师傅来后,女儿又悄悄在私下嘱咐道:“我爹年纪大,有些糊涂,他以为一斤只有十五两,其实是想做一杆一斤十六两半的秤。”

而米铺也确实靠着这杆秤兴旺,可靠的不是少半两的精明,而是多半两的善心。

人这一生,靠聪明,靠运势,靠人脉或许能一时显赫,但长久的福荫,离不开善心善行的培植。

老子就曾云:“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

生而为人,我们总以为,握在手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却不知道,得到之前,要先付出与给予。

喜欢助人,运势就越来越旺;

喜欢感恩,回馈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福缘就越来越足。

爱出者爱返,你这一生所能拥有的一切,都是你平日里善心善行结出的福果。

班固说:“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人一辈子,钱财富贵,福缘果报,其实都是自己的因,自己的果。

你会不会富贵,你的命会不会好,就看你平日里珍惜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积累了多少,又给予了多少。

愿每一位家人们,都能心有善念,身有厚德,知福惜福,此生大富大贵,幸福安康!

0 阅读:27

原来是七公子

简介:冷眼瞬间,释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