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薪火,点亮新春,《龙腾虎跃·中国年味》让传统文化更鲜活

影视前哨 2024-02-16 20:00:22

导读:《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以“中国年味”为题,在“城市漫游+文艺表演”中展现春节风情、诠释幸福追求。

文|黎河

“龙腾虎跃迎春到,神州大地尽妖娆……”一手击铜板、一手敲书鼓,《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中,嘉宾们跟随非遗传承人演绎起了蔚州大鼓,唱腔苍劲,韵白生动,把人们带入了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所描绘的“歌舞百戏 鳞鳞相切 乐声嘈杂十余里”的繁华景象。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新春特别节目《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不仅带着赓续不断的文化脉搏,更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在“城市漫游+文艺表演”中,彰显锦绣中华文明。

以美好时代筑底,

在现实生活中对文化“寻根溯源”

初五到,迎财神。正月初五,被俗称为“破五”的日子,按民间传统,这一天将迎来财神,商家与市民家家户户都迎开市、拜财神,以求财源广进。这项颇具特色的习俗从何而来?

在《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中,年味探访团在城市街巷漫游,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引用了清代顾禄的著作《清嘉录》的记载,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初五迎财神习俗的由来之一:“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这番解读不仅让我们对那些久远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为今天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份文化遗产提供了启示,即把对典籍、民俗等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而在随后的开市仪式上,百姓们跳起了当地传统的“摆手舞”,他们动作优美而富有力量,气氛欢快愉悦,据清代《永顺府志》的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大家欢聚一堂,同跳摆手舞,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节目的叙事并不满足于呈现当下的百姓如何过年,同时还精心选择了一系列与年俗深度关联的文物古籍,溯源传统年俗文化发展脉络。从《清嘉录》中对路头神的描绘,到《永顺府志》中对摆手舞的记载,再到经典的《诗经》与《兰亭集序》中关于饮春酒的生动场面,节目搭建起了普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这样的细腻描绘,不但重现了传统民俗的多样性,而且巧妙地将古籍中的文化脉络同现代生活的实景相连接,使得那些古老的文化记忆在当代得到新的解读和体验。

事实上,从河北蔚县到重庆酉阳,或者之前的成都崇州,在不同的地方漫游,我们仿佛在一次次街头巷尾的“偶遇”中找到了通向中华文化富饶宝库的钥匙。《龙腾虎跃·中国年味》细致展现的正是全体华人共有的文化记忆,演绎的是中华民族千年流传的集体智慧。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实践,不仅是春节民俗文化的展示,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对中华文明的致敬。

嘉宾们走访现实中的老铺,在古城的砖石间,寻找与蔚县百工图壁画中所绘职业相呼应的场景。不仅见证了百业兴旺的历史印记,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新时代人们所迸发出的无穷活力和创造力。在焕发生机的古城中,工匠精神的坚守和创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也让大众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龙腾虎跃的干劲”。

细节之中,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辛勤的双手;情感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民间智慧与现代创意的火花;时代之上,则是我们对深厚文化底蕴的自信与骄傲。在这美好的时代,《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以全新的角度、饱满的精神状态为文化赋予新的生命、新的价值,不断地在“寻根溯源”的路上深挖、创新与发展。

从潮流融合切题,

让文化表达在创新中“别具一格”

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唤起当代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情感,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命题。《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巧妙地将潮流融合于传统,不仅证明了文化的生命力,还在不断演变的创新中显现出了非凡的韵味。

节目中,《青玉案·元夕》以辛弃疾的词为灵感,通过“和诗以歌”的方式赋予了中华古诗词全新的生命力,所展现的鲜活之感是对文化持久魅力的致敬;舞蹈《相和歌》中舞者们身着清丽服饰,在盘鼓的节奏中以轻盈之态腾跃舞动,也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乐舞石刻过年图》更是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发挥到极致,舞蹈从“永陵二十四伎乐浮雕石刻”中找到灵感,舞者们手舞彩绸、婀娜多姿,用现代舞蹈语言再现石刻记录的夜宴盛景。观众仿佛穿梭于历史长河,同时又能感受到深厚的现代审美,这些创新不仅赋予节目以深厚底蕴,更通过潮流的形式切中年轻一代的情感,“中国年味”的多维价值被不断释放。

技术在节目中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借助CG动画、3D、XR等前沿技术,《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不是为了炫技而创新,而是让技术深入进文化的肌理之中,服务于不同主题的演绎。

节目打破了观众与表演的传统边界,通过技术手段将观众带入一个个精心打造的虚拟场景中,让观众沉浸式欣赏体验到与节目情景交融。钟镇涛在演唱《恭喜发财》时置身于剪纸和卷轴中,让年味更足;《爆竹声声响》结合演唱、魔术与AR动画让“放爆竹”的年俗更加生动地凸显;歌曲《画中游》不仅让流行歌手与京剧演员同框演唱,还让“微凉潋烟雾茫茫,一只小船轻轻荡”的视觉奇观再现,真正实现了“画中游”。

在创新科技的加持下,表演突破了舞台的局限,演员们能够穿越时空在山水间畅游、在古建筑中舞蹈,也能够突破现实在画轴剪纸中移动、让爆竹礼花呈现更绚烂的模样。这样的强互动和沉浸体验是切中“文化表达”的节目创新,也是通过“漫游”的概念对观众感知方式的一次更新。它推动了传统与时尚的深度结合,开启了观众与节目共同构筑文化体验的新模式,并且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的节目片段也与互联网平台的传播逻辑相适配。

向文化自信迈进,

用文艺精品呼应新时代“龙腾虎跃”

传递文化、塑造精神、贴近民心成为文艺创作的核心命题。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便是文艺创作勇立潮头的佳作,不仅在内容上凸显深沉的文化自信,更在形式上尝试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节目以生活为大舞台,用群众的言语讲述根植于群众的年俗年味,这既符合现实主义的创作导向,又满足了现代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汲取民间力量,让普通人的情感经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创作的一条重要线索。

在村民家中,嘉宾们收到了小朋友欣雨的新年贺卡,这也引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他们以苏轼《新岁展庆帖》中的“拜年帖”为鉴,用古代文人交流祝福的方式回赠祝福,从“鹏抟鹍运”描绘出壮阔天地间的宏大愿景,到“龙骧虎步”展示出雄壮步伐与力量,再到“龙缠启岁”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每一句祝福都如同时间的礼赞,将历史的深沉与现代的美好愿景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依托中华儿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以其中的重要仪式和日常习俗为线索,赋予了这个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呈现出一幕幕源于生活、成于艺术的欢庆场景,而且将普通人的情绪体验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嵌入创作脉络中,既贴合了社会现实的心态,也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总的来说,《龙腾虎跃·中国年味》为我们描摹的,是一幅幅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但又活跃在龙腾虎跃现实大地上的喜乐图景,在主流媒体的助力下,文化传承成为国家发展的强音,唤起了厚积薄发中的文化自信。这种对中华文明生命力与“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的挖掘,是对华夏儿女共同记忆的传承,也是向世界呈上“中国年味”有力尝试。

0 阅读:10

影视前哨

简介:追踪影视热点,网罗广电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