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临终前分家,身为上门女婿的姑父离开,走到门口时我爸叫住他

秋雅聊情感 2024-05-18 10:11:20

“明子,你爷爷情况不好,你小姑打电话来说,可能没几天了,你们快回来吧。” 上周的一个清晨,父亲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挂断电话,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慌乱。没有犹豫,我立即向单位请了假,驱车带着父母和妻子踏上了回农村老家的路。

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倒退,我的思绪却如同乱麻,心中不断祈祷着爷爷能挺过这一关。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老家。那是一座典型的农村院落,院子里的桃树依旧挺拔,只是树下少了爷爷那熟悉的身影。

我们走进屋内,只见小姑正坐在床边,握着爷爷的手,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小姑父则在一旁忙碌着,安排着家中的各项事务。

夜幕降临,大姑也带着她的儿女匆匆赶到。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爷爷的床前,轮流陪他说话,试图用亲情的温暖驱散病魔的阴霾。那一晚,时间仿佛凝固,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和忧虑。

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爷爷的脸上。他的精神似乎有所好转,眼中闪烁着平日里少见的光彩。爷爷招了招手,让我们都围拢过去。

“孩子们,我这一辈子,也算是走到头了。” 爷爷的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坚定,“我感觉今天精神不错,可能是回光返照。我想趁现在,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

听到“分家”两个字,我们的心都沉到了谷底。悲伤的气氛在屋内弥漫开来,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爷爷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安慰我们说:“人都有这一天,你们不要太难过。我只是希望,在我走后,你们能够和睦相处,继续把这个家撑下去。”

就在这时,小姑父突然站起身,向门外走去。父亲叫住了他:“刘栋,你要去哪儿?”

小姑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尴尬:“大哥,这种事情,我们做女儿女婿的,还是不参与的好。”

父亲皱了皱眉,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被爷爷轻轻摆手制止了。爷爷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我看着小姑父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我知道,这些年来,小姑父在我们家的地位一直有些尴尬。虽然他一直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爷爷,但因为当初的一些事情,爷爷对他始终有些偏见。

小姑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今年已经56岁了。1967年的春天,她带着全家的希望和喜悦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那可爱的模样和文静的性格,加上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她从小到大都是爷爷心中的宝贝。

1982年,小姑在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考上了一所中师。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小学语文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1988年,爷爷通过各种关系,把小姑调到了县城教书,希望她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家庭条件优越、有稳定工作的好对象,过上幸福的生活。

亲戚们很快就为小姑物色到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但每当提起相亲的事,小姑总是推脱。

直到有一天,爷爷才知道了真相:小姑早已心有所属,她爱上了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后来的小姑父,刘栋。

小姑父叫作刘栋,来自另一个村子,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孩子们长大。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爷爷十分不悦,他强烈反对小姑和小姑父的亲事,认为小姑应该找一个条件更好的人家。

“你这是在往火坑里跳啊!”爷爷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怒吼道,脸色铁青。

小姑泪眼婆娑,她紧紧抓着爷爷的手,哀求道:“爸,刘栋他真的对我很好,我们彼此相爱,求您成全我们吧。”

爷爷气得浑身发抖,一旁的父亲见状,赶紧上前劝解:“爸,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感情也应该得到尊重。”

一个月后,小姑父鼓起勇气,独自一人来到了我们家。他站在院子里,面对着爷爷,诚恳地说:“伯父,我知道我的家庭条件不好,但我会努力工作,给小芳幸福,请相信我。”

爷爷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他冲上前去,对着小姑父拳打脚踢,发泄着心中的不满。然而,小姑父没有反抗,他默默地承受着,脸上写满了坚定和不屈。

大姑和父亲在一旁看着,心疼不已,纷纷上前劝阻。爷爷终于停手,但仍旧不肯松口,他冷冷地说:“除非你愿意当上门女婿,否则这件事没得商量。”

小姑父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离开了。我们都以为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三天后,小姑父再次出现在我们家,他答应了爷爷的要求。

“我愿意当上门女婿,只求您能同意我和芳芳的婚事。”小姑父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坚定。

爷爷看着他,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算是默许了这门亲事。

从那以后,小姑父就成了我们家的一员。他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赢得了爷爷的认可,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金子般的心。

