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风云——鲜于修礼起兵,北魏无休止的内乱

阿皮说史 2023-12-03 14:17:11

转眼时间来到了孝昌二年(南梁普通七年,公元526)正月,北魏国内的叛乱似乎没有任何停止的意思,愈演愈烈的趋势似乎更加明显。

北魏安州的石离、穴城和斛盐三戍的守兵也在此刻发生哗变并响应杜洛周,人数更是达到了两万多。杜洛周得知情况后便从松岍出发赶赴叛兵所在地与他们汇合。行台常景得迅指派别将崔仲哲驻扎在军都关负责截击杜洛周,谁知崔仲哲不堪一击全军覆没,元谭的军队则在夜间溃散而逃,北魏方面只得委派别将李琚代替元谭担任都督。

就在此关键时刻,北魏前线平叛的高层又被迫出现了变动。作为击败破六韩拔陵的功勋,广阳王元深此刻也遭遇了麻烦。早些年的时候他和同城阳王元徽的妃子通奸,就此和元徽结下仇怨。胡太后重新出山后,任命元徽担任尚书令,元徽也就此成为了胡太后的亲信,这让元深惶恐不安。不久后恒州人请求元深担任刺史,但被元徽以元深城府太深为由拒绝。等到杜洛周反叛时,住在恒州五原的降户更是策划要拥戴元深为天子。这一切都让元深十分害怕,为求自保他上书朝廷请求回洛阳。北魏朝廷也顺水推舟委派左卫将军杨津代替元深担任北道大都督,诏令元深担任吏部尚书。

杨津得令后不久就遇上了大麻烦,五原的降户鲜于修礼等人率领北镇流民在定州的左城造反,改年号为鲁兴,并带兵向州城进发,州兵抵抗而失利。当时杨津刚到灵丘,闻知定州情况危急,便领兵前去援救入据州城。鲜于修礼率军也很快到了,杨津准备出城迎击他,却遭到了长史许被的阻扰。怒不可遏的杨津立刻手拿宝剑去刺许被,许被快速跑开而得以幸免。随后杨津打开城门出战,斩杀数百敌军后迫使对方撤退,人心才稍微安定了些。随后北魏朝廷诏令杨津担任定州刺史兼北道行台,又任命扬州刺史长孙稚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让他与河间王元琛共同讨伐鲜于修礼。

好不容易局面稍有缓和,北魏朝廷却再出骚操作。四月长孙稚率领大军刚抵达到邺城,北魏朝廷就诏令解除他的行台、大都督职,以河间王元琛担任大都督,郦道元担任行台,并让他接受元琛的调遣。长孙稚得令后立刻傻眼了,原来之前他和元琛在淮南打仗时,元琛因不听正确意见而导致失败,只因自己而得以保全,两人也由此产生了嫌隙。如今朝廷却要求自己接受元琛的指挥调遣,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长孙稚立马派遣其子长孙子裕向朝廷上奏表明此事,并希望朝廷给予调节。但北魏朝廷压根不考虑这些,直接否决了长孙稚的请求。不久后问题果然爆发,当北魏大军前进到呼沱时,长孙稚不想出战,但元琛不许并强迫他出战。结果长孙稚在五鹿被鲜于修礼截击,面对这样的情况元琛也没有前去援救,等待长孙稚所部的自然是一场惨败。打了败仗自然要有人担责,长孙稚、元琛一并获罪而被除名。

面对如此乱局,五月丁未日(初九),元诩再次下诏表明自己要御驾北征,朝廷内外开始戒严,但和之前一样依旧没有成行。这种情况下北魏朝廷只得再次启用广阳王元深,任命他为大都督负责讨伐鲜于修礼。同时任命章武王元融为左都督,裴衍为右都督,两人俱接受元深的指挥调遣。

0 阅读:15

阿皮说史

简介:一个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