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成为春秋一霸,但为何在战国时期,越国却籍籍无名?

梨评历史 2024-05-05 07:00:13

越王勾践二十三年(前474年)五月,勾践带领的越军已经围困吴国都城姑苏三年,吴王夫差不敌,想要派人求和,但勾践一想到当年的会稽之耻,决定彻底灭亡了吴国,同年十一月,夫差自缢,吴国就此灭亡。

灭了吴国之后,越国疆域大增,与齐、晋两国在徐州会盟,并上贡周天子,周元王派人承认勾践的霸主地位,至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吴越争霸

然而在大国征伐的战国时期,越国却似乎被遗忘了,不仅未能继续争霸,反而在楚国的攻伐下分崩离析。

那么问题来了,越国明明在春秋末期称霸霸主,为何在战国时期毫无作为呢?

01越国的形成

先来看看越国是如何形成的。

越国的主体是散落在长三角地区的诸多越人部落,和中原诸侯国相比,越人是比较落后的,根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夫谭以上至无余,世不可纪。

夫谭是勾践的爷爷,也就是说直到夫谭时期,史书里才有了“越国”这个概念,而且夫谭在史书里就是一个小透明,几乎没有任何事迹留存。

此时正值吴楚争霸时期,楚国一直在长江上游压制吴国,甚至吞并了吴国姑孰周边地区,吴国为了抵抗,不断南侵越人部落以及扩大兵源和拓展疆域。

越国初期

到了吴王余祭时期,由于他的不断征讨,太湖北边的所有越人部落几乎被吴国吞并和征服,但余祭却被越人俘虏刺杀(余祭是夫差的叔爷爷)。

虽然楚国明面占优,但双方战线太长,甚至备受吴国的骚扰,打算扶持被吴国压制的越人为盟友,而位于宁绍平原的一支越人部落逐渐崛起,其部落首领为夫谭,最终未被吴国征服的越人形成了以夫谭部为核心的反吴联盟。

换句话说,越国本质上是松散的越人部落联盟,但此时吴越的矛盾并不大,真正互为死敌的是吴王阖闾时期。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破楚国都城郢都,暂时结束了吴楚几十年的斗争,而此前阖闾又定都姑苏,直接威胁宁绍平原的越人生存,这些越人为了自保,又纷纷加入勾践父亲允常的部落周围,越国初步形成。

而后吴越大战频繁,越国不敌,越王勾践只能被迫求和,考虑到勾践还有一支完好无损的精锐,加上在山区征伐困难,夫差接受了求和:

吴王曰:“今我道路修险,天命反侧,岂用可知?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申胥乃惧,许诺——清华简《越公其事》

申胥即伍子胥,他也意识到山区后勤上的压力,毕竟进入越地到占领越人都城会稽郡已经让吴国精锐死伤一半了,吴国耗不起,关键楚国复国了。

而且楚国一复国,就攻伐了曾经帮助吴国讨伐的顿、胡等小国,而后又攻打吴国在淮水流域的附庸蔡国,蔡国不敌,吴国又无力援助,只能被迫迁都,而后国内贵族弑杀了亲吴的蔡昭侯,吴国失去了一个附庸。

至于中间的陈国则在吴、楚两国之间不断摇摆,可以说楚国在这场在淮水流域的争霸中还是压制了吴国的。

好在楚昭王不久病死,继位的是年幼的楚惠王,给了吴国喘息之息,而吴国内部也爆发是北上争霸还是南下拓土的争论,北上即攻伐齐国中原争霸,南下则继续征讨越国,至于西进楚国,整个吴国上下都默认排除。

吴国选择北上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齐国君主齐景公病死,齐国内部因争夺王位爆发内乱,在夫差眼里,齐国如此混乱,就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决定立刻带兵北上。

吴国伐齐

02大幅度缩水的霸主地位

就在吴国北上大杀特杀,并且在黄池之会会盟的时候,当了吴国十二年附庸的越国选择发难,偷袭了姑苏城,杀掉了留守的吴太子并且大肆破坏。

而为了攻伐吴国,勾践这次可以算是用了倾国之兵:

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整整五万大军,说实话,就算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短短十二年,也不会凑出这么大的规模,毕竟就算鼓励生育,十二年,也不会生这么多人,加上还需要庞大的物资。

