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候读这首诗,仿佛又回春了,评鲁奖诗人评大解诗歌《春天》

格命草 2024-04-23 21:43:05

格命草诗评

原文

春天

文/大解

阳光太强了 即使站在树下

也能看见她的耳朵和半边脸 干净而透明

她有七八个姐妹 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除了说笑 动作多于表情

这些女孩子 如果不是来自学校

就是来自于天堂 上帝给予她们的快乐

被青春所吸收 然后完全释放

在空气中

这是城中的一个车站

在等车的短暂时间里 我把树影让给她们

假装看着别处 以便她们放肆地

笑成一团 弯腰拍打

毫不在意远方的薄云 为此稍作停留

2011.4.18.

赏析

已是暮春时候,再来读诗人大解这首《春天》之诗,春天的生命活力和激情仿佛又回来了,别是一番滋味。诗人对春天的偶遇之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的赞赏和向往之情。年过半百的诗人,在春天的时候,看到人间如此活跃跳脱的一群女孩子,仿佛又回到青春年华,这就是感染力。诗人偷瞄着她们,那放肆的笑和恣意的行为,会让人觉得年轻真好。在诗人看来,这群女孩子就是春天的代言人。下面,来细品下这首诗。

第一节,诗人重点描述了眼前的景象,是写实的部分。作为旁观者和欣赏者,所见即所得,实事求是,没有大肆进行渲染,情感上还处于克制状态,那叽叽喳喳的说笑,让人一下就联想到一群麻雀。诗人特意强调动作多于表情,说明这群女孩子确实非常活泼,在她们身上正体现了春天的活力。因此,这一节,诗人仿佛情景再现,在写生,在作一幅春天的画,主角就是她们。

第二节,诗人开始进入幻想状态,追溯女孩们的来处,这是一个本能反应,人们喜欢寻找出处,这是普遍心理,诗人也不例外,暗含了一种向往之情。接着,抛出一个选择疑问句,要么来自学校,要么来自天堂。在诗人眼里,学校和天堂或许有某种共通性,从人的角度来看,有着这些关键特性:青春、活力、纯洁、懵懂、涉世未深、美丽、自信、大方等等,而且还有治愈的一面。那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上帝赐予的一样,诗人看透了表象,在精神层面做了一番定义。来自上帝的快乐因子,经过她们,然后释放,最终在空气中传播,她们成了人神互通的媒介,影响并改变人间。

第三节,诗人回过神来,继续写实。感觉像倒叙一样,讲述这次偶遇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由事入情,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再到虚,层次多变且分明。这是诗人情绪和心境的体现,毕竟这样的情景不多见,诗人彻底放飞自我,在没有其他人打扰的情况下,放肆地觉察着女孩们的放肆。为了不打扰她们的放肆,假装不在意的样子,很有人情味,这是陌生人之间化解尴尬最有效的办法。最后,诗人又描述了女孩们对外界的态度:“毫不在意远方的薄云/为此稍作停留”,因为不在意,不在乎,没有包袱,才能表现得如此洒脱,这就好比在不喜欢的人面前,那种毫不顾忌一样。可以想象,诗人就是那朵薄云,因此,诗人的假装看着别处,恐是自作多情了。

整首诗读下来,诗人笔下的女孩们就是春天的象征,她们的一举一动,就是春天的体现。在她们身上,诗人展开多情地联想,陌生地环境,陌生的人,因为一次等车的间隙,采撷到这一瞬间,语言很写实,情感写得也很克制,毕竟年龄的悬殊摆在跟前,再荡漾的春心,也不敢大胆表露。这首诗,通过小事件展现大世界,一个小小的片段概括了整个春天,有值得品赏的价值。不知您感觉如何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解文阁,笔名大解,一级作家,河北青龙县人。1957年生,现居石家庄。著有诗歌,小说,寓言等作品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