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清政府腐朽不堪,为何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没有取胜?

史上风云 2024-04-04 23:46:19

太平天国没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其一,太平天国内斗。

太平天国攻取南京后,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逐渐加剧。天王洪秀全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东王杨秀清地位仅次于天王,又假借“天父上身”起到压过洪秀全的权威,是实际上大权在握的领导人。

在取得南京之前,地位仅次于杨秀清的西王和南王战死,东王更是失去牵制,不断集权。1856年,这场内斗演化成流血斗争,先是东王和支持东王的大量官员将领遭到屠戮,之后北王韦昌辉又被杀,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只剩翼王石达开和洪秀全,之后石达开又被逼出走,带走了大量精锐。

从此以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在战场上也开始显现颓势,高级领导的陨落和滥封王,造成领导层的混乱不堪,再也无力组织起强大的力量,支撑几年后,最终覆灭。

其二,太平天国战略上的失误。

太平天国夺取南京后,一方面进行了西征,另一方面派军北伐。由于西征大军有后方根据地连接,不断进取,打的比较顺利。然而,北征大军虽然一路破竹,却成了一支深入的孤军。

由于京津是清王朝的京师重地,不容有失,清王朝派遣大量精锐围剿,包括当时的精锐曾格林沁部。北伐援军多次失败,后勤补给被掐断,北伐军坚持了两年,最后以失败告终,2万北伐军全军覆没,这可是当时的太平天国精锐。

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北伐白白葬送了大量百战老兵,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其三,拜上帝教并不符合传统的儒释道思想。

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为“国教“,其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不符合,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动力不足,尤其是和传统儒学有冲突,得不到广大读书人支持。

政治理想的局限性,限制了太平天国的进一步发展。

其四,中外联合绞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又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大量主权权益。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却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西方列强开始撕下伪装的面纱,联合攻击太平天国。

西方列强除了组织洋枪队支援清军作战,在太平天国打上海时还直接出兵。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最终失败。

其五,地方团练等新生力量的崛起。

清朝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显现出的战斗力让统治者认识到,此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腐朽不堪,无力阻挡太平天国。

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支持汉人组建地方武装来对抗太平军。于是乎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先后崛起,这些新生的武装力量远比八旗、绿营要强,最终打败了太平天国。

对此,大家认为呢?

1 阅读:6

史上风云

简介:有趣的历史,就要有趣的表达,简单明了,观点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