那么是谁支持勾践呢?答案是楚国。

楚惠王是勾践的外孙,加上楚国为了对付吴国,自然不遗余力扶持越国,甚至不少越国上层官员直接就是楚国人,并且派遣楚人一起征战。

范蠡

这一点在《吴越春秋》里可以看出来:

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吴越春秋》

就在越国攻伐吴国的时候,楚国更是出兵大举伐吴,一路东进,直接夺取吴国西南方向的领土,而楚军甚至推进到越国的西部边界。

至此吴国元气大伤,而伴随战争的还有大量被破坏的农业生产,以至于夫差不得不解散一部分吴军去捕鱼,以期度过粮食危机。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吴军已经虚弱不堪,而勾践则步步紧逼,最终彻底攻占了姑苏。

而这场大战相当惨烈,勾践在战后大量的掠夺和破坏,彻底将吴国的印记彻底消除,以至于此后两百年内,吴地一直被冠以“吴墟”。

勾践虽然灭吴,但实际上获得的利益并不多,毕竟灭吴之后,吴人继续抵抗,让越国损失惨重,也让姑苏为核心的吴地大幅度衰退,勾践所获甚少。

鼎盛时期吴国疆域,和下面越国疆域相比,越国明显少了一块

所以说勾践吞吴,不仅没有增加越国的国力,反而成为越国的负责产,想要恢复就需要时间和钱,然而灭吴已经消耗了勾践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元气。

三千越甲可吞吴,本质上就是越国超越国力的强行攻伐行为,毕竟越国本质上就是部落联盟而已,生产力和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原诸侯国,尤其是人口方面的不足,要不是楚国的帮助,如何才能荡平吴国?

当然楚国也是白出力的,趁着吴越大战的时候,楚国却趁机夺了吴国另一个核心之地淮上地,加上此前楚国已经灭了陈国,隐隐约约要占据江南。

灭吴后的楚国疆域和越国疆域

更要命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拉拢,勾践几代人在宁绍平原的越人部落都成了楚国的盟友。

这一切,勾践显然还不自知,甚至还继续向楚国借兵与晋国争霸,靠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霸业,这样的霸业如何能撑得起来?

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而攻晋——《韩非子.说林下》

楚国会愿意吗?肯定不会,不仅没有借兵,反而趁着越国虚弱的时候直接翻脸,占据淮泗之地:

越已灭吴,而不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楚世家》

显然,勾践不敢和楚国翻脸,只能承认楚国占领之地。

而相比于吴国,已经占领淮上之地的楚国显然比当初更为强大,越国的困境也比当初吴国更险恶。

勾践自然不甘心,然后他选择了和夫差一样的北上策略,下令迁都琅琊,毕竟这里的齐、鲁、郯、邾、滕等国都被吴国侵略过,在勾践眼里是软柿子。

勾践卧薪尝胆

况且齐国正处于“田氏代齐”过渡期,无暇顾忌外部。

至于琅琊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的锦屏山附近,与齐国隔海相望。

而为了清除楚国势力,勾践赐死了负责联络出楚国的大夫种以及驱逐了包括范蠡在内的楚国背景的文臣。

至于兵力上,由于助战的楚人离开以及大量脱离勾践控制的越人部落,勾践在新都城能用之兵不到万人:

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越绝书·记地传》

楚人离开还可以理解,至于为何越人部落为啥离开,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反吴而在一起的联盟,现在吴国灭了,联盟自然没必要存在了,更不会远离自己部落,跑去千里之外的琅琊。

琅琊位置,并非山东临沂的琅琊

可以说此时的勾践力量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而且对于自己的发迹之地宁绍平原的控制也丧失了。

好在勾践趁着灭吴的威慑力,迫使处在低谷期的秦桓公低头,获得了霸主之名,然而有什么用呢?最大的威胁楚国虎视眈眈呢!

