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要杀刘邦,叔叔项伯为什么帮外人,胳膊肘向外拐?

栩说历史 2024-04-13 21:53:39

楚汉争霸的故事,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比较了解的,在这场中国历史上开启争霸先河的角力中,楚霸王项羽跟汉高祖刘邦两个人各运奇才,彼此都展现出了过人的素养和才智,最终的结果是力拔山兮、千古无二的项羽失败,而刘邦夺去了天下,开创了四百年大汉王朝的基业。

不过尽管是这种结局,但是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却并不十分好,尤其是他经常被冠以“小人”的头衔,不少人都认为刘邦相比项羽,更加没有底线,也更加阴险毒辣,为了求生能够用尽一切手段,所以最后才能够战胜项羽,当然这个说法本身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么说就忽略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刘邦能最终从项羽手下一次次逃脱,并不完全在于他本身的求生欲有多强,更大的原因是他一直有人帮忙,张良、萧何、陈平这些人本来就是刘邦阵营,我们自不必多说,就连项羽阵营,其实也有人在帮助刘邦。

谁呢?这个人就是项伯,也就是项羽的亲叔叔。

这件事说起来就令人非常不理解了:项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项家人”,为何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还会站在刘邦这一边呢?难道是项伯对项羽有什么不可言说的怨恨吗?你别说,还真有可能。

首先,虽然我们今天来看,都觉得项羽是整个项氏反秦集团当之无愧的首脑,乃至后来成为了全天下的主宰,但实事求是的讲,硬要说继承权的话,项羽并不是项家继承的唯一人选,因为项羽的继承权力实际上来自于他的叔父,也就是项梁。但是项梁是突然战死的,并没有明确指定谁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因此项羽有资格继承,同样项伯也是有资格继承的人之一,况且单纯就辈分来说,项伯还是项羽的叔叔,跟项梁是同辈人,在巨鹿之战前,项伯内心对项羽,应该并不是那么服气的。

所以在整个项氏崛起的过程中,项伯是有自己小算盘的,这里的小算盘倒也不一定是什么“如果项羽厉害了我怎么办”这种,更有可能的是项伯抱着多面下注的打算,项家自己虽然也算是宗室,但是如果说再往上走一步,不一定真的有戏,但是刘邦这边,如果能够维系住刘邦一直不被项羽消灭,项伯就可以利用跟刘邦的关系,在两家之间左右逢源,正所谓是“养寇自重”,只要两方都把自己看的很重要,那么项伯当然就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地位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鸿门宴中,项伯虽然是项羽一方的人,但是无论从各个环节,都会想办法保存住刘邦,甚至跟刘邦结为了亲家,其实如果阴谋论一点思考,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项伯就已经做好了全面倒向刘邦的准备了,后来的很多做法,无非是为这个时间段埋下一个伏笔罢了。

而且项伯在后来出楚汉相争的表面化阶段,有很多行为也有点让人难以捉摸清楚他的站位和走向。例如在刘邦积极主动想要谋求汉中一带的时候,是项伯首先来到项羽面前,对项羽进行说服,在这件事上,项伯起到的关键作用是很大的,而在后来英布背叛项羽打算投靠刘邦时,还在犹豫不决中,项伯就主动先下手为强,杀死了英布全家,如此断绝英布的后路,项伯想要做什么,也显得有点迷惑。

更别说后来项羽抓获了刘邦全家后,正是项伯在中间协调,想办法让项羽放了刘邦父母一家。

这种种操作的背后,能合理解释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项伯早就已经是刘邦的人了,他对于项羽的态度和忠诚,实在很值得怀疑。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项伯本身可能是在项羽的默认和允许下,搞了这种“多线下注”的举动,因为争夺天下这件事本身,就很难说到底最后谁胜谁负,多一个投资多一条路,其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明白的道理,项羽没道理不明白,也肯定很清楚,他放任项伯的举动,也很可能是从另一个角度想要给项家保存一条后路,如果自己一旦战败,那么项家作为一个宗族还能够存在下去,这应该也是项羽曾经多次考虑过的事情,所以项伯这样一个资格够身份也够的长辈,如果能够帮助项家延长存在的时间,并且想办法在另一个势力那里塑造自己的身份,对于宗族未来的命运,应该也是大有好处的。

这也能够解释为啥项伯一直表现出亲刘倾向,但是项羽却迟迟没有对他下手的原因,真的不一定全是因为项伯自己的身份,更大的可能还是在于项伯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得到了项羽的认可,所以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而后来在汉朝建立后,项伯果然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被刘邦赐姓“刘”,虽然说从法理来看项伯此刻已经不是项氏一族的人了,但不管怎么说,项伯还是把项氏的血脉留存下来了,这大概也算项伯的一个重要作用和贡献了。

而且可能也是因为项伯在刘邦面前说了不少好话的缘故,所以项氏家族不少旁系的成员,性命也得到了保存,不只是项伯,其他人也侥幸获得了一条生路,这也算是项伯不忘本,自己有了出路也想着其他人的缘故。

从这个事咱们也能看出,虽然争夺天下这种事情多多少少带你死我活的性质,但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只要不把事情做的太绝,大家也都会默认你还是个厚道人,给你面子也给自己面子。

项羽和刘邦就算打到这么你死我活的程度,最后还是想办法把项伯的命留下来了,或许这也是一种项刘之间的默契和彼此的羁绊了,而与之相似的事情,也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第二次、第三次……几乎在历朝历代能会再发生。

0 阅读:38

栩说历史

简介:栩说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