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三国:周瑜,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军事统帅

挑灯夜谈 2024-02-26 17:24:35

根据现今的历史文献可以考证,周瑜并没有妹妹这样的亲人,至多有一个堂兄弟,名为周晖,曾做过洛阳令。现在能考据的周瑜家谱中,并没有女性亲人,也许是历史选择的原因,或者真是没有妹妹,毕竟,年代久远,有用的信息已经很少了,而能让历史铭记的信息就更少了。

周瑜,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生年公元 175 年,卒年公元 210 年,是东吴开国君主孙策的同窗好友。在孙策遇刺身亡后,他辅助孙策的弟弟孙权,历任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外貌英俊潇洒,身形伟岸,精通音律,后世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典故。

周瑜出身于庐江舒县的官宦世家,其高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曾祖父周兴官至尚书郎,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曾官至太尉,父亲周异也曾任洛阳令。可以说,周瑜出身优渥,从小就深受官场声色熏陶。他后来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东吴最高军事指挥大都督,非常了不起。然而,他有一个亲兄弟,在历史上却没有丁点信息,名字不详,经历也不详。对于女儿一说,也没有现有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毕竟有记载的周瑜只有一个兄弟,却再没有其他有关这个兄弟的信息。所以,就算周瑜真有一个妹妹,若无显要的重要历史事件牵涉,后世的史学家也有可能只言片语都不会记载。

周瑜弹琴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他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大军大败曹魏,是极具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他的典故常见于后世的诗词中。

在老版的《三国演义》中,能看到很多次周瑜弹古筝的画面。周瑜精通韵律、工于作曲,这在历史上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个精通韵律的人怎么会不会弹琴呢?就像一个美食家光会吃不会做,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于周瑜精通音律,当时的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流传,这充分说明了他的音乐造诣之高。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周瑜获得了“周郎”的称号,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他是多么推崇。在三国时期,历经西汉东汉四百年的汉朝文化熏陶,当时的人们已经形成了崇尚忠义、讲究礼乐的传统汉文化。只要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都会点音律,弹几曲古筝。而出身官宦人家的周瑜,自小受到的教育比一般家庭的同年小孩更全面、更周到。他年少成名,气质不凡,还精通音律,果真是人中龙凤。

周瑜遗言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气坠于马下,悲愤吐血身亡,他最后仰天长叹的“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句临终之言,让周瑜背下了心胸狭隘、自负高傲的黑锅。《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的二次创作,有戏剧方面的改编。小说里的周瑜并不能代表历史上的周瑜。历史上周瑜的遗言也并非“既生瑜,何生亮”这般自恋自负的轻浮之言。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周瑜的遗言内容:“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这段遗言在读者看来,才是符合一个大将之才该有的忧国忧民的心胸,与历史上周瑜的身份地位经历相符。对比诸葛亮的《陈情表》,周瑜的遗言一样情深意切,忠心可鉴,让人动容。周瑜的遗言先是回顾了以往和孙策的峥嵘岁月,建立了东吴政权,却壮志未酬,深刻剖析了现在东吴面临的困境,指出可以代替自己的人才。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一代忠臣良将的泣血之言,令人敬佩不已。

周瑜和诸葛亮虽然各位其主,但做的事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辅助君主,安邦抚国。可是《三国演义》却让大家对周瑜有了偏颇,对比诸葛亮的《陈情表》流芳千古,周瑜的黑锅实在令人唏嘘。

0 阅读:7

挑灯夜谈

简介:古今奇闻 与您一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