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李商隐所有诗中极为罕见的欢快之作,你读过吗?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4-30 06:40:09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李商隐长期夹在“牛李党争”之间,两面受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他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写诗抒发愤懑之情,反而在后世名声大噪,留下许多令后人望尘莫及的佳作。

因为经历和性格的缘故,李商隐大部分诗都隐晦、伤感、幽怨,欢快之作很少,这点和“诗圣”杜甫很类似。

其实李商隐年轻时还是写过欢快之诗的,比如这首《春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

李商隐的《春游》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这首诗你曾经读过吗?

写这首诗时李商隐还很年轻,当时他只有十七、八岁。

这首五律是李商隐春游即怀之作,四句写景,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此诗以春天的蓬勃朝气与作者年少的豪迈得意两相对照,抒写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志存高远之态,代表了作者“不识愁滋味”的青春诗作。

首联“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描写“骏马飞驰”、“白鸟高飞”这两幅明丽舒朗的画面,突出“峻”、“疾”、“长”、“高”,着眼于高桥长川,着力于马蹄轻、鸟高翔,诗句间蕴含“活力”,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李商隐手法高妙,一联蕴含三层写法。首先用高桥长川提供少年活动的舞台,渲染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烘托白鸟飞翔的高远,此第一层手法。

用百鸟高飞极言天地之开阔,骏马纵横极写人物之年少得意,二者互为依托映衬,更显春游之意兴情态,此第二层写法。

在如此开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正是少年作者人生理想的形象再现,他将眼中景、心中情巧妙融会,意味隽永,却又全乎一体,浑然天成,这是第三层写法。

妙哉!

领联“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紧紧扣住“春景”来写,李商隐选择了烟、风、柳、桃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春天景物,犹如长镜头一般,将无限春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烟轻惟润柳”写烟轻柳新,正是春意刚刚萌发的初春小景,自然水汽轻淡、柳色淡黄,此句诗“润”字拟人用得尤为精彩。

“风滥欲吹桃”在前一句基础上又更进一步,不但写出了桃花含苞欲放的姿态,而且将风拟人化,写出了实景的桃花,也衬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桃花。此联紧紧抓住了初春景物的典型特征,寥寥数语,美景毕现。

颈联“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由景物的描摹自然而然地转到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如此美景下,少年作者怎么不跃马奔驰?怎能不登高望远,将大好春色尽收眼底?

作者胸中志气无处抒发,只得摩挲着七宝刀,念天地之悠悠,心绪难平,壮怀激烈,诗句间弥漫着无穷的踌躇满志,作者跃跃欲试之态历历在目。

尾联“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直抒胸臆,李商隐将自己比作才华横溢的庾信,年轻而又才堪当世,他身上的袍子都要被青草妒忌,更不用说活力四射的少年了!

李商隐写这首《春游》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他一路顺风顺水,对未来满怀憧憬和期望,此诗创造的明快豪爽的青年形象,就是当时李商隐心境的真实写照。

谁知造化弄人,李商隐身为“牛党”大将令狐楚的门人,却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从此夹在“牛李党争”之间,深受两党人排挤,长期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了孤苦愤懑的一生。

世事无常!

多年以后,当李商隐在孤苦寂寞中回过头来,再读读这首轻松欢快的少年之诗《春游》,他应当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2 阅读:153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