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小叶医探 | 不插管切除肺结节!如今,这项微创技术来到了“家门口”

大皖新闻讯术前不插尿管,术中无气管插管,术后无留置胸腔引流管……9月8日,“小叶医探”从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了解到,近日,在该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张天赐指导下,舒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无管舒适化”超微创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

令人欣慰的是,58岁的李大叔术后无需留置任何管道,即刻自主下床活动,第二天就达到了出院标准。这项过往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的技术,如今正通过医联体帮扶惠及县域百姓,成为中国科大附一院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技术能力提升的生动缩影。

技术突破:从“创伤煎熬”到“无管舒适”的革新

据介绍,传统肺结节手术往往需要气管插管麻醉并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常面临咽喉损伤、引流管疼痛等困扰。而此次开展的新技术采用“无管化”设计和“超微单孔”操作,不再使用胸腔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留置管道,仅需一个约3厘米的微小切口就能完成,最大程度减少了对胸壁肌肉与神经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呼吸自由、行动无束缚,疼痛感也轻。

同时,在麻醉上采用单腔插管联合神经阻滞方案,减少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更快,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更轻微。伤口采用“减张缝合”技术,皮内缝合无需拆线,愈合后只留下极细的线痕,还会随时间逐渐淡化,满足了患者美观需求。

此外,手术还注重多模镇痛干预,通过切口局部阻滞、腔镜下肋间神经阻滞、个体化静脉镇痛药物组合及非药物干预等方式,使患者从术后到康复全过程的疼痛处于可控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创技术赋能下,患者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完成手术并出院,常规情况下术后1至2天即可达到出院标准,这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前总听说手术后要插各种管子,下床都难,没想到这次手术完就能走,一点不遭罪!”李大叔术后感慨道。

资源下沉:省级技术“精准滴灌”县域医疗

张天赐介绍,“无管舒适化”肺结节手术主要适用于常见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自今年5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胸外科开展以来,已服务患者50余人次,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

而将这项技术“带”到舒城,正是中国科大附一院落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要求的具体行动。

据了解,2024年4月起,中国科大附一院对口帮扶舒城县人民医院,通过技术推广、手术示教、讲座培训、学科建设、义诊活动等多元化举措,推动人员、技术、管理“三下沉”,把省级医院的先进技术、诊疗理念“手把手”教给县域医院团队。

此次“无管舒适化”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帮扶从“基础支援”迈向“技术突破”,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服务能力提升”。目前,舒城县人民医院已具备独立开展相关手术的条件,县域患者无需奔波省城即可享受这一诊疗服务。

但同时,专家也提醒,要科学理性对待肺结节。长期吸烟、肺癌家族史、年龄≥50岁者,建议每年做1次低剂量胸部CT。检出肺结节≤6mm者可定期随访;检出混合磨玻璃结节若≥8mm、实性成分增多或边缘毛刺,恶性风险较高,需积极干预。

大皖新闻记者叶晓见习记者张婉馨通讯员张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