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九位皇帝简介

谈球说史 2024-02-02 01:43:38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历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北宋的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北宋时期,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在军事方面,北宋实行了兵将分离的政策,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同时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在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北宋的军队表现并不出色,在这些战争中屡屡失利。

在疆域方面,北宋的疆域东北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期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在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在文化方面,北宋的儒学得到了复兴,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的政治体制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宋徽宗等皇帝重用童贯、蔡京等奸臣,导致官僚贵族阶层的穷奢极欲,对江山社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北宋的武备松弛,武将势弱,直接后果就是一旦遇到外族入侵,便无战将可派,无强兵可挡,往往毫无招架之力,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最终在靖康元年(1126年)被金国所灭。

那么,具体到九个皇帝身上,又分别有什么事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原为后周武将,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帝于开封,史称北宋。他在位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结束藩镇割据,但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为后来的“弱宋”埋下伏笔。

二、宋太宗赵光义:

又名赵炅,继承了赵匡胤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使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曾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与他哥一样,赵光义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关于赵光义的上位过程,至今仍有不少争论,在宋太祖开宝九年(976),赵匡胤突然离世,其死因在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比较多见的传闻是赵光义靠“烛影斧声”登上皇位,宋太宗究竟是接受了兄长的禅位,或者是真的弑兄夺位并掩盖了真相?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三、宋真宗赵恒:

原名赵德昌,统治前期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挫败辽军于澶渊,但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向辽纳岁贡,加重了百姓负担,同时也开了北宋议和求饶的坏头。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叉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四、宋仁宗赵祯:

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知人善用,在其统治时期,北宋经济繁荣,第一次兴学运动出现,科举制度不断改革,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位期间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和主和政策换取和平。

五、宋英宗赵曙:

宋仁宗赵祯养子,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四年。

六、宋神宗赵顼:

宋朝第六位皇帝。在位17年,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一系列新法,如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这些新法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但因为操之过急,导致新法受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司马光、范镇、赵瞻等人都纷纷上书表达对新法的不满。同时,宋神宗在军事上也遭遇了挫折,如永乐城之战的惨败,“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

总的来说,宋神宗是一位有抱负和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值得称赞。虽然最终未能实现灭夏之举,但他的努力为北宋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宋哲宗赵煦:

宋朝第七位皇帝,在位15年。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亲政期间,在内政方面部分恢复熙宁、元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外任用章楶等人屡次击破西夏,逼迫西夏请和,完成了开边活动;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因其统治使宋朝国势有所起色,故被后人称赞为“天资聪粹,实有为之主”,哲宗的早逝也被认为是对宋朝进一步发展的极大损失。

八与九、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

这父子俩必须放在一起说,因为实在是太过奇葩,无法将他们分开来说。首先呢,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这些人打着恢复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1119年爆发宋江起义,1120年爆发方腊起义,深受“花石纲”之害的百姓纷纷响应。虽然镇压了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统治更加腐朽。1126年四月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急忙让位给他儿子宋钦宗,自己则逃难跑路,宋钦宗无奈即位,后来又听信谗言把唯一能对抗金军的守将李纲撤职,终于导致“靖康之变”,后来两父子被金国军队掳去北方,受尽屈辱,但是父子俩在金国贪生怕死的熊样令人无比唾弃,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样子,笔者在自己写的《靖康耻,犹未雪-宋朝国殇的始与末》一文中已对此有相对详细的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再查阅,此处实在不想再浪费笔墨介绍这对奇葩的父子了。

北宋的消亡也提醒了我们国防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哪怕经济发展得最好,没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那样的经济繁荣终究也只是短暂的,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种经验也是同样受用的,只有自己强大起来了,才不会容易被他人欺负,不管是个人或者国家都应时刻做到居安思危。

7 阅读:5072
评论列表
  • 2024-02-15 21:13

    春梦》 梦写春来赋, 烟没高低树。 南北赵家持, 名人不记数。 时过千年触, 知是因何故。 古画与宋词, 方到眼前幕。

  • 2024-02-06 08:50

    北宋真的贫吗?积贫积弱真的是赵匡胤造成的吗?

    用户12xxx72 回复: 谈球说史
    你是讲的杯酒释兵权吗?
    谈球说史 回复:
    这个贫不是经济上的,是指综合实力上的。不能说完全是赵匡胤造成的,但有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的。

谈球说史

简介:以球会友,聊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