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昨天,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方厅水院举行。记者王一堡摄
记者施兰
一方水院,静立河畔,如笔如砚,写意江南。
初秋时分,天高云淡,太浦河畔的方厅水院素雅而立。青白为韵,勾勒江南风骨;光伏为冠,流淌科技新意。廊桥越河,钢骨斗拱相融,串联“沪苏浙皖”——这一全国首个跨越三省域的建筑工程,既跨越地理疆界,筑就长三角“国际会客厅”,更贯通发展理念,成为区域一体化的标志性项目。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方厅水院是示范区空间格局中的标志性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它不仅筑于水土之间,更立于改革深处:从“三张图”到“一张图”,从“多个章”到“一个章”,10余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在此破土,生动诠释“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
如今,方厅水院已是眺望长三角澎湃浪潮的最佳窗口。
昨天,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此举行。沪苏浙皖的嘉宾相聚方厅水院,在这个“长三角原点”,共话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在不足4%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上更加醒目。其中,示范区更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从2019年揭牌至今,近六年大刀阔斧地开放、融合、创新,示范区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动力和活力,也向全国展现出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154项制度创新成果破土而生,57项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试验田”里不断结出硕果。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示范区发展也将开启新征程。压茬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示范区改革授权工作,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一厅三片”开发建设和功能导入,加快推进“轨道上的示范区”“水上示范区”建设……一个个“新目标”逐渐清晰。
潮涌长三角,方厅水院静观其变,参与其盛。它见证着区域发展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从“制度破壁”迈向“发展无界”。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实验——它告诉我们,当边界成为桥梁,当多元汇为合力,一体化便不再是愿景,而是浩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