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七代国君为秦国统一天下做了什么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3-12-21 14:08:40

第一位秦孝公

孝公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让自身强大。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起来,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秦国自身不强大,你何谈统一天下呢?

孝公就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这一代国君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

第二代国君秦惠文王

惠文王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改变了,孝公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他六国得了红眼病了。因为六国不能看到秦国强大,这样六国的有些人,就要想个办法,怎么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来,合纵,合纵就是联合六国把秦国给弱了,给灭了,秦国不就完了吗?所以惠文王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怎么样打破6国的合纵,这个历史使命惠文王完成了,他用什么办法来完成呢?连横,我用连横破你的合纵,这是第二代国君。

第三代国君秦武王

秦武王在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他死了以后而且没有儿子,因为他太年轻了,还没有来得及娶妻生子,就砸死了。在位只有三年。他是明君吗?他能有作为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了。秦武王有一句名言,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史记·秦本纪》“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他说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之地,三川就现在洛阳这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不遗憾,武王时期秦国已经比较强大了,那么武王时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期东进中原,因为秦国是在西方。

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他的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去攻打韩国的重镇宜阳。宜阳在哪儿呢?宜阳在今天河南洛阳西边四十公里处,它是陕西通往河南的一个唯一的个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个军事重镇,要打宜阳,宜阳是韩国的,派甘茂去打,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

然后秦武王就派了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达了魏国,一谈成功了。魏国同意跟秦国联手,然后让秦国把这个宜阳给打下来,打通了宜阳,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否则就出不了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之点。

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出使魏国成功回来的路上,他跟他的副使说,你回去告诉咱们的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跟咱们联手了。第二,虽然同意联手,但是这个仗不能打,你只要这样说了,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

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就跟秦王说,武王一听就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呢?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儿,这三件事儿一说秦武王明白了。

第一件事儿叫曾参杀人,大家知道曾参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贤人,他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和曾参同姓名的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杀了人以后,就有人去给未杀人的这个曾参的母亲报信了,说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当然知道他自己儿子不会杀人,在那个织布机上照样织布,第二个人又来报告增生杀人了,他母亲还在那咣当咣当织布,等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说曾参杀人了。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跑了。

甘茂把这个事儿讲给秦武王听,他说,曾参是个贤者,曾参的母亲,是最了解自己儿子的人,还隔不住三个人一说,他母亲吓得就逃了,我不是一个秦国人,我来到秦国帮你们打天下,我要去打天下,你想想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贤,你也不可能像曾参的母亲那样那么信任我。我去打宜阳,那还能打下来么。

第二件事,张仪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仪,张仪最重要就是他的合纵,张仪立了很大功,但是没有人说张仪立了功,都把这个功劳说是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儿,文侯烧信,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个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这个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国给灭了。灭了中山国以后,乐羊很得意,打了胜仗,灭了一个国,乐羊回来了,高兴不得了。他觉得他自己立了这么大功,可该受赏了吧?

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给他搬出一个大筐来,这一筐全是这三年中间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这告状信堆了一大筐,叫乐羊看,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看,还支持他打了三年,把中山国给灭了。看了这么一大筐的告状信,乐羊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自己的,所以乐羊就立即跪倒在地。说了两句,“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这不是我的功劳啊,这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之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你能干成点什么,你什么也干不成。

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去打宜阳吗?宜阳,我一年能打下来吗?我要打不下来,有多少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像说曾参杀人一样,像告乐羊一样,那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了,但这个仗死活也不能打,这一说,这个年轻的秦武王明白了,他说这样吧,咱们俩定个盟约,这个盟约就说你去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咱俩先签个合同,合同签好了再打仗。甘茂说可以,两个人合同书列好,然后甘茂去打了。

结果打了五个月没有打下来,秦武王收到一大批告状信,动摇了,要求甘茂撤兵,甘茂就回了一封信。说咱俩签的合同还算数吗?秦武王一听这个话,继续给他增兵,果然最后甘茂把韩国军事要地重镇宜阳给拿下来,杀了6万韩军,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拿下了宜阳。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你看这个举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还没来得及结婚生子,他都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你说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他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前面六代国君都在做贡献,人家就在位三年还做了很大的贡献,拿了个宜阳。

