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受伤害,那就提升“被欺负”的成本,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如波谈育儿 2024-05-19 02:54:15

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欺负你,那是因为你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是“被欺负成本太低了”,孩子也不例外

放假几天,小区里活动的小朋友也多了不少

邻居家的小男孩牛牛,在这个小区算是混得比较熟的,和好几栋楼的同龄孩子都是好朋友

可周五那天,几个孩子玩得正开心时,牛牛被一个不认识的大哥哥推倒了

对方还嚷嚷着说:“不准你玩这个跷跷板,这是我们的”

牛牛不服气,顶嘴说:“什么是你的,这是小区里所有人的,想玩就在后面排队”

男孩不听,继续对牛牛推搡,两个人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和拌嘴

而吵闹声,也很快就吸引了旁边大人们的注意

只见,大家先是各自扶起自家的孩子,拍拍身上的灰土,询问有没有受伤

然后才开始了解前因后果

故意推人的那个男孩妈妈,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满脸歉意,也不停地道歉

牛牛妈妈为了不让对方觉得尴尬,就反过来批评自家孩子说:

“怎么那么小气,人家哥哥想玩你就让他玩一会儿,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家都是一个小区的,要和谐、团结一些,懂得吗”

结果,当天下午男孩看到牛牛后继续嚣张跋扈

甚至还警告说:“如果你不让我先玩,我就告诉你的妈妈,看她怎么收拾你”

也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原本乐观的牛牛躲在一旁伤心,特别是那紧抿着的嘴巴,眼睛和鼻子还泛红模样,让人看了不禁心疼

可惜的是牛牛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直到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她,也依旧是觉得“没关系,男子汉就要坚强一点,这点挫折都受不了,以后还能经得起什么事”

事实上,这种以原谅、和妥协为主的坚强教导,看起来是让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则是让别人觉得:“欺负你的孩子成本低”

正如小区里抢跷跷板的男孩,当他得知自己做坏事,错的反而是对方后,他就会本能地觉得“我没错”,也会觉得“欺负对方太容易了”

这就是“被欺负成本太低”,导致对方容易把你的孩子当成软柿子捏

所以,爱孩子就要提升他们“被欺负”的成本,特别是以下几种方法亲测有效,记得早点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01

安静地倾听孩子

不管发生什么事先把话听完

一个孩子有没有“硬”的勇气,有没有具备被欺负的高成本,就看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从小玩到大的一个闺蜜,给我分享了一段往事

她说:

读小学五年级那会儿,因为个子比较瘦小,会经常受到班上一些同学的欺负

有人故意往她的书包里装石子,有人故意搬走凳子看她摔跤笑话,还有人威胁她代替写作业……

面对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她有反抗过,结果都被妈妈无所谓的态度给消耗了勇气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同桌抢她新买的一支笔,她不愿意,两个人便扭打在一起

这件事传到班主任那里后,双方家长也很快就被叫到办公室

看到妈妈的第一眼,她就露出被同桌抓伤的手臂,本以为妈妈会心疼地为她讨回公道

没想到,妈妈只是随便瞥一眼,听到对方家长说:“到医院去消毒包扎”后,妈妈连忙回应说:“没那么矫情,这点小伤,不用放在心上”

放学回家的路上,她也试探地跟妈妈讲诉整件事情

但妈妈根本没有耐心,还没有听她把话讲完就直接反问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不招惹人家,人家干嘛会抢你的东西,他为什么不去抢别人的东西”

也就是这样一番话,让她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时至今日,回忆起这件事情时,她依旧耿耿于怀地说:“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比起被同桌抢东西、抓伤手臂还要委屈难过”

