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科创板细分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之创新药行业专场举行,复旦张江、艾力斯、海创药业、欧林生物、荣昌生物等23家企业亮相,通过相对集中的时间窗口,让投资者纵向了解公司发展情况、横向明晰行业整体生态。
上海证券报记者关注到,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与会企业聚焦产品创新研发进展、医药出海趋势等热门话题,深入探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聊创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近年来,中国药企持续加码研发,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落地。复旦张江、申联生物、欧林生物等与会企业纷纷透露公司当前产品研发的可喜进展。
作为国内光动力药物开发的领先企业,复旦张江的光动力研发管线主要布局于光动力治疗和光动力诊断两个方向,已开发和正在研发的药物适应症涉及尖锐湿疣、鲜红斑痣、中重度痤疮、光化性角化病、脑胶质瘤和膀胱癌等。
复旦张江董事长、总经理赵大君介绍,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海姆泊芬注射剂、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抗Trop2-SN38项目、治疗乳腺癌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抗Her2-BB05项目等,目前临床研究均顺利开展。“公司正聚焦光动力和ADC两大战略平台项目的研究开发,同时加强学术推广、积极开拓市场以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他表示。
欧林生物研发始终聚焦“超级细菌”疫苗与“成人疫苗”两大战略方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樊绍文表示,公司对重组金葡菌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大肠杆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疫苗及重组鲍曼不动杆菌蛋白疫苗等4个“超级细菌”疫苗进行研究,均为全球1.1类新药。同时,公司不断拓宽技术平台、完善研发布局,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三价及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Ⅰ期临床试验并完成受试者入组。
围绕产品研发与商业化突破,多家公司提前为下半年的业务开拓划定重点,并预告新的战略规划。
对于下半年的研发计划,百奥泰董事长、总经理李胜峰预告,公司努力推进已经完成临床三期的产品,包括BAT2306、BAT5906、BAT4406F等产品的上市申请,加快后期临床产品(包括多款ADC及联合疗法)的研发进度。其中,BAT5906相关适应症将在年内正式提交上市申请;BAT4406已完成视神经脊髓炎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并获得积极结果,将在2026年上半年申报上市。
为满足未来需求,百奥泰正在规划扩大产能,以支持产品验证、注册和商业化生产。
“近两年将是公司产品销售的集中释放期,其中非口蹄疫相关产品将成为重要增长点。”申联生物董事长聂东升透露。
现阶段,申联生物贡献收入和利润的产品主要为多款强制免疫疫苗产品和非强制免疫疫苗产品,包括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牛结节皮肤病灭活疫苗等。公司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二联灭活疫苗近期获准上市,预计今年将贡献一定收入和利润。
谈出海:海外业务行稳致远
出海是当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内药企正从研发端的持续创新出发,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出海路径,逐步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公司单剂量纳洛酮鼻喷剂处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核阶段。”苑东生物董事、总经理袁明旭介绍,公司已于5月接受了FDA的鼻喷剂生产线批准前现场核查和体外BE核查,目前正在等待现场检查报告。
7月25日,艾迪药业开发的三联单片复方抗HIV-1感染化学药品1类新药艾诺米替片获桑给巴尔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标志着艾诺米替片能够在桑给巴尔合法进行商业化销售,成为公司推进国际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艾迪药业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张杰表示,艾诺米替片目前正开展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公司将尽快推动其海外销售的落地工作。
2025年以来,除了产品的自主出海之外,国内创新药BD(商务拓展)交易热潮迭起。中国创新药企与跨国企业的巨额合作频现,BD交易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主要引擎。
此前,艾力斯与ArriVent达成伏美替尼海外授权合作协议,主要包括4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7.6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高个位数至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以及ArriVent部分股权。
艾力斯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胡捷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伏美替尼第一个海外III期注册临床研究进展顺利,于2025年一季度完成了患者入组工作。同时,基于亮眼的临床数据,公司合作伙伴ArriVent计划开展针对PACC突变的国际III期临床,并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这将是伏美替尼开展的第二个海外III期临床。
海创药业的HP515(治疗肥胖及MASH适应症)和HP518均在积极推动海外授权。“海外BD团队持续与跨国企业沟通,各项BD业务处于积极推动过程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元伟说。
对于海外临床试验,荣昌生物积极通过对外授权合作等方式,推进国际化布局。公司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童少靖表示,目前已有包括RC48、RC18在内的核心产品管线与国际伙伴达成合作,相关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