第四位国君昭襄王

他的功劳当然更大,在位56年,把大儿子都熬死了,是那么一个长寿的国君,昭襄王的历史是使命什么呢?昭襄王时期,秦国一占压倒优势了,说昭襄王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催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

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为相,后用范雎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一战大败韩魏的联军,斩首24万,长平一战大败赵军,活埋45万。秦国统一一共杀了一百多万,经白起一个人之手,杀了九十多万。

昭襄王连续不断的用兵,基本上摧毁了六国的生力军,为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昭襄王时期如果听了白起的话,就有可能把赵国当时就灭了,拖延了几个月,邯郸之战没有打赢。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五位国秦孝文王

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位三天就死了,既无功也无过。我们姑且也称之为明君。

第六位庄襄王

就是异人,他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也很短。但这个庄襄王像秦武王一样,在位短短三年,干了两件大事。

重用吕不韦,夺了一块地方,建了个东郡,这东郡非常重要,东郡是连接齐国,切断了六国南北合作的通道,这是一大贡献。

再一个,庄襄王利用赵国跟燕国之战的矛盾,占领了赵国37城,进一步的削弱的赵国。所以这个异人虽然只有在位三年,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七位国君,嬴政

嬴政这个时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是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所以嬴政继位以后,很快就定下来,发动统一战争。十年完成这个历史。

在整个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秦代的七位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七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七代国君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很不简单,我们说的不简单,是因为这七位国君可不是有意挑的。

这七位国君根据秦国的制度,他有的是父死子继,有的是兄终弟及。他有两种继承制度,比如说昭襄王,昭襄王怎么继位的,昭襄王是因为秦武王举重给砸死了,然后在他的兄弟们中间来选,是因为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把他推上来了,当时他正在燕国做人质,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个偶然性当了国君。他做国君很偶然的,他是特别能活的一个人,一当上国君就做了56年。大儿子在国外做人质熬死了,然后停了两年。他的次子安国君继位,安国君即位纯属偶然,他哥要不死,就轮到他了,他哥死了活不过他他继位了,他继位纯粹是的偶然。他继位三天,他又死了,然后这才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继位。

庄襄王继位也是偶然,庄襄王如果不是吕不韦包装,他连安国君的嫡都当不上。你看这些国君,七代国君几乎每一个当上国君的人都是非常偶然的。都是非常意外的当上了。但是在这所有的意外当上国君的人们中间,没有一个是昏的,都是明君,这很了不得,这很了不得。

西汉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叫贾谊。贾谊写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非常有名,凡是上过中学都读过《过秦论》的上篇,贾谊写过一句名,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什么叫六世之余烈,是继承了他前面的六代国君的功业,那个烈就是功业,到他这一代七代。七代国君连续不断的努力,最终才得以统一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代代明君这可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

第二点,代代用才,这七代国君是明君,而是七代国的国君都重用的人才,这人才都不是一般的人才。我们说秦孝公,秦孝公用了谁了?用了卫人商鞅,商鞅是个人才,他重用了他,然后是秦武王,秦武王重用了甘茂,甘茂打宜阳,甘茂是哪国人?甘茂是楚国人,秦武王重用了他,昭襄王,昭襄王重用了魏国人范雎。孝文王就三天,庄襄王,庄襄王重用了卫人吕不韦。这卫国虽然很小,很早都被灭了,卫国出了两个顶尖的人才,一个是商鞅,一个是吕不韦,很不容易的。嬴政,嬴政重用的楚人李斯。

两个卫国人,商鞅和吕不韦,两个楚国人甘茂和李斯,还有一个韩赵魏的那个魏魏国人范雎,七代国君不但自己是明君,而且都用了当时顶级的人才,这让我们看起来太了不起了。这些因素叠加到一块儿,就形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必然性。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2 阅读:644
评论列表

翰林院女大学士

简介: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