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有国产飞机?全国共计四大飞机制造厂,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15 01:56: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陈依果

编辑|t

引言

在几代人筚路蓝缕、兢兢业业的努力下,国产大飞机的事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迈向了规模化系列化的发展新征程。

2023年5月28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C919,执班东航MU9191航班,从上海顺利飞往北京,完美的结束了它的首趟飞行。

(C919)

同年6月25日,在第54届的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上,我国蓝天铁翼齐齐亮相,从国之利剑到救援飞机再到民用航空体系,从歼20到枭龙再到轰6K,这些飞机产品之齐全,种类之丰富,让身为东道主的法国都自愧不如。

(现在的大飞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进退。以史鉴今,方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场面放在百年以前,甚至是几十年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或许会让人大跌眼镜,国产飞机的制造始于民国。

民国时期,政府重视并开始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甚至一度跻身亚洲航空事业的前列,具备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

(我国曾经历过一段屈辱的历史)

然而到了1937年8月,淞沪会战时期。空军情况却一落直下,中国的作战飞机仅仅只有346架,但是能够正式纳入作战编制的飞机仅仅有296架。

反观1937年的日本,已经是当时世界空军的强国之一,拥有作战飞机1045架,总计2625架,数量上来看。日本的航空作战力量几乎是我国空军力量的十倍。

从飞机的性能方面进行比较日本的飞机大多是1930年代进行设计制造的新机,而中国的飞机则大多采购自国外。种类繁多,机型杂且老旧。且这类机型在我国的空军力量中占比过半。

我国的航空实力从名列前茅到远远落后,这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解不开联系。

(飞机·老照片)

1913年3月,袁世凯听取了法国军事顾问百理所的意见,建立起了中国最早的航天学校——南苑航校。该校设置在北洋陆军第三师,随后又设立了培训飞行员的教练班和负责维修的飞机修理厂。

(南苑航校的飞机)

以此为基础,民国时期的国产飞机和航空事业开始正式发展。紧跟着,民国政府开始向外采购飞机,并建造了西南航空学校、航空校舍、飞机棚等一系列相关设施。

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了航空事务处,专门用来管理与航空有关的一系列相关政务。南苑也划归到航空事务处管理,1921年,航空事务处进一步扩大。

(飞机·老照片)

1913年到1928年,南苑的毕业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八名,储备了航空航天的人才资源。与此同时,南苑开始了飞机研发。

1914年,潘世忠主持了我国第一家双翼飞机的制造,该机以法曼飞机和高德龙飞机为参考,在飞机的头部装上了来自湖北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机枪。依照其外形和功能,被取名为“枪车”。

(南苑兵营的宿舍)

一、厉汝燕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1916年,航校继续扩张,将五里店并入航校,航校机场也成为了正规的专业机场。

1920年,航空事业继续蓬勃发展,开办了五条主航线(京沪、京粤等)8条支线、12条次线。次年北洋政府扩大为航空署。

1922年京沪航线的发展标志这位我国商用航空的滥觞,该线由梅兰芳进行剪裁活动。这段时间,飞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甚至已经融入了普通旅客的生活之中。

(飞机制造)

这样来看,民国时期的航空发展水平不差。抗战期间,国内更是向世界各国收购飞机1300-1400架,并且大力投入飞机制造行业建立了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二飞机制造厂、第三飞机制造厂、中央飞机制造厂。

这四大飞机厂便是彼时国产飞机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它们的起起落落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牢牢的绑定在了一起。而这四大厂的命运,也决定了彼时中国飞机制造的结局。

(飞机·老照片)

二、第一飞机制造厂的陨落

第一飞机制造厂于1923年,在孙中山先生的授意下由杨逸仙在广州厂创办,并以宋庆龄的名义生产了乐士文一号飞机。但由于杨逸仙的不幸牺牲,飞机厂一度陷入到荒废之中,直到航空出成立,留学归国的梅农安担任厂长后才一手扭转了当时的局面,研制出了“羊城号”系列飞机。

