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电影,报仇是一首饱含鲜血和泪水的诗歌,英雄的崩坏与无能

朱隆发说电影 2023-06-21 11:29:36

影片中的角色刻画与小说的角色刻画同样重要,因此,主角形象刻画的好坏,从根本上就影响着影片的艺术品质。然而,从本部影片中我可以看出,影片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角色和道德要求之间的不平衡。本部影片中,导演有别于一般的小说,以与男主的心灵轨迹、生命轨迹相比,小主角的生平事迹似乎已被抛到了一边。

在影片中,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男主已经从一个拿着皇帝的钱,背负着皇帝的责任的赵家客人,变成了一个和赵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医生。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构思,它若能被正确地传递出去,就会体现出作者对于时代潮流中那些小人物的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以及对人类自身的深切思考。

可惜的是,当男主首次出场于赵家人惨遭屠戮时,这个角色的塑造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女主苦苦哀求他带着初生的孩子离开,他只是略作迟疑,便应承了下来,并且在敌人大将男三的蛮横掠夺下,毫无反抗之力的男一竟然不顾自身安危,在那一瞬间,给人一种“舍生取义”的感觉,丝毫没有卑鄙小人的卑鄙之感。

事实上,如果根据导演的原有理念,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将男一置身于一个为求自保而不得不带出婴儿的困境之中,把他的主动救孤变成了被动的不得不救,这样才更符合叙述逻辑。可以说,从那以后,男一的“人格分裂”就开始了。后来男一的妻子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别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男一的妻子和儿子的突然死亡让他陷入了绝望,这个时候,他因为心中的怨恨,领养了小主角,然后精心设计了一个计划,将他引到了男二的面前,这就是影片的主线。

但是,问题在于男一和男二的个性反差,这部影片从一开头,就不断地展现皇帝和赵家人欺负后者的场景,尤其是皇帝——赵氏集团与男二之间的争权夺利,看得出来,皇帝的放荡不羁,赵氏父子的骄横跋扈,而男二的隐忍,让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在男一把小主角送给男二当跟班的时候。导演又将男一塑造成了一个宠溺的爸爸,对自己的养子百依百顺,唯恐他有任何闪失,相反,是男三将小主角带到外面,与他一起玩耍,并且教会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这个时候,男一,男二和小主角三个人之间,就像是一个“父-母-子”的关系,小主角在家里玩耍,男三没有阻止,在他赠传授小主角木剑的时候,他们二人一起坐在草坪上,感叹人生的险恶,感叹敌人的强大,这就像是一个经历了半辈子争权夺利的人,一个充满了戾气,却又充满了爱的慈父。到了这个时候,男三的人设,无疑要比男一的人设,还要生动和丰富。接着,在知道小主角的真正身份后,男三对他的“父爱”再次达到了顶点,前者明明可以借助敌人之力杀死小主角,却在经历了心灵的折磨后,决定出手相救。

可以说,这个时候他们二人之间不但感情深厚,更多的是一种恩惠。这个时候,男一精心设计的报复计划,因为他的“纵容”,变得微不足道,因此,到了后面,男一像小主角揭开了他的来历,然后带着他进入了男三的家中,那种强烈的情绪波动,早已被冲淡,因为他分明都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战之后,男三死了,但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依旧是一个凶残而又仁慈,灭口不眨眼,舍己为人的英雄。

在影片的主要叙述部分,男三对于男一而言,无疑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他们更倾向于认可一个活生生的前者,而不是认可一个“人格分裂”的后者。另外,本部影片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而被广为流传,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蕴也是不容忽视的。对小主角而言,他面临的最终道德难题是,在与父亲的冲突中,他不得不先刃仇家,但抚养他长大的父亲,他却不能拔刀相助。但在这部影片里,因为角色刻画的支离破碎而造成的道德诉求的不平衡,这样的道德两难局面完全没有呈现出来,也让观众对影片的期望完全失望。

0 阅读:6

朱隆发说电影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