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的18位勇士,1955年授衔时,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文史达观 2024-03-30 22:32:52

1990年,孙继先临终前将家人叫到身边,对家人叮嘱道:

“等我去世后,把我的一部分骨灰撒在大渡河里吧,我要伴着大渡河永不停歇的流水,向后人讲述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这里创造的奇迹。”

孙继先,山东曹县人,1911年出生,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是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十八位勇士之一。

1990年孙继先去世后,其子料理完后事特意去拜访了杨得志。

杨得志将军听闻孙继先去世的消息后,几度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作为当年孙继先的领导,曾亲眼目睹了强渡大渡河的凶险,对每一位去世的勇士他都十分难忘。

18勇士“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中旬,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决定趁敌防御未固、合围未成之际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素有“天险”之称。

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当时老蒋也妄图凭借天险,使红军队伍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当时形势十分危急,总参谋长刘伯承、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深思熟虑后,最后做出强渡大渡河的决定。

5月25日,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一营营长孙继先从二连挑选了17人组成突击队,成为强渡大渡河的第一批次人次。

只因红军到来之前,老蒋早已坚壁清野地销毁掉了所有渡船的工具,后来红军还是在百般寻觅下,才觅得了一艘小船,每次只能坐十余人。

由此,当时17人的突击队,只好分为两次强渡。第一次由连长熊尚林带领8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向河心划去。

自古以来,所有涉及到“渡江”的战役,最忌讳的都是渡半而击。由此在8名勇士渡河之前,杨得志早已安排好了炮兵营营长、“神炮手”赵章成指挥和亲自射击。

正是在赵章成的指挥和操作下,先后摧毁掉了河对岸敌军的4个碉堡,才使得第一队的8人成功抵达对岸。

第一次渡河成功后,船工将船摆渡回来,第二次由营长孙继先带领其余8名勇士强渡。

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强渡并不顺利,先是渡船刚渡过中流,有一名战士的右臂负伤了,船底也被打穿。也正在此时,因大渡河水势过大渡船失控,向着礁石撞去。

最后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才得以成功渡河。

登岸后,孙继先与第一船战友会合,率领17名勇士继续攻坚,消灭敌人。

正是因为18位勇士的果敢勇武,为后来的渡河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才使得后来红军能够夺得泸定桥,奠定了走出重围的胜利。

当时为了表彰最早冲过去激战的十八勇士,不仅上级给予了十足的肯定和表扬,《红星报》、《战士报》等红色刊物还进行了宣传报道。

最为庆幸的是,当时最为英勇、踊跃参与第一批次渡河的18位勇士,没有一人牺牲,也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渡河神话。

18位渡河勇士后事

关于18位勇士的名字,在红一军团政工干部萧锋的《长征日记》中有记载:

他们分别是:营长孙继先,连长熊尚林,二排长曾令明,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光吉、肖桂兰、宋祥云、谢良明、丁流明。

只可惜,这18位勇士最终能够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仅有孙继先和熊尚林两人。

而熊尚林也在抗日战争晋察冀作战中,于1942年6月18日,牺牲在了日军的大扫荡中,遇难地为张家口崇礼县。

新中国成立后,活到了1955年授衔时,18位勇士中仅剩孙继先一人。

1955年,在全军授衔上,孙继先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并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完成后,因孙继先一方面是红军时期开始的一名久经考验的老战士,另一方面当年他曾在苏联学习过航天技术,被任命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首任司令。

此后,孙继先开始在我国航天领域继续风险光和热,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

读者们,关于“强渡大渡河的18位勇士”,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信息来源:《信仰的种子——经典红色故事100篇》

6 阅读:1796
评论列表
  • 德道 16
    2024-03-31 19:52

    向十八位强渡大渡河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玫瑰][玫瑰][玫瑰]

    德道 回复:
    [玫瑰][玫瑰][玫瑰]
  • 2024-03-31 19:54

    老英雄[点赞][点赞][点赞]致敬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