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西大同游客丢失儿童手表,环卫工人高温下4个小时翻8吨垃圾找回”事件,白岩松提出3个问题。 1.我们该怎么计算两名环卫工人4个小时在充满味道的垃圾中寻找一块儿童手表的努力,相关部门想要制造影响,但是给这两名工人加班的费用或补偿的费用了吗? 2.什么样的物品丢失,向公共资源求助,它寻找的边界到哪儿应该停止? 3.公共服务的有求必应,是不是也是需要有边界的?是以形象为本,还是真的以人为本? 对此我认为:1.环卫工人高温下劳作,应给予3倍工资,并且,这份额外的支出应由丢失儿童手表的卢女士承担。 2.物品寻找的边界在于丢失者对于物品的重视程度,就比如一条小狗,买的时候100块钱,但因与主人有感情,主人愿意花1万元去寻找,这也是可以的。 3.公共服务应以人为本,但不能过度占用公共资源,卢女士打12345热线占用3个小时,把12345当成了私人热线,明显是过度占用公共资源,不应提倡! 大同儿童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