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兄弟情——苏轼与苏辙

生活索然无味 2024-05-16 20:34:49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其弟弟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

苏轼与苏辙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中,其父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母亲也饱腹诗书,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注定二人不会平庸。苏轼在首次进京赶考后,便得到欧阳修的称赞,一时间在京城名声大噪。

起先,苏轼由于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受到许多人的弹劾,便自请离京。这时的苏辙官职也并不大,无法帮助苏轼。但在乌台诗案,苏轼成了反对新法的旧党,而当时反对新法的官员很少,苏轼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便给弟弟写了封书信,将家人托付给了弟弟,自己则成了阶下囚,许多人也不敢帮助苏轼。苏辙在听说哥哥的事情后,不停地设法营救苏轼,不但上书陈言,还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最终,在张方平、范镇和司马光的帮助下,在狱中被囚禁了一百三十天的苏轼出狱,这件事牵连了很多人,一些替苏轼求情的人被处以罚金,苏辙等被贬官,苏轼也被发落到黄州。

由此可以看出,苏辙对哥哥苏轼很好,不仅替他照顾妻儿,还用自己的前途为哥哥求情,而苏轼在密州时也作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来怀念苏辙,表达了对苏辙的无限思念。苏辙的仕途比苏轼顺利一些,最后官至宰相,但苏轼却一贬再贬,苏辙每次也都费力“捞”哥哥。除了在官场上,在生活中,他们亦是知己。兄弟俩感情特别好,却总是聚少离多。在被贬谪的路上,苏轼一有时间就会写下多首"表白"弟弟的诗:"我生二十无朋友,当时四海一子由"。苏辙回诗云:"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苏轼还表白说:"我交往了天下多少读书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和弟弟在一起的欢乐。"

公元1101年,苏轼被圣上召回时已经63岁了,车马颠簸,苏轼病逝于常州。苏轼为不能见胞弟一面遗憾落泪:"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苏辙闻之泣血而作:"曰予二人,要如是终。"苏轼一生洒脱豁达,豪放不羁,而苏辙沉稳可靠,性情淡泊,但二人都是都是历史上的明珠,熠熠生辉。而苏轼与苏辙的浓浓兄弟情,更是羡煞旁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