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燕赵之狼真的来了

今月将酒 2023-03-13 13:55:20

自从杨国忠成功进入大唐帝国的最高层,就为这一天的到来种下了因果!

自从玄宗夜夜笙歌,日日泡在华清池,爱美人胜过爱江山,就为整个盛世种下了因果!

这一天最终还是来了,在燕赵大地沉默许久的他,内心终于迸发出了染指天下的决心!

或许,当年第一次站在大明宫前,俯视整个长安,俯视整个天下的时候,他就有了那颗躁动不安的心,那颗置苍生百姓于不顾,为权利,为财富,为欲望生出的狼子野心!

现在,是时候了,他拔剑而起,直指长安!

一、安禄山终于来了

大唐帝国的时针划过了天宝(公元755年)十四年的夏天,靠着贵妃起家的超级混混杨国忠愈来愈感觉到安禄山成为自己争宠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他也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位外表憨厚,内心狡诈的野心家迟早会对自己动手,因此在不断的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大有将安禄山置之于死地的打算。

影视人物.杨国忠

以安禄山的狡诈,原本想继续跟杨国忠和玄宗朝廷玩弄权术,不至于这么快撕破脸,因为感念于玄宗的恩情,想等玄宗死后再起兵。但是杨国忠步步紧逼,终于把他逼上了造反的边缘。 同年四月,玄宗派给事中裴士淹去河北安抚安禄山,同时也想再摸摸安禄山的底牌。裴士淹抵达范阳后,安禄山声称身体不适,不但不出面迎接,还把这位钦差大臣晾在了宾馆里,而且一晾就是二十多天。后来,安禄山虽然接见了裴士淹,但却故意把所有亲兵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全副武装进行警戒,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一见这阵仗,裴士淹吓得魂都没了。 这是在接见天子使臣吗?这分明是在向朝廷示威啊!

裴士淹匆匆宣完圣旨,赶紧一溜烟跑回长安,向玄宗禀报了事情的经过,说安禄山包藏祸心。 对于裴士淹的汇报,玄宗却不以为意。因为前不久心腹宦官辅璆琳刚从范阳回来,还信誓旦旦地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时隔不过两个月,安禄山怎么可能就包藏祸心了呢? 在玄宗看来,裴士淹纯粹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玄宗不把裴士淹的汇报当一回事,可有个人却如获至宝。他就是杨国忠,这些日子以来,杨国忠正“日夜求禄山反状”,如今听说安禄山怠慢朝廷使臣,总算抓住了把柄,立刻下令京兆尹出兵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并把他们扔进御史台监狱,连夜突击审讯。可御史台审来审去,也没审出个子丑寅卯,杨国忠大怒,便命御史台把李超等人全部秘密处死。

人物.安禄山

如此一来,朝廷与安禄山的矛盾便进一步激化了。 当时,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和宗室的荣义郡主订了婚,住在京师。他眼见杨国忠动了杀机,大为恐惧,赶紧派人密报安禄山。 得知门客被杀的消息,安禄山又惊又怒,遂下定起兵的决心。六月,安庆宗与荣义郡主的婚礼举行在即,玄宗亲自下诏,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可安禄山却推说生病,拒不入朝。 实际上,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玄宗当然不至于看不出这一点。然而,他还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不愿意相信安禄山真的会造反。七月,安禄山向朝廷上表,说要献上北地良马三千匹,每匹马配备两名马夫,并由二十二名番将率部护送马匹入京。在这个节骨眼上献马,还兴师动众地派军队护送,安禄山的心思不言自明。玄宗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恰在此时,宦官辅璆琳受安禄山贿赂之事又突然被人告发,玄宗才猛然有所醒悟,觉得自己是被辅璆琳和安禄山给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他勃然大怒,找了个借口杀了辅璆琳。然后又派另一个心腹宦官冯神威前往范阳,给安禄山带去了一道手诏,告诉他说献马可以,但没必要派军队护送;同时,玄宗还在手诏中情深意切地对安禄山说:“朕最近专门命人为你新凿了一个温泉池,十月份在华清宫等你。”

