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哪里来的钱维持部队生存?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13 02:06:3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庭乐

编辑|t

引言

讲到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许多人会想到红军部队在大山之内与川流之间,将国民党部队耍得团团转,让他们根本摸不着头脑。但是否有人想过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即红军长征,钱从哪里来呢?

人是铁,饭是钢,长征路上红军不可能都吃着从井冈山上收来的粮食,路上一定要有大量补给的,加上衣服、弹药还有药品,都不可能一路带着。而红军不是土匪,都是有纪律的,讲究公平买卖,补上缺口肯定要用钱来买,但钱又从哪里来呢?

这次便让我们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去探寻一番长征时期的红军部队钱从哪里来,粮食、被服等补给又是怎样来的。

(红军长征)

一、自然资源与科学的配合

首先要打破一个刻板印象,井冈山上的红军,并非穷得裤袋子里一干二净,全靠战士们苦苦支撑与群众们的接济。实质上,红军是“有些钱”的,尤其到井冈山阶段后期,红军补给基本上不成问题。

1928年,朱毛红军会师后走上了井冈山,到1934年的被迫开启长征,整整六年时间中红军的主要根据地,就是井冈山以及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地区。而红军在这不仅仅是与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还专心搞起了经济,而经济就分为两块,一个是自然资源,一个是分田地。

(钨矿)

钨,一种军事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原料,而赣南地区,在二十世纪初叶就已经是世界闻名的钨矿石产地了,1918年,赣南地区的钨矿产量大到1万吨,占当时全世界产量的五分之一,被称为“世界钨都”。

红军来到这里后,一面发动工人运动,与剥削工人的无良资本家作斗争,另一方面认真经营钨矿。可以说赣南钨矿是红军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为中央苏区的建设、土地革命以及基础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物质保障。

除钨矿开采外,中央苏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搞土地革命运动,经贸也得以发展起来,其中税收也是很大一个财源。

(农作中的农民)

也正因如此,红军长征初期,各支部队都领到了一笔军费,可支撑红军前期的开支。那发钱的是谁呢?

是银行,可能许多人没想到,红军是有银行的,且长征的时候一直跟着,这也被称为扁担上的银行,当你了解完后,你便会知道长征期间红军的智慧。

二、移动的中央银行

1934年秋天,面对连连失利的反围剿战斗,红军决定向北转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也接到了命令,要与红军一起转移。银行就这样转移到了扁担上,靠着200多名队员扛着与红军一起转移。

(毛泽民)

这其中,有两担黄金,几十担银元,以及银毫和纸币,前期在“左”倾路线依旧掌握话语权的时候,甚至带有印刷纸币的机器,十分齐全。

红军长征路途中,全军的经费开支都从这里来,集体采购的时候,银行会直接交付银元给商家。而红军战士们手上一般拿着纸币,到达一地后他们便分散开来购买物资,这些纸币并非国民党的钱,是红军印的钱。

(运输物资的红军)

每到一处,国家银行就会马上设立兑换处,将民众手中收到的苏区纸币换成银元和国统区的纸币,以便在红军走后这里的老百姓不会吃亏。有时候兑换的人太多了,银行工作人员就通宵达旦的为人民换币,确保当地民众不吃亏。

因此在民众心中,红军虽然给的是在国统区如同“废纸”的苏区纸币,但他们依旧愿意与红军做生意,愿意将粮食、布匹卖给他们,可以说红军的良好信誉赢得了民众的心。

(苏区纸币)

而国家银行的钱,一部分来自于井冈山根据地以及中央苏区的“存款”,另一部分便是部队行进过程中的缴获、征收与借取,这样就得提到另外一个机构——红军没收征发委员会,红军转移过程中的物质保障,可以说全靠它。

三、军纪严明!多种途径

红军刚刚开始长征时,就首先想到了士兵的吃饭问题,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再坚强的意志也需要身体作为本钱。所以在长征前夕,红军成立了“没收征发委员会”“筹粮委员会”和“先遣工作团”等部门来负责钱粮问题。

(红军过草地)

“没收征发”四个字,顾名思义是没收一些人的钱粮为红军提供行军保障,“这些人”正是反革命运动的支持者——豪绅地主。为此,红军制定了许多标准,以此人在当地的口碑,此家的田地规模、农具数量为根据,来确定是否应该对其采取没收政策。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家银行的行长毛泽民同时也兼任“没收征发委员会”的副主任。每到一个地方,委员会就会召开群众大会,向广大群众征集线索,去寻找那些罪大恶极,欺凌百姓、剥削底层工人的土豪劣绅、丑恶资本家。

(剿匪行动)

确定完性质后,红军便会联合群众,抄了他们的家,一部分粮食划拨给红军使用,有的也会赈济灾民,田地与农具则是分给穷人。例如在遵义,黔军的一个师长家里就搜出了十万多斤粮食,对于红军而言无疑是巨大补充。

除了购买、没收,还有一个就是战争中的所得,这方面得来的主要是子弹与枪支弹药。无论在红军长征还是解放战争,蒋介石都如“运输队长”一般,源源不断的为红军补充物资,也算是红军物资的一个来源。

(红军立下的借据)

“借”亦是一个方式,在红军长征路上,借粮借布并非鲜少发生的事情。红军纪律严明,一旦有借取行动,定会留下清晰明确的拮据,有一些借据甚至到建国之后才得到处理,虽然过了许多年,但红军依旧履行诺言。

在湖南汝城,就有一张红军借据,胡姓老人借给红军稻谷一百多担,还有生猪三头,生猪的重量也被详细记录。

这张借条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发现,当地政府也履行诺言,折现后还给了胡姓族人。正因此种信誉,人民群众才会顶着风险,将本就稀缺的粮食借予红军,而这也是红军能够长期战斗的坚实基础。

(运粮的红军)

总而言之,红军长征过程中的消耗的钱,有来源于根据地时期“存款”,也有长征过程中没收、缴获、借取等多种途径得来的钱粮。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公平、公正、公开,都来源于人民的支持以及科学的经济发展。

参考信息:

[1]钱从哪儿来?事关根据地发展!这件事一定要做|中国有故事.澎湃新闻,2021-06-18

[2]王登红,王朝嘉,盛继福.黑色矿石铸就红色摇篮——赣南钨矿的历史贡献.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1, 28(3): 46-49

[3]党史学习之“红色金融”系列之四——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南京理工大学,2021-06-25

4 阅读:2432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