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令人窒息的时刻来了。7.18日,叙利亚一部分提前到达的部落武装开始从郊区进入苏韦达市区,他们可不是逛街旅游,手中皮卡上都是真理。 7 月 18 日凌晨,贝都因部落武装驾驶载有火箭筒的皮卡冲入市区,他们宣称要 “保护兄弟族群”,但车斗里的武器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 —— 以色列支持的德鲁兹人聚居区。 7 月初,一名德鲁兹青年在苏韦达省东部穆卡瓦斯地区的检查站附近,遭到贝都因部落人员的袭击和抢劫。作为报复,德鲁兹武装人员扣留了数名贝都因人。 这场原本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的纠纷,却因双方长期积累的矛盾迅速升级。紧接着,枪声从东部蔓延至西部和北部,苏韦达省多地陷入交火,造成数十人伤亡,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历史上,双方因土地争夺和资源分配问题多次发生冲突。在叙利亚内战期间,绑架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德鲁兹人主要分布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戈兰高地,而贝都因人则以游牧为生,生活方式的差异加剧了彼此的隔阂。 这种长期的对立,为此次冲突埋下了隐患。 以色列的介入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德鲁兹人与以色列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以色列境内的德鲁兹人甚至可以参加以色列国防军。 此次冲突爆发后,以色列以保护叙利亚德鲁兹人为名,对苏韦达省发动空袭,打击叙利亚政府军的军事目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将确保叙南部非军事化,并保护德鲁兹人。这种干预不仅加剧了叙利亚政府军与德鲁兹武装的矛盾,也让贝都因部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叙利亚临时政府军的撤出,为贝都因部落的行动提供了机会。7 月 16 日,叙利亚与苏韦达省地方代表达成停火协议,政府军开始从苏韦达市撤出。 紧接着,贝都因部落迅速联合起来,进入市区与德鲁兹人对峙。他们手中的武器,不仅是为了保护族群,更是对以色列干预的一种反抗。 然而,冲突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苏韦达省的范围。中东 11 国联合发表声明,支持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国干涉。 约旦、阿联酋等国家谴责以色列的空袭行为,认为这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违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对冲突表示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苏韦达市的居民不得不躲在家中,不敢外出。医院里挤满了伤员,太平间里堆满了遗体。 冲突还导致大马士革至苏韦达省的高速公路关闭,交通中断,物资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场冲突的背后,是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色列试图通过支持德鲁兹人,在叙南部建立非军事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叙利亚政府军则希望恢复对苏韦达省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而贝都因部落和德鲁兹人,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棋子。 或许,这场冲突的结局取决于各方的妥协与克制。如果以色列继续干预,贝都因部落和德鲁兹人的仇恨只会加深,卢旺达的悲剧可能在苏韦达市重演。 苏韦达的未来,取决于各方能否放下武器走向谈判桌,更取决于大国能否摒弃私利,让叙利亚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和平的曙光从未如此微弱,却又如此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