人物.唐玄宗与安禄山

如果说玄宗此前对安禄山的宠幸确实是出于真心的话,那么这一次,玄宗显然是在给安禄山灌迷魂汤了。冯神威抵达范阳后,得到的待遇并不比裴士淹好到哪里去。他在宣读玄宗圣旨的时候,安禄山居然不跪拜接旨,而是一脸傲慢地踞坐床榻,只微微欠了欠身,淡淡地说了一句:“圣人安好。”

等冯神威宣完圣旨,安禄山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马不献也可以。你回去转告圣上,到了十月,我会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到京师去见他。”

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安禄山随即安排冯神威住进了宾馆,之后就再也没有露面。心惊胆战的冯神威在宾馆里寝食难安,度日如年。几天后,冯神威终于接到了安禄山的逐客令,却没有接到照例应该呈上的谢恩表。可此时的冯神威也顾不上什么谢恩表了,一接到逐客令便马不停蹄地跑回长安,一见到玄宗就哭哭啼啼地说:“臣差一点就见不着皇上了!”

从冯神威离开范阳的那一天起,亦即天宝十四年八月开始,安禄山就把起兵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防止泄密,安禄山只和心腹幕僚严庄、高尚和将军阿史那承庆加紧密谋,其他文武将吏一概被蒙在鼓里。众人只是觉得奇怪,自从入秋以来,安禄山便频频犒赏士卒,并且三天两头搞军事演练,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直到这一年冬天,当有奏事的官员从长安返回范阳,安禄山才借机伪造了一道天子密诏,然后召集众将说:“有密旨,命我举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诸君应全部随我出征。”

安禄山起兵

众将官相顾愕然。直到此刻,他们才终于明白——原来这几个月的好酒好肉都不是白吃的,比平时多好几倍的饷银也不是白给的,是通通要让他们拿命去抵的!说白了,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阵杀敌也是他们分内的事情,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可让他们感到郁闷的是——这一次并不是跟敌人拼命,而是掉转枪口跟朝廷拼命!

然而,不管众将佐中有多少是仍旧忠于李唐、不愿追随安禄山造反的,现在都已经是身不由己了。除了硬着头皮跟安禄山登上贼船之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集结了麾下的所有部队,并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正式在范阳起兵。次日清晨,安禄山在蓟城(范阳治所)城南誓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宣布即日南征,同时告谕三军将士:“胆敢反对起兵、扰乱军心者,一律屠灭三族!”

是日,安禄山命节度副使贾循留守范阳,然后亲率十五万铁骑从蓟城出发,大举南下,兵锋直指东京洛阳。

“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一场彻底改写唐朝历史,并将深刻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战乱就此拉开序幕。

二、活在梦中的玄宗

狼烟四起,裹挟着安禄山觊觎九五的野心。马蹄声声,裹挟着安禄山征服天下的欲望。 十五万范阳铁骑就这样以犁庭扫穴之势席卷燕赵大地,以所向无敌之威挺进中原。

盛世大唐就在这一刻轰然崩坍…… 狼来了。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可此时此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干什么呢? 他在泡温泉。他正和他最心爱的杨玉环一起,在美丽而宁静的华清宫中泡着温泉。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唐.白居易《长恨歌》选段

唐.白居易《长恨歌》

自从开元后期以来,玄宗每年十月都要上骊山泡温泉,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可谓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然而此时的李隆基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与杨玉环的最后一次骊山之行。 外面的世界天寒地冻,可华清宫中却温暖如春;北方的大地正在安禄山的铁蹄下呻吟和战栗,可骊山的天子行宫中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

李隆基和杨玉环一起沐浴在温泉池中,时而嬉水,时而畅游。池中热气弥漫、烟雾缭绕,美人肤如凝脂、巧笑嫣然,此情此景尽管已经看过无数遍,可玄宗还是忍不住心旌摇荡,一时间不知今夕何夕,亦不知人间天上…… 如果时间就在这一刻悄然凝固该有多好。 如果人生就在这一刻进入永恒该有多好。

