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救了所有人,唯独救不了自己。黑龙江这场招聘会来了多少人呢?11万。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的人口全挤在一个会场里。但是,我真的希望这类新闻能够少一些,因为它们并不是在为大学生好,只是想借此消费大学生。 在这里最开心的就是新闻媒体。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的流量密码呀。“11万人挤招聘会,硕博都找不到工作”,这种标题一挂出去,你说谁不会点赞转发呢? 甚至,他们还会把11万人都描述成硕博生。要知道,黑龙江全省一年本科毕业生大约在25万上下,硕博加起来也就两三万人,哪里来的11万硕博生啊?但他们不会细分,甚至会刻意夸大其词,因为细分了冲击力就没了。所以你会发现,媒体要的不是还原真相,而是制造冲击。大家对就业越焦虑,他们越开心。 对了,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所有新闻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大概率事件,那就不是新闻了呀。比如,在一个人只会吃屎的世界里,如果有人吃饭,那这件事就会成为新闻,从而登上热搜,标题是“震惊!居然有人吃饭”。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站在这样的角度,好好思考一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天天看见的“大学生就业难”是真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吗?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这里第二开心的大概率是用人单位了。为啥? 因为用人单位巴不得你找不到工作啊!企业会想:你要是找工作那么容易,岂不是权力反转了吗?我们还如何压榨得了你们呀?我们还如何压榨在职员工呀?劳动力越廉价,我们挣的越多呀。然后扭头就跟HR说:“哎,小王啊,薪水我觉得3500太高了呀,你看这么多人找不到工作,3000够了。” 第三个开心的是组织这场招聘会的人。为啥?多么“伟大”的成绩啊,11万人,如此盛大,成为了热搜词条。他们会觉得:“哎呀,我真他妈是个天才呀,广大群众好好看看,我们真的在全力促进就业,就业市场很活跃呀。” 然后很多人就忽视了,举办这个不是成绩,而是让人能岗匹配起来才是成绩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了11万人,请问去了多少家企业?提供了多少岗位呀?有人能说出来吗?没有吧,因为人们不关心。当然了,也许是我太苛刻了,这样规模的招聘会能够提供3万岗位就很不错了,人岗比4:1,竞争能不激烈吗?至于这些岗位同学们想不想干,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 第四个开心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人,说人话就是开心的是一群瞧着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尤其是那些信奉“学历无用”“努力无用”的人。因为他们会觉得:“你看看我说的吧,学霸有个屁用啊,还不是一样失业吗?不如我,虽然我也失业,至少我玩爽了呀。” 可实际上呢?学历很有用,只是学历并不跟就业直接挂钩,也不跟收入直接挂钩;努力也很有用,努力了没得到结果的,是只顾着低头走路,没有顾上抬头看路而已。 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变,政策的倾向都是提升高端产能,降低低端产能,开始产业出海,开始宣扬中国文化。可大多数受就业影响的人,还都梦想着自己学成文武艺,变成工具人,完全没想过:一个工具如果老化变旧了,使用工具的人是维修这个工具,还是替换这个工具啊? 而这些,包括刚才所提到的政策转向,都需要了解史、政、经才行,至少愿意主动去了解吧。可偏偏这三个东西被人说成是天坑,“狗都不学”。 最后,希望常看我的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一件事:就业不难,大家觉得就业难,是因为外界宣扬得很难,同时是大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觉得难。比如,读大学时学理工科,觉得自己这条路走对了,等到就业时立马傻眼了,因为工科那些就业岗位是给那些大学毕业急于养家糊口的人准备的呀。 还有觉得就业难的,是因为大家一直往通往终点A的道路走,到终点后却问:“为什么我的终点不是B呀?”而B是什么呢?B就是企业的就业;那A是什么呢?A是深造读研啊。 更加让人感到无奈的地方是,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打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错了。更让人无奈的是,我知道怎样走是对的,但是,大家都听不到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