1989年,小姑父与小姑的婚礼简单而温馨,尽管爷爷对他仍有成见,但他并未因此退缩。

婚后的生活平凡而充实,小姑父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小姑上班,无论风吹雨打,从未间断。他在学校里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下班回到家,小姑父从不摆出教师的架子,总是默默承担起家务,辅导孩子的功课。他的勤劳和负责,让小姑感到无比安心。

每逢假期,小姑父都会来到我们家,帮爷爷和父亲干农活。

记得第一次他来到田间,爷爷看着他那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不由地摇了摇头,私下里对我说:“明子,你看他那样,哪里是干农活的料。”

小姑父似乎没有听见爷爷的话,他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拿起锄头,就埋头干了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照在田地上,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服。我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姑父的农活越干越熟练。他不仅学会了犁田、播种,连一些重体力活也能胜任。爷爷看在眼里,态度也在慢慢改变。有一次,我听到爷爷对母亲说:“这刘栋,还真有点门道,我小看他了。”

2008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爷爷彻底转变了对小姑父的看法。

那年年初,大姑的孩子突然被诊断出重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我们全家都回不过神来。

大姑和大姑父平日里都是本本分分的打工人,收入勉强维持家用,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异常沉重,爷爷总是一个人坐在堂屋的老木椅上,沉默不语。

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烟斗不停地冒着烟,好像在烟雾缭绕中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亲也变得焦虑不安,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每当电话铃声响起,他都会紧张地一把抓起听筒,生怕错过任何一线希望。

“爸,我们已经尽力了,但还差很多。” 父亲在一次电话后,无力地对爷爷说。

爷爷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一刻,我看到了爷爷眼中的无助和绝望,这位一生坚强的老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小姑父站了出来。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将一张银行卡交到父亲手中,卡里有他多年来省吃俭用存下的所有积蓄,还有他四处奔波筹借来的钱。

“大哥,这是我能凑到的所有钱,希望能帮上忙。” 小姑父的声音平静,但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那一刻,父亲愣住了,爷爷也愣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一直不被看好的女婿,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小姑父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了我们全家雪中送炭般的帮助,更让我们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爷爷颤抖着手接过银行卡,他的眼眶有些湿润,嘴唇嗫嚅着,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最终只化作了一句沙哑的“谢谢”。

从那以后,爷爷对小姑父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开始主动找小姑父聊天,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感激。小姑父也一如既往地谦逊有礼,他没有因为爷爷态度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依旧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着。

这件事让我们全家都深受触动,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小姑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全家人的尊重和敬爱。

他不仅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女婿、好家人。

2010年,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父亲决定外出打工,以求更好的收入来支撑家庭。爷爷奶奶的年纪渐长,需要有人照顾,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小姑和小姑父刘栋的肩上。

小姑父没有怨言,他和妻子一起,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他们的日常充满了对爷爷奶奶的细心照料和陪伴,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精神慰藉,都做到了无微不至。

2014年,奶奶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医生告诉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那段时间,小姑和小姑父几乎不眠不休,日夜守在奶奶的床前。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字的真正含义,让奶奶在家人的关爱中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奶奶的离世让爷爷非常伤心,但小姑父的坚强和乐观给了爷爷莫大的安慰。

爷爷多次想要为过去对小姑父的成见道歉,但小姑父总是笑着摆摆手,说:“爸,都是一家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去年,爷爷也生病了。得知消息的父亲急忙准备回家,但小姑父却让他先不用急着回来,说:“大哥,你先帮明子带带孩子,爸这边有我们呢。”

他们的无私和孝顺,让老家的邻居们都赞不绝口。爷爷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把小姑父当作了自己的亲儿子,两人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密。

那天,爷爷喊住了要离开的小姑父,语重心长地说:“在我眼里,你就是我的亲儿子,你们都是我的骄傲。我希望你们能够一直守望相助,做一辈子的亲人。”

说完,爷爷把家里的财产平均分成了三份,平分给了三个儿女。他拉着我们的手,眼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分完财产的当天晚上,爷爷在睡梦中含笑而逝。我们一家人为爷爷操办了后事,虽然心中充满了悲痛,但也为爷爷能够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而感到欣慰。

临走之前,我们一家人约定,等到中秋节时一定会再聚。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会记得爷爷的教诲,做一辈子相亲相爱的亲人。

8 阅读:1781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