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书香里的一座城

天眼新闻 2024-02-01 00:40:30

安顺市中心有条街叫图书路。它西起中华南路北段,东接顾府街,占尽地段优势,热闹非凡。外地游客看到这个名字,难免心生好奇,但从繁华的顾府街转进去后,期待中的书香氛围并未出现,眼前是一排排时装店,喧闹不减。

图书路没有图书,这件事说来话长。

据记载,图书路原名“县门口”,清康熙年间,裁普定卫改设普定县,与府同城,县衙署建于此街,故得名。1914年,撤安顺府设安顺县,普定县治移定南所,“县门口”之路名依然沿袭使用。至1929年,民国安顺县政府遵从民意,于原署衙旧址建立安顺第一个图书馆,之后街名则以“图书”二字冠名,至今已逾70年。

如今,图书馆虽已不在,但图书路之名沿用至今,为安顺人保留着一份关于书香的记忆。无论如何,一座城市在市中心有一条路叫“图书路”,都是值得庆幸之事。一脉书香在时代的风云涤荡中始终不散,反而历久弥香,传遍了整个城市。

近年来,安顺市大力推广“全民悦读·书香安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眼下,临近年关,各类阅读活动层出不穷,书香伴着年味越来越浓,笼罩了安顺这座秀美之城。

图书馆里的“居民”们

图书路的图书馆,并非“不在了”,而是搬迁了。现安顺市图书馆位于安顺市东山路6号,临近虹山湖。

1月30日,来到安顺市图书馆,迎面一张名为“安顺市图书馆2024年新春活动安排”的巨幅海报,展示着满满当当的活动内容:“1月1日-31日 线上解锁游戏《迎春纳福》”“2月1日-31日 线上知识挑战《猜灯谜·会良辰》”“1月30日 悦在市图·快乐寒假阅读与分享”……

在门口,记者看到两位学生正在登记信息:“我们报名参加了今天的‘2024年寒假公益课’活动,和小伙伴们分享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既能学习知识,又能丰富寒假生活。”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元旦以来,一系列由安顺市广电文体旅游局主办、安顺市图书馆承办、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而举行的活动连续展开,为孩子和市民们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节日氛围。

紧邻安顺市图书馆的,是安顺市图书馆城市主题书房,明亮素雅,安静整洁。最近,退休职工张忠文成了这里的常客。记者到来的时候,他正在认真阅读着一本旧版《红楼梦》。“最近我几乎天天来。这里环境很好,很适合阅读。”简单交谈几句后,他又迅速沉浸到阅读的世界里。

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的众多读者中,有几乎每天都来的“常住民”,也有兴之所至来翻翻书的“临时居民”。备考,做研究,或者仅仅是想读书了,他们在一段安静时光里与喜爱的书相遇,悦纳自我、洗涤心灵,然后重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之中。

据了解,安顺市图书馆于1991年建成,图书总藏量271527册,10个部室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年平均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城市主题书房则常年对外开放。

新华书店里的“连场好戏”

“我的第一本工具书《新华字典》就是在新华书店买的。”在安顺新华书店,“80后”读者袁飞告诉记者。对很多读者来说,新华书店是自己与书结缘的第一站。不过现在,新华书店早已不仅仅是个卖书的地方。

日前,安顺首届书香集市在安顺新华书店启动,来自安顺市区八所学校近五十名学生参加了分享,活动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主讲人姚晓英分享了安顺民俗相关知识,并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引入二十四节气话题,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及背后的故事。

“我们了解到了大年初一捡柴回家的民俗的背景故事,还和同学们一起抄录了二十四节气儿歌。”对于本次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既开心,又收获了不少知识。

举办一系列“双阅读”活动、“书香西秀 全民阅读·一百场书香伴您行”活动、新华“心阅读”书香行,与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达成友好合作,开设校园书店,开着“东风工程流动售书车”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

近年来,安顺新华书店与各类社会文化资源强强联合,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推动安顺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旧书店里寻找一份安顺记忆

“东门坡,坎坎多;东门桥,摇一摇。”这是安顺人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安顺最有历史感和记忆点的地名之一,东门坡承担着传承安顺历史记忆的使命。随着一家古旧书店的出现,这份使命得到了沉甸甸的回应。

走进东门坡古旧书店,一摞摞泛黄的图书寂然而立,好像在等待着一份久远的约见;书页的气息经岁月反复酿造,愈发醇香。

书店本不大,但楼上楼下的复式结构,加上层叠排列的书架,店内的空间被分割出多个层次。游走其间,似乎走进了知识的宫殿、记忆的丛林。

书店老板张衍坐在店门口读着一本书,读者在店内随意挑选翻阅。如果不买书,他们就像投契的书友,无需言语亦不尴尬。这种舒适自得的氛围,吸引了安顺大批文化人流连驻足,也让路过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忍不住走进来,看一看。

“店里的书有数万册,具体数目我已经记不清了。这些书大部分是我去收的,也有一些是老顾客送来的,只要是发现好书,我都会多花些钱买回来,给需要的读者提供方便。除了大人,到我这儿看书的还有很多学生,有些放学就来,一看就是半天。”书店受到喜爱,张衍很是欣慰。

店里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已经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的安顺地方文献。《安顺市民族志》,《唇上春秋——安顺美食记》,几十辑的《安顺文史资料》……应有尽有。可以说,这里装着安顺的历史。

“爱书的人总会在书店里相遇。”张衍坚信人和书的缘分,牵动着人和人的缘分,联结了每一个美好、向上的灵魂。

图书馆,城市书房,书店,还有至今仍在坚守的报刊亭,以及每个人的床头书架,像一个个知识的据点,书香从这里蔓延,传递,弥漫了安顺这座城。被书香浸润的秀美安顺,秀外而慧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彭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聂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