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杨秀清一条出路,亲自带兵北伐,远离京城

聊聊历史 2024-03-17 10:52:20

夜深人静,东王府像往常一样,一片安宁,大家都进入了梦乡。此时,北王韦昌辉的“勤王”大军突然冲进来,杨秀清猝不及防,便身首异处,成为天京事变中第一个出局的实力派。

杨秀清被杀,意料之中,他不但觊觎天王位置,对待诸侯王也特别差,得罪了太多人。正如李秀成所说,杨秀清太嚣张跋扈,目无君王,且平日欺人太甚,北王、翼王、燕王才决定联手对付他,支持洪秀全。

杨秀清为何嚣张跋扈?东王也是身不由己,太平天国畸形权力结构下,杨秀清只是凭借“天父下凡”才能压住实力派,自己底气不足。为了集权,杨秀清只能削弱北王、翼王,矛盾不可避免。

从权力结构角度看,杨秀清如果留在南京,他与天王、北王、翼王之间的矛盾几乎是无解。尊重诸侯王,意味着太平天国疆域送给韦氏国宗,以及石氏国宗,因为他们才是各大战场的主力。

想要加强权力,剥夺韦氏国宗、石氏国宗在地方的影响力,杨秀清就必须派人去接管韦家军、石家军打下来的疆域。想要让他们“拱手让出城池”,而北王、翼王不敢有异议,只能表演“天父下凡”,凌辱诸侯,树立权威。

至于天王洪秀全,在军师负责制下,只是象征性存在而已。但是,洪秀全毕竟是天王,这面“旗帜”很重要,只有洪秀全出面,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诸侯才愿意“勤王”,攻杀东王。

可以说,南京城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杨秀清与天王、北王、翼王的矛盾,很难解决。那么,杨秀清如何做,才能活下来,并走向成功呢?答案是,杨秀清亲自带兵北伐,远离南京,并想办法在中原立足,最好拿下燕京。

也许有人会说,杨秀清直接“天父下凡”取代洪秀全,或者让他消失,这不是解决问题了吗?显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所谓的“天父下凡”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维持信仰需要,北王、翼王才不掀桌子。

杨秀清若敢以“天父”名义废了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实力派第一时间就冲上来,攻杀东王。要知道,韦昌辉、石达开是“硬实力”,掌握太平天国绝大多数兵马以及城池,远非根基薄弱的杨秀清可比。

杨秀清亲自带兵北上,远离南京,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远离权力斗争漩涡,凭借军功树立威望。都知道,杨秀清威望高,主要是因为“天父下凡”加持,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但仅凭“天父”还不够,杨秀清需要足够多的军功,且是亲自带兵完成。

历史上,帝王创业成功,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具备御驾亲征的能力。还没成为帝王时,这些创业者必须亲临第一线,能上阵拼杀最好,不然也要坐镇中军。

李世民为何能当皇帝?李渊、李建成都不差。尤其是李建成,晋阳起兵,他率左路军作战,功劳比李世民还大。晋阳起义的策划,主要是李渊、裴寂等人,李世民的戏份并不多。

那么,李世民为何能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当着李渊之面杀了他的10个孙子并要求父皇“禅位”呢?很简单,李渊攻克长安后,都是在后方坐镇,处理全国军政事务,李建成协助,而没有抓住“军权”。

李世民外出征战,不但凭借战功树立了威望,也构建属于自己的班底。征战沙场的将领,为何能提拔、升迁?还不是李世民给他们机会,并上报军功。如此,将士们都认为他们能有今天的日子,都是秦王给的,他们应该效力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起初底气不足,他没把握在长安击败李建成,甚至一度有了“退出”的念头。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这些亲信,比李世民还积极,他们铁了心要杀太子、齐王,让李渊退位。

亲信们都能横下一条心,这是李世民最终迈出那一步的关键因素。如果李世民没有强大军功做支撑,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底,就算给他120个胆子,也不敢跟李渊、李建成叫板,否则就是自找死路。

李世民的成功路径,杨秀清也可以效仿。定都南京后,杨秀清不应该继续留在京城,而是亲自率兵北伐,挺进中原。如此,杨秀清远离朝廷纷争,还能通过不断地胜利树立威望,以及扩充势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再则,杨秀清北伐,南京承受压力更大,可以借助清军之手,实现目的。洪秀全在南京,这里就是太平军的大本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湘军都会把精力投入到江南战场,清朝的资源也会向这里倾斜。

有南京存在,时刻威胁清朝赋税重地,咸丰不敢掉以轻心。如此,杨秀清的北伐将更加顺利。杨秀清不是林凤祥,他可以灵活应对战局变化,且太平军北伐力量雄厚,僧格林沁、胜保之流又岂能是他对手呢?

如果顺利,杨秀清可以攻克燕京,咸丰只有逃回东北一条路可走。如果咸丰重兵防御燕军,杨秀清可以纵横河南、两淮,在这里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再出兵关中,扩大东王集团的领地。

杨秀清在两淮、河南立足,太平天国又控制南京、镇江、扬州,意味着什么?清朝的财税、粮食、人口这些资源,都落入太平军手里。如此,咸丰就算守住了燕京,也不会支撑很久,燕京迟早会因为缺粮、缺物资而陷入崩溃。

一旦清朝崩溃,江南的士绅阶层失去了首脑,且太平天国实力如日冲日天,曾国藩之流岂敢跟太平军死磕?即便湘军不服,太平军南北夹击,也成不了气候。

至于列强因素,这点不用担心。此时,英军、法军正忙于克里木战争,与沙俄展开争夺,没有精力顾及中国战场。清朝没了粮食、税收、饷银、外援,想要熬到1856年,难度非常大。

杨秀清的战略窗口期,是1853年定都南京到1856年英法结束克里木战争,成功收拾沙俄。这3年时间,杨秀清若能亲自带主力北伐,打造自己的基地,他还是很有机会。

清朝一旦灭亡,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南京陷落,杨秀清可以效仿朱元璋的做法,把洪秀全接到江北,然后来个廖永忠“沉船”,为天王发丧。

如果南京守住了,洪秀全不愿北上,就“天父下凡”,打着“清君侧”旗帜,效仿西晋灭东吴,隋朝灭南陈,赵匡胤灭李煜的作战模式,杨秀清也能成功。

可以说,杨秀清离开南京,亲自率兵北伐中原,用洪秀全来吸引清军主力,自己徐图发展,这才是最佳策略。可惜,杨秀清却留在京城,不但激化了矛盾,也让诸侯王有了壮大的可能。

试想,杨秀清如果低调行事,不去激怒诸侯,结果会如何呢?杨秀清在后方策划方案,他类似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韦昌辉、石达开家族,则扮演李世民角色,在外地征战,积累资本。如此,清朝灭亡后,究竟谁坐江山?

1 阅读:52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