这一系列的飞机不仅实现了除发动机以外,其余部件的全部国产化,还一口气建造了九架各类机型。但天不遂人愿,正当第一制造厂的发展方兴未艾之时,随着中原地区的战争爆发,飞机厂的发展也随之陷入到了停滞的状态之中。

(乐士文一号)

一波三折,广东军阀陈济棠上台后在韶关另设新厂,第一飞机制造厂更名为韶关飞机制造厂,还没发展。1937年,日本便开始了对该制造厂的狂轰滥炸。12月,民国首都南京陷落,机场搬迁前往昆明。

1929年-1940年,民国空军在对日空战中耗损殆尽。面对危机,该厂一次引进 了美国的霍克飞机进行仿制。试飞结果显示,该飞机性能已经接近同期购外飞机的性能。

但是由于没有升空作战的机会以及低下的生产力的阻碍,国产飞机依然难当作战飞机的主力,且国民党政府后期不予以支持,该厂逐渐陷入落寞。解放战争后飞机制造厂的员工速速投诚,第一飞机制造厂解散。

(飞机·老照片)

三、第二飞机制造厂的涅槃

第二飞机制造厂建造于1935年,在南昌成立。由于该厂于意大利合作并且招聘的工人全是意大利人,故而被当时的人称为中意飞机制造厂。

该厂建成后便在国内大范围招工,建立了8个主厂房和一整个办公楼。厂内规划有发动机装配间、热处理、机翼、木工间,负责制造轰炸机和教练机以及双发动机大飞机的生产,飞机的厂区和产能之大,实属罕见。

(第二飞机制造厂)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该厂由于地理位置隐蔽,藏在天然山洞中。在抗日战争期间躲过了日军的炸弹,抗战时期该厂将源源不断的飞机成功的送往了战场,其中包括了30架滑翔机和教练机,近百架战鹰飞机,除此之外还顺利的研发了中运运输机,飞机性能极好。

解放战争结束后,该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手,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篇章。

四、第三飞机制造厂的停滞

该厂又名海军制造飞机处,该厂也是历史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该厂成立之初是为了发展海军航空工业,其中的工作人员大都成为了中国早期该航空领域的中坚力量。

1934年,该厂首创了国产舰载飞机,宁海号,成绩斐然。但由于当时民国政府的不重视,这些飞机都没有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最终随着日军的侵华战争而烟消云散。

(宁海号)

解放战争后,飞机制造厂被迁往台湾,直到60年代,该厂被整合发展为台湾韩翔航空工业公司,但台湾并没有足够发展航空航天业的资源,该厂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五、中央飞机制造厂的湮灭

中央飞机制造厂由国民政府和美国飞机公司联合建造,五年之后民国政府将该飞机制造厂完全收归国有。该厂主要负责零散的,诸如飞机维修、零件生产、飞机组装等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飞机制造厂日后逐渐发展出能够独立制造整机的力量,并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厂。

当时由于当时日军的狂轰滥炸,制造厂的设备被大量炸毁,厂内职员四散逃离,1942年,该厂的最后组装厂被日军炸毁,中央制造厂早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现在的飞机制造)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拥有着较为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有的甚至可以排进世界前列的水平。但是由于民国政府的软弱和帮扶投资的力度不够,这些飞机制造厂难以为继。

再加上日军的疯狂侵略,这些飞机制造厂被大量炸毁,使得飞机生产大量的减少,只能依靠向外引进国外飞机,国产飞机的制造一度进入衰退期,才有了前文提到的国内飞机1:3对抗日本飞机的惨剧。

幸运的是,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国产飞机发展扬帆起航,一次进入了世界前列的水平。彼时的惨剧不会再有发生的机会了。

参考资料:

国产飞机都是“进口心”[J].品牌与标准化,2012,(3):72-73.

航空史话:民国时期的中国航空工业.科学网,2021-06-15

0 阅读:215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