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黎元洪支持袁世凯进行镇压

史海撷英 2024-03-25 09:03:07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3月11日,临时政府参议院由南方革命党人控制,发布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并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总统变成没有实权的虚职,实权则在内阁总理手上。

革命党人通过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袁世凯的权力进行了限制。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有《临时约法》的约束,在议会和责任内阁的政权体制制衡下,袁世凯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为所欲为。

目前,国会即将召开,制定宪法是民国的首要任务,其次依据宪法组成政党内阁,最后选举代表国家之元首。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4月9日,孙中山先生受黎元洪邀请,亲临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昌,黎元洪率领当地军政界人士在都督府门前,脱帽迎接。

次日,黎元洪主持了一场欢迎会,为孙中山先生颁发了热烈的掌声。仅仅两天后,袁世凯的代表范源濂便携带其亲笔信赶到武昌,诚邀孙中山先生进京共商国是,携手推动民国。

同年8月18日,孙中山乘坐安平轮船从上海北上,途径烟台、天津,于8月24日下午5时抵达北京。袁世凯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以鲜花彩绸装饰的欢迎坊迎接,用总统专用的金漆朱轮白马的马车迎接,倒出总统府西厢房供他居住。

铁狮子胡同总统府

8月24日晚8点,袁世凯在铁狮子胡同总统府为孙中山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亲自为他执盏敬酒,并高呼“中山先生万岁!”孙中山先生回礼高呼:“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曾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8月25日,通过宋教仁的协调,联合了数个小政党,创立了中国国民党,并成为了该党的理事长。

在这段时间里,孙中山在北京逗留了25天,其中13天几乎每天与袁世凯面谈,他们两人似乎有着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上,孙中山推荐袁世凯为唯一的候选人,并公开表示:“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为中国目前计,此十年内,仍宜以袁氏为总统,我专尽力于社会事业,十年以后,民欲我出来服役,尚不为迟。”

当时,孙中山正在热心于建设铁路,以实现他的民生主义理想。他曾经对袁世凯说:“若是公任总统10年,得练兵百万,文经营铁路,延长二十万公里,那时我中华民国难道还富强不成?”

孙文

总的来说,孙中山的这段经历表明他是一位富有远见和胆识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由宋教仁担任代理理事长,他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政治和国家制度。

宋教仁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在宪政天才宋教仁的领导下,国民党为国会竞选造势。他以激烈言辞否定了政府的内政外交,认为只有国民党方面出面组织的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是救治“不良政府”的“医生”。

在民国二年(1913年)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大获全胜。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席位中,国民党占据了大部分席位。这证明了国民党的理念和政策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表明公正的道理在人心中。

按照惯例,作为国会多数党的国民党,其理事长宋教仁将赴京组阁,担任内阁总理。宋教仁对这次成功感到十分兴奋,他在杭州西子湖畔赋诗《登南高峰》,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袁世凯

袁世凯明白,国民党掌控的国会加上国民党政府,让他这个大总统成了摆设,只是民国的象征。袁世凯的性格不容他忍受这样的待遇,他身边的人都反对他这样做。他愤怒地说:“宋教仁想建立一个政党内阁,真是太无理取闹了。”

曾经,袁世凯笼络过宋教仁,送给他一套名贵的西服,尺寸精确得像为他量身定做。他还给了宋教仁一张交通银行的五十万元支票,以资助他的政治活动。宋教仁为了给袁世凯面子,只用了300元,其他的如数退还。袁世凯还为宋教仁提供了一个漂亮的女秘书,但宋教仁拒绝了。袁世凯直接表示,只要宋教仁放弃责任内阁的主张,就可以让他担任国务总理,但宋教仁婉言拒绝。

民国二年(1913年)3月20日晚,从上海火车站开往北京的列车鸣笛待发。月台上人影幢幢,旅客如潮。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友人的陪同下,应袁世凯电邀北上共商国是。

他们从车站特设的议员休息室出来后,有说有笑地向检票口走去。突然,一颗子弹向宋教仁射来。沉闷的枪声过后,宋教仁捂住中弹的肚子,痛苦地对身旁的于右任说:“我中枪了”。

送行的人们一边慌乱地将他扶上汽车就近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一边呼喊巡警抓捕凶手。宋教仁最终因子弹涂抹了毒药而不治身亡,年仅31岁。一代豪杰,英年早逝!

