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问罪臣姓什么,赦免!朱帝大手一挥,居然还赐予免死五次机会!

愣头青说历史 2023-12-13 17:49:50

朱元璋,历史上一个备受瞩目的布衣皇帝,他的称帝之路颇为曲折,饱经艰辛。这段坎坷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灵阴影。

一提到朱元璋,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铁腕,决断果敢的形象。他奉行着宁可错杀一百人,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但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自卑呢?

然而,有一个死囚却成为例外。他不仅获得了朱元璋的宽大赦免,还得到了五次免死机会,这本身就是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

朱元璋决定放过这位死囚,原因在于他了解到了这人的名字和来历。

死囚的真实身份

在元朝末年,由于官府的苛捐杂税和各种灾害,年幼的朱元璋目睹了自己的亲人相继离世。为了生存,他被迫成为一名和尚,但灾难蔓延到寺庙,朱元璋沦为了一名可欺的乞丐。

朱元璋对亲人的不幸经历记忆犹新,对百姓的苦难生活深感痛心。因此,当他登上皇位后,对贪官污吏心存深恶之情。

为了整治朝中的贪污风气,朱元璋创造了许多残酷的酷刑,让朝中文武百官无不心惊肉跳。

作为布衣皇帝,朱元璋最担心的是身边的人心存叛逆。因此,为了确保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朱元璋开始屠戮有功之臣。

起初,朱元璋只对那些嚣张跋扈、作威作福的大臣下手。然而,自从爱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的性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肆无忌惮地屠戮大臣。

在朝中有一位七品官员,名叫范从文,对朱元璋的屠杀行径感到不满。他认为这不是一位圣明之君应该做的事情。

在一次朝会上,范从文高声劝谏朱元璋,希望他善待百官,遵守法律,不要成为夏桀、殷纣那样的暴君,不要轻易动用杀戒。

范从文的言论在朝堂上引起轰动,朱元璋大发雷霆,下令将范从文押往诏狱监狱,数日后将其斩首。

然而,当随从拿出范从文的个人资料时,朱元璋却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这人姓范,难道是苏州人?”

随从点头回答,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笑了,命人将范从文从大牢中带回来。

峰会路转

范从文刚刚经历了牢房一日游,状态仍有些迷糊。

突然,他听到了朱元璋的声音。范从文抬头一看,朱元璋一改往日凶狠的脸色,笑眯眯地问道:“你难道是范仲淹的后人?”

范从文点点头,老实地回答:“陛下,范仲淹正是罪臣的先祖父。”

朱元璋喜出望外,笑道:“你居然如此有家风,竟敢当众劝谏朕。不过,念在你一片赤心,朕就不与你计较了。”

范从文被朱元璋的话惊呆了,连忙跪倒在地,对着朱元璋叩了三个响头,痛哭流涕道:“陛下英明神武,皇恩浩荡。”

朱元璋看了范从文一眼,悠然说道:“不但要饶你无罪,还要赐你五次免死的机会。日后若有谏言,大可在朝会上陈述,我若头脑发热,想要杀你,你就援引我今日所说的话。”

这一番话让周围的人目瞪口呆,范从文居然如此幸运,获得如此优厚的待遇。范从文感激涕零,高高兴兴地离去。

这件事很快传遍朝堂,引起人们的疑惑。为何朱元璋对范仲淹如此敬重,仅仅因为范从文与

范仲淹有着血缘关系,就能够被宽恕放走?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首先,范仲淹是一位少有的治国之才,在他的协助下,北宋进入了鼎盛时期。

其次,范仲淹为人正直不阿,忠心耿耿,朱元璋非常喜欢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以说他是朱元璋最欣赏的一位文官,所谓“爱屋及乌”,朱元璋因此放过了范从文。

最后,据说范仲淹年幼丧父,与母亲谢氏相依为命。后来谢氏嫁给了一个姓朱的男子,范仲淹也就改了名字,变成了朱姓。

直到二十六岁,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才将姓氏改回“范家人”。朱元璋自然心生怜悯。

0 阅读:40

愣头青说历史

简介:了解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