确实,孩子的底气很多时候都是由父母态度所决定的

孩子和别人发生委屈时,我们想要息事宁人、退步海阔天空,这并无大错

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听孩子把话说完

就像一个被欺负了,连父母都说“没事,不用在意”的孩子,又会有谁心疼、安慰和讨回公道呢

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这个等待过程,恰恰所助长的就是孩子被欺负的成本

特别是当对方看到家长如此在意自己的小孩后,接下来的谈判都会理亏、客气很多

这就是父母态度决定孩子勇气,和被欺负成本的价值所在

你的孩子,也只有自己去信任、呵护、和助威了

02

关注孩子的情绪

受委屈时拿出家长气势撑腰

每一个被欺负、受过委屈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会形成一定的创伤,再次被触及时同样会害怕紧张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在他们受委屈时拿出家长的气势撑腰壮胆

兰妈的大女儿,就是一个性格内向,还胆小、不喜惹事的性格

刚开始在学校经常被一些同学欺负了,会跑去找老师主持公道,可老师为了息事宁人都劝大家以和为贵

如果实在是气不过还手了,到了老师那里也会被引导说:“打人是不对的”

后来,女儿便深记这番话,也没有惹过什么大麻烦

一直以来,我还认为,这是学校老师管理有方,让同学之间都能相亲相爱

可有一次,带女儿在广场玩秋千时发生了让我气愤一幕

那天晚上,为了玩上秋千,女儿在旁边足足排队了十几分钟

好不容易等到秋千空了,她坐上去连屁股都没有捂热就立马又“让”出了位置

我问她:“是不是不想玩了”,她摇摇头

我问她:“想玩干嘛把位置让出去”,她还是摇摇头

后来,又过了十几分钟,女儿才缓缓道出真相:坐在秋千上的那个人,居然是经常欺负她的男同学

得知这个真相,我气急了,当时就要上前去讨回公道

可女儿却拉住我,带着哭腔的嗓音说:“别,不要去”

感受到女儿害怕、和顾虑的情绪后,我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

然后上前对男孩说:“小朋友,听我女儿说,你上次不小心把她撞到了呀”

男孩摇头不承认

紧接着,我搂着男孩的肩膀,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

“不小心之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但不小心也是有一定底线的,如果同样问题超过两、三次以上,那就是故意行为,还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以,下一次我们都要注意哦”

经过这样一番话后,我发现男孩对女儿的态度明显改变了不少,回家时还主动和女儿打招呼说“拜拜”

女儿呢,那天晚上也出奇地开心,跟我分享了很多在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还列举了很多被人欺负时该如何反击的应对之策

这就是关注孩子情绪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为他们撑腰,还要有尊重的想法、护住他们的面子

让孩子知道:“有爸爸妈妈在,别怕”,也让欺负孩子的那些人明白:“这个人身后站着父母撑腰,不敢随便欺负”

03

重视孩子的感受

被嘲笑时拿出“有关系”态度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只教孩子以和为贵、如何顾全大局

当我们得知孩子受欺负、被嘲笑、自身权益被破坏时,就要拿出“有关系”态度去提升孩子“被欺负”的成本

放假前的上个周,学校举办了以“读书日”为主题的活动,每个班级还以不同运营模式出售不需要的书

有一口价模式、套圈模式、还有扎气球赢大奖模式…

总之,现场可是热闹非凡

当时,女儿和班里一个朋友玩得很嗨,还和另外一个同学共同看上了一个玩偶娃娃

那个同学看上去势在必得,说什么都不撒手,还当众把女儿的朋友给推倒了

被撞后,女孩看起来有些痛苦的样子,却始终不敢起身找那个同学理论,只是蹲坐在地上默默忍受着痛苦

虽然女儿很快就把她扶起来了,可女孩眼里流露出的胆怯,反而让那个同学得寸进尺

“哼”地一声,就扬长而去,完全没有自责、更没有做错事的态度

后来,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情后,女儿那个朋友也大方地回应说:“没摔疼,不要紧”

那平静的语气,还有淡然的心境,不禁让我心疼

特别是她妈妈得知受伤的反应后,也如出一辙地回应两个字:“没事”

