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国内工程师本就富余,并不缺这类人!
国内大学生对此的感受最为真切。他们寒窗苦读,耗尽父母毕生积蓄完成学业,在校园里却体会到种种不公 —— 自己竟比不上一个外国黑人学生,内心的挫败感难以言喻。大学正是学生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会对他们的价值认知产生极大冲击。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他们会对国家、社会、学校毫无看法吗?这或许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思想往往更激进的原因之一。反倒是那些没有资格招收留学生的普通大学,其毕业生的心态更为平和。
对于教育机构和国家而言,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最该重视的?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