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各种细节:不普通的代表证,里面安装有芯片

贱议你读史 2024-02-03 14:02:08

每年的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从各自的大巴车下来,从大会堂的东门鱼贯而入。这些代表们脸上都挂着微笑,他们虽然所穿的服装不一样,但身上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都佩戴着大红色的代表证。

可别小看这个代表证,这可不是普通的证件,里面都安装有芯片,记录着每个代表的具体信息。可以说,这张代表证相当于是代表们的“入场券”。而且,这也是代表们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唯一的凭证,只认证不认人。

考虑到安全性,这张代表证是每年都要重新更换一次的。

进入大会堂之后,代表们还要走上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达会场,各自寻找自己的座位,每年一次的代表大会,到此就拉开大幕了。

大会堂的每个细节都很细节

每年开会的那段时间,大会堂就会吸引媒体记者的聚光灯,尤其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攀升。因此,每年开会的时候,大会堂也成了世界的一个焦点。

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这就意味着,大会堂的每一处细节,都必须做到很细节,都必须要仔细认真的“较真”。

1958年,修建大会堂的时候,考虑到要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前完成工程,因此给的工期就很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大会堂的修建工作,因此,肯定是会给工程留下不少的遗憾和短缺。

这也就意味着,在往后的时间当中,需要对大会堂进行多次的翻修和改造。尤其是对厅室的穹顶改造,在最初的时候是重中之重。因为修建厅室穹顶的时候,考虑到建筑材料的短缺和工期,每个厅室的穹顶基本上采用的是木头材质,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很不稳固;二来,也存在不小的火灾隐患。

到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大会堂一些老旧的设施,也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我们就以万人大礼堂作为案例,来看看关于细节上的细节工作。

大礼堂穹顶上的灯光,那种老式的灯泡,就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尤其是万人大礼堂的老式灯泡,不仅影响采光,也影响媒体记者的打光,而且一点也不节能。于是乎,在2012年的时候,给万人大礼堂进行了节能改造,主要针对的就是穹顶上的老式灯泡的改造。

经过改造之后,重新换了光源,现场拍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万人大礼堂,灯光是白色的,这样的光线在镜头上容易让人的视觉难以接受。改造之后,白光被替换成了温馨的金黄色,不仅使得大礼堂越发的上档次,也容易满足镜头感的需求。

但是呢,另外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那就是大礼堂内部的散热问题了。你想想,那么多的灯泡,而且瓦数基本都是在300瓦以上,有的甚至于达到了上千瓦。这么多密集的灯泡汇聚在大礼堂里面,倘若散热没有做好,不仅使人闷热,而且还会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更换灯具、灯泡、灯饰的同时,也重新对整个礼堂进行了散热设计。除此之外,大礼堂里面的座椅,都是定制的,因为要保证每一个座位,都能清楚的看到主舞台,因此在尺寸方面必须定制。

除此之外,每年的代表大会期间,都会成立针对性的工作小组,这些小组的分工不同,负责的具体工作也不一样,有专门负责接待的,有专门负责安保的,有专门负责会场的布置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给参会的代表们安排座次。

每一年的代表大会,每个代表的座位都不是固定的,每年都要进行轮换,因此,给代表们安排座位,每年都是一个工作重点。

之所以说是一个重点工作,是因为参会的代表人数很多,台下差不多坐了3000多个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们。大方向的一个安排规则是,每个代表团是按照“列”来区分的。

具体说下来,每年座位的轮换,主要是依据这两个规则来安排的:

1、针对代表团:每个代表团分为五组,每年按“列”进行轮换;这样的安排有一个好处,每一组都有机会坐在中间。

2、针对代表团的个人代表:一样也是分为五组,不同的是,按照“行”进行轮换,这样每年每个人都有坐在前排的机会。

那么,能上主舞台的人,都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才能上去呢?

主舞台上的成员,第一步需要经过常委会的审议,通过之后,把名单提交给人大会议预备会议进行选举。

在正式开会的时候,大体上是这么安排座位的:

1、一楼:代表团和个人代表就座;

2、二楼和三楼:列席和旁听席的位置。

一般来说,旁听席就座的成员,主要是大会的工作人员、国内外以及港澳台的媒体记者,还有驻华的外国大使等等。

结束语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攀升,大会堂每年召开会议期间,也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而且,谁说中国人就没有匠心精神了,咱们一旦认真起来,谁能赶上来呢?

0 阅读:16

贱议你读史

简介:八零后老腊肉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