这样的和善大度,不仅让我想起另一个女孩,她是一个从小被母亲教导“凡事要忍一忍”的乖巧性格

如她母亲所愿,女孩从未惹事闯祸,也没有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可习惯性的忍让让她总是那么的胆小被动

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在母亲的安排下和一个相亲男认识

母亲对他很满意,女孩也不好拒绝什么,两个人便顺理成章定了亲

可真正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女孩发现对方酷爱喝酒,醉酒后还多疑敏感,动不动对她拳打脚踢

这些事,她连家里面的母亲都不敢说,只敢跟关系好的朋友抱怨几句

朋友劝她趁早离开这样的危险人物,可女孩始终犹豫不决

她一边承受着随时会被未婚夫暴打的恐惧,另一方面还要把自己立人设为“懂事听话”的乖乖女

直到在痛苦中患有精神分裂,被送往医院…

这就是父母在儿时没有重视孩子感受到弊端,你让孩子从小都觉得自己没有说“不”的权利,那孩子可真的无法成为自己了

所以,重视孩子,就需要从关注孩子被欺负时的“有关系”开始

当孩子被嘲笑时,记得对孩子说:“别怕,他们怎么说你的,就把话原封不动还回去”

当孩子被抢夺时,记得对孩子说:“别怕,去拿回来,告诉对方:我拿回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

当孩子被欺负时,也要记得告诉孩子:“任何让你不舒服的人和事,都无需理会,但我们也要告诉对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04

放下好孩子标准

被欺负时拿出御敌心理谋略

有些孩子之所以容易被欺负,并不是他们本身有多么柔弱,而是家长对“好孩子”的标准太高,以至于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都不够优秀

最后,等到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时,做事情就变得畏畏缩缩,也从表面体现出“被欺负的成本很低”

有那么一段时间,女儿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眨眼”的坏习惯

有事没事就频繁眨眼,在学校里也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嘲笑

当时,我得知这一消息时后,也曾关心则乱地再三提醒女儿:“不要眨眼,不要眨眼”

结果却发现,我越是急切想要帮她改掉这个“坏习惯”,她就越情绪混乱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甚至还用双手把眼皮支撑住,为的就是避免出现眨眼动作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注重女儿的心理感受

首先,是引导她说出对“眨眼”这件事的看法

其次,分析眨眼不是“病”,而是某种不良习惯影响

最后,发现女儿看电视喜欢挨着屏幕,以至于屏幕散发的光芒出现反射性眨眼动作

也正是有了这一系列发展和过程,我才有机会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即:想要改变孩子,就要从放下“好孩子”的高标准开始

回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用好孩子的高标准去要求女儿,那潜意识就会把缺点拿出来不断说事

结果,孩子不是被自己的缺点所困扰,就是被众人的取笑、欺负甚至排挤给打入谷底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降低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能做到尊重孩子的看得见、听得见,那在维护尊严的情况下,孩子身上才会拥有抵抗外界伤害的勇气

还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硬核妈妈,她的女儿被学校投诉惹事、殴打同学

可妈妈了解情况后得知女儿是正当防卫,那些人也是故意捉弄,在书包里放危险物品不说,还故意当很多男生的面弹内衣玩

面对校长和那些学生家长的指责,妈妈也霸气地直接回应说:“如果我现在弹一下你们在座任何女性的内衣,你们不生气,还能开心接受,那我就让我的女儿道歉”

最后,众人哑口无言,妈妈也让那些捉弄人的同学给女儿道歉

这就是父母在孩子被欺负时聪明父母拿出的御敌谋略

而别人怎么欺负对待孩子的,那我们就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还”回去

比如,对付喜欢嘲笑、说人坏话的人,那就站在校门口大声喊出来,让大家都知道你受到怎样的语言嘲讽

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可是特别适合那些喜欢欺凌、和惹是生非的人

那么,关于提升孩子“被欺负”成本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