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老百姓就开始吃植物油?

壹分阅读 2022-07-10 09:14:21

原创2022-07-09 11:25·壹min阅读

衣食住行的变化 两宋时代,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

那时,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但随着棉纺业的兴起,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不同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文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贩等在穿着上有很大的差别,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多,官服和普通百姓的服饰有明显的不同。

香铺里的伙计头戴顶帽,身披背子;典当业的管事斗儿,头裹布巾,身穿皂色衣衫,腰系角带。农民、手工业者和商贩的衣服越来越短,真正成为短衣汉子。

宋代以前,妇女常穿上衣领口低矮、袖子短小的开放式服饰。宋代长袖高领成为时尚。贵族妇女便服瘦长,同时还流行着一种罩在裙子外面的小袖对襟褂子式的大衣。

宋代的官吏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上朝时穿朝服,平时穿公服,在朝廷举行的祭祀天地和祖先典礼的场合所穿的叫祭服,朝廷赐给百官的夏衣和冬衣叫时服。

政府对不同品级的官服的颜色、花纹有严格的规定,仅是衣带一种,等级不同就有20多种。黄色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普通百姓的衣着以黑、白两色为主。

在宋代,北方人仍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仍以米饭为主食。随着大量北方人南迁,面食在南方主食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除吃猪肉外,鱼肉已成为桌上的大餐。以前的食用油多是动物油,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北方已有用麻油煎食物的记载。城乡居民蒸煮食物仍以柴草为燃料,但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徒吃素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出现以素料仿制的鱼肉鸡鸭类菜肴。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

宋朝人的饮食以丰富多样而著名。南宋高宗有一次到大臣张浚家,张家大摆迎接宴,菜肴多达164种。宋时风味小吃品种多,各有特色,东京的梅花包子、曹婆肉饼、郑家油饼等颇有名气。

宋代农民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顶平房为主。

贵族官僚的住宅富丽堂皇,修建园林式建筑成为达官贵人享乐摆阔的时尚。他们在自己宽阔的园子里,引水修池,垒土堆山,栽花种草,将各式楼阁围在其中。家具种类繁多,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宋代富人外出经商办事,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便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时海上

交通发达,大的海船可以载五六百人。备足粮食,用指南针导航,可作远距离航行。

城市生活剪影 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有的营业时间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后半夜。“夜市”散去不久,“晓市”又开张了。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里面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此外还有耍杂技、踢球、木霄戏和进行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南宋都城临安也是一个拥有 100 万人口的大都市,市内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瓦舍”有十多家。市场内的摊点场地,有的以“行”相称,如卖酒处叫酒行,餐馆叫食饭行;有的又称为“团”,如花团专门销售花木,青果团是零售水果的地方。

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谈生意的好去处。

宋代节日很多,有元旦(正月初

一)、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其中元旦、寒食、冬至最受民间重视,是宋代的三大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节庆活动。

1 阅读:219

壹分阅读

简介: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