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洪秀全想仿效李自成,从关中东征,夺取中原

聊聊历史 2024-05-06 09:46:03

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荃纵容士兵劫掠,洪天贵福得以突围,来到了湖州。洪仁玕、黄文金护送幼主去湖北,寻找陈得才,然后去关中建立根据地。

行走到江西,李世贤、汪海洋率30万大军从建昌、抚州离开,没有配合大部队行动,导致洪仁玕兵败,成为清军俘虏,押送到南昌受审。

洪仁玕在南昌,也写下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并写专文来驳斥李秀成自述中的一些内容。

自述书中,洪仁玕对洪秀全的战略规划如是说:洪秀全想效仿朱元璋、李自成的模式,先夺取南方7省,然后占领四川、关中,以此作为逐鹿中原基地,推翻清朝统治。

广东期间,洪秀全、洪仁玕畅谈天下大事,酝酿成立拜上帝教,并提出未来的作战计划。

首先,夺取南京,控制镇江、扬州、安庆,在江南立足。此模式,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样板,先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然后寻找发展机会。

其次,平定南方7省,并夺取四川、关中。此时,南方、西南、西北都在太平天国手中,清朝被压缩在华北平原一带。

最后,效仿李自成东征模式,从关中分两路出兵,一路走山西,一路走河南,夹击燕京,定鼎天下。

很遗憾,洪秀全的战略计划没有得到实施。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在没有夺取南方之前,便派林凤祥率2万兵马孤军北伐,酿成大错,错过了机会。

史载:“先取南七省,次征川陕而东,则大事成矣。殊于癸丑定鼎后,并守镇江、安庆,未定南方即行扫北,似失机宜。”

洪仁玕看来,洪秀全有明确的战略计划,在广东期间就跟自己商议对策,如何夺取江山。

洪仁玕这份自述内容,究竟是真实的历史,还是他自己杜撰,美化自己呢?这问题比较复杂,也很有争议。

李秀成自述中说洪秀全的目标是河南,想定都开封。从武昌东征时,洪秀全与杨秀清在定都问题上有分歧,一位湖南老水手分析局势后,杨秀清才“天父下凡”,定都南京。

洪仁玕、李秀成两人的自述内容有出入,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这问题难以弄清楚,但洪秀全的这个“战略”很值得研究。

单纯从洪仁玕这份自述看,洪秀全如果真的这么做,成功概率有多大呢?笔者认为,洪秀全果真这么做,清朝要提前几十年结束。

自古以来,南方王朝想要自保,或者北伐中原成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强大的经济能力,提供充足物资补给;全控长江,立于不败之地,有北伐的前进基地。

安史之乱以来,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此时,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远超北方,王朝的财税来源,不得不依靠江南,并通过运河输送到北方。

五代都城大多在开封、洛阳,北宋在开封,金、元、明、清,都是以燕京作为帝国的首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开封、燕京可以通过运河提供补给,这点就比长安强几个档次。

全控长江,这是自保的必备条件。历史上,北方王朝灭亡南方,都是从西路荆州襄阳一带出兵,以及淮南攻击,两路夹击。例如,西晋灭东吴、隋朝灭陈、北宋灭南唐。

可以说,定都南京,全控长江,夺取南方7省,这一战略计划没有错。那么,太平军能拿下这些地方吗?答案是肯定,如果没有孤军北伐,太平军全力西征上游地区,可以在湘军崛起之前完成目标。

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攻克南京,时间也就是两年多一点。太平军进展如此顺利的背后,是清朝统治腐朽,清军战斗力低下。

此时,杨秀清只需要集中力量在南方,打几场歼灭战,消灭南方清军主力,大多地方可以传檄而定。

拿下7省,然后攻打四川,问题也不大。历史上,江南政权有一定的实力,攻入四川常态化。桓温消灭“成汉”,刘裕攻灭“谯蜀”,就是最典型。

晚清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四川会党起义、农民起义频繁。后来,蓝大顺、李永和在四川起义,击杀清军,还一度杀入关中,在盩至击毙湘军名将多隆阿。

清朝文人陈康祺眼中,多隆阿是一代名将,实力与韩信、曹操一个档次。李蓝起义军能干掉多隆阿,实力可想而知。

太平军西征四川,如果得到李蓝起义军配合,夺取川蜀大地并非难事。只要拿下四川,长江以南都在太平天国手中,真正与清朝隔江对峙。

拿下四川后,下一步就陕西、甘肃,攻取关中。这一点,难度也不大。清军在关中没多少兵力,西安八旗更是不堪一击。1854年,陈玉成反攻湖北,斩杀西安将军扎拉芬,八旗一触即溃。

1862年,陈玉成已经元气大伤,但麾下大将陈得才、赖文光还能纵横关中,一度发展到20多万人。后来,赖文光靠这支兵马,又跟清朝搏斗几年,并联手捻军斩杀僧格林沁,在高楼寨灭了八旗主力。

南方、西南、西北都在手中,太平天国三分天下有其二。此时,清朝仅剩下关东地区,以及辽东老家,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改变。

1644年,李自成从关中出征,分两路征讨燕京的现象,将会在太平天国重演。

清朝北方军团,主要是僧格林沁、胜保的马队,实力一般。要知道,林凤祥当年2万兵马孤军北伐,还能杀到天津郊外,僧格林沁、胜保却很少与太平军硬拼。

林凤祥全军覆没,不是清军多能打,而是太平军没有后勤、补给。即便太平军陷入绝境,僧格林沁的表现也很糟糕,甚至可是说很耻辱。

北伐军退到连镇,林凤祥麾下兵马不足两千,清军包括团练在内有3万余人。结果呢?僧格林沁围攻10个月,挖掘长壕围困,最终靠叛徒出卖,才拿下林凤祥。

李开芳退守高唐,兵马630余人,与胜保的一万多清军拼杀。胜保也是采取围困战术,与太平军打了9个月,丝毫没有进展,被咸丰撤职,发配边境。

僧格林沁接替胜保之后,李开芳不但突围而出,还以400余人的兵力,在正面冲垮八旗马队,然后进入冯官屯。在这里,李开芳又守2个多月,还多次主动出击清军。

僧格林沁除了挖掘长壕围困外,疏通运河,引水淹没村庄。如此,太平军非但没有落脚之地,连食物都全部发霉,柴火也没有,弹药也淋湿,到了绝境。

区区数百太平军,就让僧格林沁的主力军团吃尽苦头。试想,如果太平军全力北伐,从关中、荆州、淮南3路出兵,清朝岂能招架得住。

洪秀全、洪仁玕在广东制定的战略,是集诸葛亮隆中对、李自成襄阳决策、朱元璋北伐策略之大成,是太平军击败清军,进而统一中原的最佳策略之一。

如此,从军事角度分析,洪秀全、洪仁玕的作战计划确实不错。当然,正如笔者上文所说,洪仁玕所说的这个“计划”,是真的在广东拟定,还是被俘虏之后自我美化,又另当别论了。

0 阅读:302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0:48

    打下武昌,直接北上也有可能的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