03长久的内乱

越王勾践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践病逝,儿子鹿郢继位,他明白此时的越国外表强大,实则虚弱不堪,但好在顶着霸主的名头,鹿郢本身也励精图治,越国得以休养生息。

而鹿郢之后,则是其儿子不寿,不寿是一个务实的君主,注重越国的内部发展,也不热衷于争霸,算是一个平稳发展的策略。

但不寿的休养生息,引起儿子朱勾的不满,朱勾认为曾爷爷勾践当年灭吴是何等的威风,如今父亲却龟缩在国都,如此软弱无能,对不起越国列祖列宗。

于是朱勾弑君自立,朱勾是好战派,即位后就四处征战,成为墨子口中的好战之国:

今天下好战之国,唯齐、晋、楚、越——《墨子.非攻(下)》

连年的征战,虽然打出了越国威名,但也削弱了越国国力,更何况朱勾还是弑君自立,后人自然有样学样。

越王朱勾三十七年(前411年),朱勾去世,太子翳继位。

越国这么多年征战,锋芒毕露,但实力远不如其他诸侯国,加上虎视眈眈的楚国和齐国,翳倍感压力,除此之外,吴国旧贵族依旧不断搞事,为了避开齐国锋芒,翳打算迁都吴地,顺便可以监视这里的吴国旧贵族。

但没想到弟弟豫站了出来,挑拨离间,想要暗中杀了太子诸咎。

大争之世,越国却长期内讧

好在豫的阴谋未能得逞,反被诸咎诛杀。

豫既死,诸咎手握大军,弑父强行自立,如此恶行引来越人的不满,仅仅三个月,诸咎就被赶下台,而后身死。

那么选择谁来当新的越王呢?选来选去,又选择诸咎儿子错枝。

错枝是一百个不乐意,看到爷爷、父亲、叔叔、堂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自相残杀,深怕自己也落到这个结局,直接逃到山洞里,被一把大火给熏了出来。

虽然成了越王,但错枝依旧不怎么乐意,想方设法让位,最终将王位传给叔叔无余。

无余刚当上越王,越国内部就发生了内乱,旧吴国贵族和越国贵族矛盾激化,双方大打出手,好不容易平定内乱,卿大夫寺区的弟弟则趁着平叛的机会诛杀了无余。

随后扶持了新的越王无颛,自己掌权。

就在越国长期内耗的时候,各国却不断变法图强,战国大争之势早已来临。

无颛也意识到这样下去,越国迟早要完,于是迁回了越国一开始的都城——会稽,想要靠越国的兴盛之地重现越国的辉煌,但此时的越国早已在长期的内耗中虚弱不堪,加上频繁迁都,并没有什么效果。

越国后期迁都会稽

无颛去世后,他的弟弟无疆成为新的越王。

他也打算重振越国辉煌,积累实力后,打算挑周围相对弱势一点的齐国,结果在齐国使者的一番游说下,不仅放弃攻打齐国,转而攻打楚国。

此时楚国和三晋争斗,无疆想要学勾践,趁着敌疲的时候斩首。

但前面说了,早在勾践时期,楚国就对越国呈包围之势,而经过楚国这么多年的攻伐,已经成为南方第一大国,现在攻打楚国,无异于自取灭亡。

得知越国来攻,楚威王亲自率兵出击,诛杀了无疆,甚至占据了大量越国疆域。

无疆既死,越国宗室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纷纷选择自立,互相之间争斗频繁,越国彻底分崩离析。

等待越国的命运,大概就是被七雄们吞并吧!

越国分崩离析

其实越国有机会成为战国七雄吗?有是有,就看越王如何考虑了。

灭吴之后,楚国虽然是身边大敌,但楚国又不是只和越国接壤,身边还有不少诸侯国。

一方面楚国需要和秦国不断攻伐,一方面还要应付中原诸侯国,越国想要生存,就是利用楚国和中原诸侯的矛盾,逐步蚕食楚国疆域,最好的状态就是恢复吴国的疆土。

但勾践野心颇大,明知越国实力不足却强行称霸,甚至主动放弃和楚国的盟约,全然忘记当初自己是如何卧薪尝胆的。

然后强行迁都,试图经略中原,却直接导致越国旧地也控制不稳,到了越王无颛时期又被迫迁回去。

越国后期

所以说想要在战国称雄,疆域大不是唯一的参考,霸主的名头也不实用,唯一能立得住的就是自身的实力,别看韩国是战国七雄里疆土最小的,但韩国的实力也不是越国能比的。

参考资料:

清华简《越公其事》

《吴越春秋》

《史记.楚世家》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绝书·记地传》

《韩非子.说林(下)》

《墨子.非攻(下)》

0 阅读:15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