只可惜,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它可以让一个帝国在短短几年里走向繁荣和强大,也可以让一个太平盛世在一夜之间变得破碎支离、面目全非。 而人生同样是世界上最无常的东西,前一秒还在享受天堂般的快乐,下一秒就有可能陷入地狱般的煎熬。没有人知道哪一秒才是天堂地狱的转捩点,也没人知道是什么力量在主宰这一切。

春寒赐浴华清池

即使李隆基贵为天子,他也没有权力让时间停止不动;即使李隆基富有四海,他也无法用他的意志挽留住人生中的美好。哪怕只是点滴。 哪怕只是一瞬。安禄山率主力南下的同时,为了消除来自河东方面的威胁,派部将何千年率领一支小分队前往太原,以献神射手为名,设计掳走了北京(即太原)副留守杨光翙。太原守军大为惊骇,立刻将安禄山造反、长官被劫的消息奏报朝廷。

与此同时,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也向朝廷呈送了战报,称安禄山已起兵叛乱。 然而,面对来自前线的奏报,人在骊山的玄宗却依旧置若罔闻。也就是说,他仍然认为这是那些嫉恨安禄山的人在造谣,所以不肯相信。《资治通鉴》的说法符合事实吗? 恐怕未必。 事实上,早在宦官辅璆琳东窗事发,而裴士淹、冯神威等使臣连连在范阳遭受冷遇的时候,玄宗就已经察觉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了。

而他之所以在危机来临的时刻还把军国大事抛诸脑后,不顾一切地陪着杨贵妃上骊山,甚至在接到前线战报时还执迷不悟,其原因恐怕不是因为他看不清现实,而是因为他在逃避现实。 是的,李隆基在逃避。

作为一个统治了大唐帝国长达四十余年的皇帝,李隆基对自己的能力和运气都太自信了。所以,他既不愿承认自己在识人用人上的严重错误,更不愿直面由于这种错误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换句话说,他宁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躲进温柔乡,宁可让自己变成一只自欺欺人的鸵鸟,也不想让残酷的现实剥夺掉他最后那点顽固而脆弱的自尊心。

脆弱的李隆基

可是,到了十一月中旬,当河北各郡县的战报像雪片般飞进华清宫的时候,玄宗终于不得不从醉人的温柔乡中百般无奈地抬起头来,勉强收拾精神,紧急召见宰辅重臣,询问他们御敌平叛之策。 对于安禄山的造反,满朝文武个个忧心忡忡、惶骇不已,唯独杨国忠得意扬扬、喜不自胜。 因为,他的预言成真了。他喊了这么久的“狼来了”,最后安禄山总算给他面子,真的来了。

杨国忠拍着胸脯对玄宗说,如今真想造反的只有一个安禄山,将士们跟他都不是一条心。不出十天,必能将他的脑袋传送行宫。听了杨国忠的话,玄宗如释重负,脸上迅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其他几个宰辅大臣却人人相顾失色。十天就能平定安禄山叛乱?你杨国忠这海口也夸得太大了吧? 接下来的事实马上就将证明,杨国忠这不叫夸口,而叫扯淡!

此后,唐朝政府军非但没有在十天内平定安禄山叛乱,反而在玄宗和杨国忠一错再错的决策之下,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而且很快就把洛阳和长安两座京城都给丢了,以致玄宗君臣不得不仓皇流亡巴蜀。

宛转蛾眉马前死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刚刚两个月,安禄山就在洛阳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大燕皇帝;而时隔不过半年,声称十天就能拿下安禄山脑袋的杨国忠,自己反而在马嵬驿被砍掉了脑袋。安禄山刚刚起兵之时,尽管朝野上下都为之震骇,却还是没有人料到局势会恶化到后来的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料到官军在叛军面前会那样不堪一击、一溃千里,更没有人料到当时大唐军界最耀眼的三颗将星——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竟然没有一个能够阻遏叛军的兵锋!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