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是宗教改革以来欧洲的教派矛盾在德意志的集中爆发

史海撷英 2024-02-15 20:33:31

“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7世纪上半叶,由德意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发展为席卷欧洲的大混战,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常认为这是欧洲从中世纪跨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是欧洲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欧洲神权大统一的局面,打破了传统的基督教帝国观念,使得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开始诞生。三十年战争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错综复杂、涉及冲突最多的战争之一。下面将探究三十年战争为何会爆发,并由德意志内战演变为全欧洲的大混战。

16世纪上半叶,在马丁・路德的带领下,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与他的追随者们开始于天主教会决裂。德意志帝国内的很多诸侯君主都加入到宗教改革的行列中来,帝国内部势力分化为两派。一派人仍就对罗马天主教会顶礼膜拜,另一派人则拒绝承认罗马天主教会,转而信奉路德教育加尔文教。双方由于信仰立场的不同,产生了宗教纠纷和财产权利争端,几度兵戎相见。

纷争之下,人们获得了暂时的调和。于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合约》,但其根本的三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三大问题最后成为三十年战争爆发的根源之一。第一,《奥格斯堡合约》中,仅仅授予了马丁・路德教派的合法地位与权利,忽视了其他新教教派的利益,这些新教派游离于天主教派和路德教派之间,继续遭到各方势力的迫害。第二,合约中肯定了“教产保留”原则,但是绝大多数的新教徒都拒绝接受这一点,因此这一原则也仅仅只空想,直到1629年前,都为能被全面执行。第三,由路德教宗议会控制的帝国内的自治市,并没有得到自主的改革权,因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帝国内部出现了如奥斯格堡等自治市一般的天主教与新教徒和平共处的地方,但是帝国的众多城市中,还是存在激烈的教派冲突,成为宗教暴力的舞台。

教派引起的宗教纷争只是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导致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德意志帝国的宪制问题。

帝国内放弃罗马天主教会转而信仰新教的诸侯们,不断占领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增加自己的领域和财富,他们以信仰新教为由,为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行为寻求正当的解释。而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一直以来都希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体。信仰新教诸侯蚕食教会领地,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行为,以谋求与帝国对抗的实力,是他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两者的冲突集中表现在逐步中央集权化的皇帝与向往个体自由最大化的邦国之间的战争。

在德意志帝国内部,各个诸侯封君的特权被称为是“德意志自由权”(German Liberties或Libertates Germaniae)。这种特权称为德意志发展为民族国家过程中一个逾越的障碍,直到19世纪才得以解决。帝国内的诸侯们逐渐团结起来并号召所有的封君封臣一起反对皇帝的统一行为。这一举动也成为如英国、瑞典、丹麦等外国势力参与本是德意志内战的三十年战争的借口和理由。

此外,帝国君主们对于选择帝侯的影响和地位远远高于普通君主,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部分君主将参加选帝侯选举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标,还有一部分军队提出,要求帝国内的封地不应该有等级之分,所有的封地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如当时的黑森・卡塞尔伯爵就十分积极的呼吁每个封臣都应该有权参与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定过程。

三十年战争从德意志内战演变为欧洲大混战,主要在于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德意志皇帝与诸侯的博弈中,其余欧洲国家,出于各自的国家或王室利益和其追求的战略目标出发,希望德意志帝国分裂,从而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自己也能趁机开拓疆土,壮大国家实力。种种目的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他欧洲君主借此机会加入德意志的内战中。

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出自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名义上是帝国皇帝,但是并未能获得整个德意志帝国的控制权,其统治范围虽然在各诸侯中是最广的,但也仅统治者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德意志皇帝并不满足于此,一心希望通过武力使得帝国内各邦完全臣服于自己,以加强皇权,达到国家统一的目的。而各路诸侯却并不希望皇帝势力的增强。

欧洲各国中,同样信仰新教的荷兰选择支持德意志帝国内的新教势力与哈布斯堡家族进行斗争。英国由于宗教原因,国内刚刚发生过社会大动荡,因而其首要目标是打击西班牙。为此,英国决定与荷兰结盟,支持新教势力发展。法国国内依然是以信仰罗马天主教为主,所以一再强调“国家观念”位于北欧地区的丹麦与瑞典,看到德意志的混乱状态,都雄心勃勃地想要趁乱获得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将此次战争作为其向南部扩张的绝佳机会。“各怀鬼胎”的欧洲各国,正耐心地等待着德意志内战的爆发,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昭示着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德意志诸势力也在等待一个战争的契机。1618年,波西米亚发生了“布拉格掷窗事件”,成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欧洲大战的导火线。

1618年3月,波希米亚的新教领主们在布拉格召开议会,商讨对抗国王干涉其宗教自由、政治自由的对策。皇帝知道后,十分恼怒,下令禁止此行为。但是新教徒们却拒绝服从皇帝的命令,于5月21日,再次召开会议。23日,新教代表们来到波西米亚的权力中心赫拉德哈尼城堡,向摄政大臣们提出对皇帝要求的回复。然而,局势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大批新教徒带着武器冲入古堡,以侵害宗教自由、干涉政治自由的罪行将两名帝国大臣、一位书记官从窗口扔出去,这三人侥幸落入堆肥中未死,并向德意志皇帝状告新教徒的暴力行为。由于此前在胡斯战争期间曾发生过类似的掷窗事件,所以此次便被称为“第二次掷窗事件”。

“掷窗事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却进展得非常顺利,新教领主们很快并控制了当地政府,占领了布拉格,并将当地的天主教徒驱赶出去,侵占天主教会的教产与土地,并禁止在该地区信仰天主教。个别城镇正式向德意志皇帝宣战,虽然不到一个月反叛便被镇压,但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大混战正抓住这个契机登上欧洲舞台。

三十年战争之所以会有在德意志帝国内爆发,主要源于宗教改革后,欧洲产生了有别于罗马天主教的新教派,打破了中世纪欧洲神权大统一的局面,虽然各方势力在最后有过一定的妥协,比如签订了《奥格斯堡合约》,但是合约并没有完全解决教派之间的矛盾,只是取得了暂时的和平。在加上德意志皇帝与帝国内各诸侯之间的愿望相悖,一个希望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一个希望获得完全的独立与自由,宗教矛盾中又夹杂这政治体制的冲突,而此时的欧洲各国,正看着德意志帝国内部的矛盾冲突计划,并从各自的利益考虑,选择加入德意志帝国内不同的势力,等待着从德意志内战中“渔翁得利”。所以将这场本是属于德意志内战的三十年战争,演变为了欧洲各国的混战。

从引发三十年战争的原因中可以看出,此战中涉及了多方势力,它是宗教改革以来一直存在于欧洲各国的教派矛盾在德意志帝国的集中爆发,同时其中还包含了德意志政治体制的变革和欧洲各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各种矛盾冲突交织的结果。

1 阅读:3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