武士英

宋案发生后,国民党迅速查明了两条线索,锁定了直接行刺者武士英和指使武士英的应夔丞。这两名案犯在租界的司法机构接受了公开审判,各方都派人旁听并留下了大量的审讯记录。

此外,警方还在应夔丞家中找到了他与政府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的电文,其中涉及到刺杀。内务部长赵秉钧和袁世凯被怀疑是幕后策划者。

国民党内部认为袁世凯与刺杀案有关,这进一步激起了对袁世凯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呼吁全国各地的革命派起来反对袁世凯,推翻北洋政府。这一呼声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各地开始组织起武装起义和抵抗行动。

3月26日,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讨伐袁世凯,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意见不合,错失了良机。4月,袁世凯政府擅自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款2500万英镑(即所谓的“善后大借款”),以扩充军备。

同时,调兵南下,准备向南方革命党人进攻。他的战略目标是控制京汉铁路和津浦铁路这两条主要干线,派北洋军主力部队进攻苏、赣、皖等省,并以广西陆荣廷、龙济光部从侧背牵制南方革命军。

李烈训

袁世凯以不服从中央为由,免去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并派兵南下。在这危急时刻,李烈钧遵循孙中山的指示,宣告独立并组建讨袁军。

民国二年(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率先起兵反对袁世凯,标志着二次革命的正式开始。随后,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革命军也相继响应,形成了反袁的联合战线。二次革命爆发后,各地革命军纷纷组织起义,夺取城市和军事据点。革命军队在江西、湖南等地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洋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威胁。

然而,袁世凯并不甘心失败,他调集了北洋军队镇压反抗势力。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北洋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革命势力遭到了重大打击。

接着,黄兴宣布兴师讨袁,其他省份也纷纷宣布独立并加入讨袁行列。袁军分别对江西和苏皖地区发起攻击,海军也提供了支援。

民国二年(1913年)10月,袁世凯派遣冯国璋率领北洋军队进攻江西,击溃了李烈钧领导的革命军队,结束了二次革命。革命势力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北洋政府恢复了对各地的控制。

二次革命示意图

李烈钧发动的“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的镇压下迅速失败,国民党在南方7省的控制权被全部丧失。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逃亡日本。

在二次革命中,黎元洪站在袁世凯一边,成为其帮凶,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尽管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兼参谋总长,但他仍以鄂军都督的身份坐镇武昌,手握6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

如果黎元洪与革命党人联合,革命势力将得到壮大。此外,袁世凯出兵江西,必须经过武汉。如果黎元洪不答应,战争就无法进行。

章太炎曾劝黎元洪不要相信袁世凯的甜言蜜语,而黎元洪却说袁世凯是“识时之英雄,不会逆潮流而犯名义”。在战争爆发后,黎元洪公开支持袁世凯,这是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他的私欲和野心更加膨胀。

黎元洪在民国二年(1913年)8月5日,他主导并提出了一个主张,即先选举总统,再制定宪法,而违反了当时先制定宪法,再组成政党内阁,最后选举国家元首的规则。

黎秉经

在袁世凯的威胁和诱惑下,10月6日,国会议员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之后,黎元洪应袁世凯的邀请离开武昌,前往京城任职,住在享有“小蓬莱”之称的中南海瀛台。

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导致国会因人数不足无法正常开会。12月22日,黎元洪以“前兼领湖北都督”的身份,与其他省份的都督、民政长联合发起了一个倡议,主张给资遣散议员,解散国会,并用政治会议取代国会。

在黎元洪的帮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袁世凯就相继下令撤销了各省议会、停办地方自治、解散国会,消除了他走向专制独裁道路的政治障碍。

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次革命的失败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世凯通过武力镇压了反对他的力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但这场革命也表明了人民对袁世凯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渴望,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二次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革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人民对民主、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为未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20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