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姬自幼管理家务还熟读诗书,嫁给司马昭后更显示出其识人之明

史海撷英 2024-04-19 14:32:16

东汉末年,曹魏时期的重臣王朗因为拒绝对孙策效力,所以甘心为曹操的臣子。王朗学识渊博,是曹魏时期的三公之一,被曹操和儿子曹丕重用。王朗是曹魏司徒,封兰陵侯,其子王肃是曹魏中领军,袭封兰陵侯。王朗家也是书香门第,王朗和王肃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而且后代因为出了一个人而一门荣耀,几世不衰。这个人就是王元姬。

有一天,司徒王朗指着聪明而又勤快的孙女王元姬说道:“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

王朗位居三公,获封兰陵侯,备受魏帝敬重和青睐,位极人臣,王家已经算是豪门贵邸,王朗为什么还这么说呢?后来应验了吗?

王元姬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这一年普通而又非同寻常,因为建安七子当中有五人于当年去世,对当时文坛来讲损失巨大。而王元姬的降生,对王家来说意义重大。

王元姬

王元姬是王朗之子王肃之女,由于父、祖都是经学大师,受家风的熏陶,王元姬从小就聪明好学,八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由于脑袋聪明,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除了聪明,王元姬从小就勤快而又懂礼节。有一次,母亲羊氏生病,她服侍左右,长时间衣不解带,非常孝顺。由于聪慧,有些事情还没有得到指示,她就通过察言观色提前做好了。举止得当,干净利落,很小的她就被授权管理家事,并且处理得井井有条。“后年八岁,诵《诗》《论》,尤善丧服。苟有文义,目所一见,必贯于心。年九岁,遇母疾,扶侍不舍左右,衣不解带者久之。每先意候指,动中所适,由是父母令摄家事,每尽其理。”

祖父王朗看到她这么勤快干练,办事能力超过她这个年龄,对她非常喜欢,并预言“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在王朗看来,王元姬将来是富贵命。

王元姬十二岁时,祖父王朗病逝,王元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年十二,郎薨。后哀戚哭泣,发于自然,其父益加敬异。”

三年后,王元姬十五岁了,到了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父亲王肃见司马懿次子司马昭非同凡人,于是把王元姬嫁给了他。司马家是名门望族,司马懿更是曹魏重臣,王肃觉察到司马家的野心,把女儿嫁给司马昭,可以稳固王家的地位。

司马昭

王元姬嫁给司马昭之后,谦虚谨慎,恪守妇道,善待公婆,成为贤内助。青龙四年(236年),王元姬给司马昭生下长子,取名司马炎,此后又生下四子一女。“既笄,归于文帝,生武帝及辽东悼王定国、齐献王攸、城阳哀王兆、广汉殇王广德、京兆公主。后事舅姑尽妇道,谦冲接下,嫔御有序。”

随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掌控曹魏大权,司马家族的地位一跃千丈。此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先后平定各个反对势力,司马家族权势日益稳固。

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及居父丧,身不胜衣,言与泪俱。”

司马昭执政时,致力于灭蜀,他对钟会非常信赖,但王元姬不看好他,“时钟会以才能见任,后每言于帝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会后果反。”幸好司马昭提前有准备,亲自带兵驻守长安,并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司马昭的部署打乱钟会的偷袭长安、夺取天下的计划,钟会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突然中风去世,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相国、晋王之位,王元姬由晋王妃被尊为晋王太妃。同年十二月,司马炎篡魏,登基称帝,王元姬被尊为皇太后。

西晋初立,晋武帝司马炎励精图治,提倡节俭,王元姬作为皇太后身体力行,为宫中的后妃们做出表率。“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味。而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帝以后母羊氏未崇谥号,泰始三年下诏曰:‘昔汉文追崇灵文之号,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咸所以奉尊尊之敬,广亲亲之恩也。故卫将军、兰陵景侯夫人羊氏,含章体顺,仁德醇备,内承世胄,出嫔大国,三从之行,率礼无违。仍遭不造,频丧统嗣,抚育众胤,克成家道。母仪之教,光于邦族,诞启圣明,祚流万国,而早世殂陨,不遇休宠。皇太后孝思蒸蒸,永慕罔极。朕感存遗训,追远伤怀。其封夫人为县君,依德纪谥,主者详如旧典。’于是使使持节、谒者何融追谥为平阳靖君。”泰始四年(268年),王元姬病逝,“及太后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三月二十一日(4月20日),王元姬崩逝,享年52岁。

司马炎‍

王元姬崩逝后,根据司马炎的记述,史官在哀策中称颂道:“明明先后,兴我晋道。晖章淑问,以翼皇考。迈德宣猷,大业有造,贻庆孤矇,堂构是保。庶资复顾,永享难老。奄然登遐,弃我何早!沈哀罔诉,如何穹昊。呜呼哀哉!厥初生民,树之惠康。帝迁明德,顾予先皇。天立厥配,我皇是光。作邦作对,德音无疆。愍予不吊,天笃降殃。日没《明夷》,中年陨丧。茕茕在疚,永怀摧伤。寻惟景行,于穆不已。海岱降灵,世荷繁祉。永锡祚胤,笃生文母。诞膺纯和,淑慎容止。质直不渝,体兹孝友。《诗》《书》是悦,礼籍是纪。三从无违,中馈允理。追惟先后,劳谦是尚。爰初在室,竭力致养。嫔于大邦,皇基是相。谧静隆化,帝业以创。内叙嫔御,外协时望。履信居顺,德行洽畅。密勿无荒,劬劳克让。崇俭抑华,冲素是放。虽享崇高,欢嘉未飨。胡宁弃之,我将曷仰?咨余不造,大罚荐臻。皇考背世,始逾三年。仰奉慈亲,冀无后艰。凶灾仍集,何辜于天。呜呼哀哉!灵轜夙驾,设祖中闱。辒辌动轸,既往不追。哀哀皇妣,永潜灵晖。进攀梓宫,顾援素旂。屏营穷痛,谁告谁依?诉情赠策,以舒伤悲。尚或有闻,顾予孤遗。呜呼哀哉!”

基于王元姬的帝母之位,王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王元姬的几个兄弟都受到重用,如王恂袭爵兰陵侯,官至河南尹,死后追赠车骑将军,王虔封安寿亭侯,官至尚书,王恺封山都县公,官至后将军等。

不但如此,从王元姬兄弟这一代一直到王肃的六世孙,都位居高官,王家自此名重一时,对西晋、东晋政局有一定影响。另外,王元姬的母亲、后母、祖母等都得到追赠相应的封号,一门荣耀。

王严

所以正应了王朗的前句话:“兴吾家者,必此女也”。至于后半句话,正是因为王元姬是女人才能达到这种高度,所以“不为男”不应该用“惜”来形容!

总体来看,王朗一家良好的家风培养出了一个贤德的王元姬,而且眼光独特,把她嫁给了对的人,随着王元姬地位的上升,王家也跟着水涨船高,荣耀一时。

0 阅读:3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