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跳江事件引发人们关于捞女现象的大讨论

帮老兄聊聊 2024-05-09 03:21:08

最近网络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捞女。对于捞女这个概念我也是孤陋寡闻,直到胖猫跳江事件发生后我才开始关注,没有关注之前并不知道什么捞女。但当关注以后我自己也是胆战心惊,原来捞女现象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她像一颗巨大的社会毒瘤,破坏了男女之间正常交往价值观,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根据网络报道,这次重庆跳江事件的男主角胖猫,之所以会选择跳江这条不归路,除了自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恋爱脑以外,社会经验、社会知识的缺乏是主要原因,是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而导致的。

而事件的女主角谭某,以谈恋爱为由,把自己包装成高级白领,知识美女,利用自己的颜值优势,在多个男子之间周旋,以谈恋爱为手段,以获取巨额金钱为目的,具备了典型的捞女特征。捞女现象的出现,是对社会价值观的破坏,是社会风气扭曲的象征,是一个危害社会稳定,引发社会现象频发的毒瘤。

捞女是一个外来品,是从过去的渣女演变而来的。过去大家对于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士,他们在遭遇捞女的压榨以后,碍于身份地位的限制,害怕引火烧身,所以很多人采取隐忍的方式,满足捞女的胃口,导致捞女们一次又一次骗取钱财的伎俩屡屡得逞,甚至变本加厉。

由于捞女是以谈恋爱为目的,以婚外情为目的,当事人由于陷入深度感情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这为捞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像胖猫这一类的年轻人,对捞女的本质特性很难分辨清楚,多次陷入感情的纠葛中,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胖猫们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胖猫只是众多的捞女现象中的受害者之一,胖猫是因为跳江才会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才能引发人们对于捞女现象的思考和讨论。但捞女现象在我国泛滥已经有好几年,像胖猫一样不断为捞女输血的人,心甘情愿做“奉献”的人其实生活还真的不少。

导致捞女滋生的土壤,其实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这些人有的是知名人士,有的是企业高管,金融大佬。他们身份地位崇高,收入丰厚。这部分人发达后忘本忘根,忘记了家中的妻儿老小,忘记了社会的培养和教育,有钱就开始变坏,成了捞女重点进攻的猎物。

这些人一旦进入捞女们精心布置的桃色陷阱,也就忘了初心,忘了自己的使命,在党纪国法之间,天平开始向捞女一方倾斜,婚外情既是捞女们的擅长的优势,同时也为那些甘于堕落的人提供了机会,臭味相投是共同的特征。

但一旦落入捞女们圈套,想要全身而退就难上加难,最后虽然认清了捞女的丑恶本性,但为时已晚,他们害怕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害怕自己身败名裂而影响自己的发展前景,于是不惜重金打发捞女,走上贪污堕落的不归路,最终的结局就是家破人亡。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空白,对于捞女现象的边界认定还不清晰。比如胖猫事件中,多次打给谭某的金钱是诈骗还是赠与,这很难分清楚。在实践中,胖猫和谭某是恋人关系,恋人关系之间的经济纠纷性质是很难判断的。

从事实本身来看,胖猫和谭某谈恋爱这是事实,也符合谈恋爱的各种要素。恋人之间的金钱往来,是正常的赠与还是以恋爱为幌子诈骗钱财,这个证据链是很难收集的。虽然胖猫这个事件中,诈骗钱财的特征比较明显,但还需要证据链的完整,这个证据链是很难收集完整的。

如果属于婚外情的,男女之间虽然是婚外情,但仍然有恋爱的性质,虽然这种恋爱的本身是属于违背公序良德的,是社会道德观所鄙夷的。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金钱纠纷,多数也是以赠与的方式出现的,要认定为诈骗仍然有难度,认定为敲诈也有难度,这就是捞女得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综上所述,重庆胖猫跳江事件,看似只是一起简单的跳江事件,但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开始对于捞女现象的大讨论,让人们开始认识捞女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捞女是社会公序良德的一种破坏,是一个隐藏在男女交往中的毒瘤,是到了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彻底根除捞女存在的社会基础的时候了!

注:图片来源于捞女搜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1:34

    孩子们清醒点吧!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拼命搞你的钱。只是你的本人

  • 2024-05-09 22:48

    别讨论,死循环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