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硬气

宗谱链 2024-05-13 16:05:51

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非明朝莫属。明朝虽然出现过不少古怪皇帝,但没有一个是软弱的。明朝自奉行国策至尊,不与外族和亲、不结盟,也不向外族纳税,更不与兄弟国家客气。他们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为国策,坚持了许多代。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时刻,敌人兵临城下,明朝也会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此外,明朝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将公主嫁到外族的王朝,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的强硬立场,因此拥有着无数铁杆支持者。

让我们一起回顾明朝的兴衰史。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开始,一直到公元1644年朱由检在北京眉山自邑,明朝历经了16位皇帝,共享国276年。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政治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废除了丞相和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以分掌地方权力,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将日本、朝鲜等15个国家列为海外不争之国,经济上大力推行移民屯田、修筑水利,并减免了税赋,开创了洪武之治,使得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0年,但因皇太子朱彪未能继位便早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即位后推行建文新政,与祖父朱元璋严厉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放宽刑法、减轻赋税,并大力削藩,相继废除了周王、代王、齐王、闽王等。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借机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朱允炆仅在位四年便失踪,明成祖朱棣由此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立了内阁和东厂。

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明朝将都城迁至北京。朱棣多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设立努尔甘都司、哈密卫、贵州曾宣布政使司,并实行了政教合一的政策,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在朱棣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修建了永乐大典,被誉为永乐盛世。但这些行动耗费了大量国力,加上削藩政策的不彻底,为后来的汉王叛乱埋下了伏笔。公元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登基。

朱高炽在位时文武兼备,曾在其父朱棣起兵靖难期间死守北平府,仅以万人的军队保住了被南军李景隆50万大军围攻的北平,并在朱棣多次北征的时候以太子身份监国,毫无差错。朱高炽在位期间,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使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以后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遗憾的是,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后因病去世,将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瞻基。

朱瞻基继位后,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了内阁的地位,并教导宦官读书参政,派遣郑和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的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在位十年后去世。由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他的长子朱祁镇继位时尚且年幼,国事却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了麓川之役,导致明朝的综合国力受损。

自朱祁镇开始亲政以后,由于对王振的特别信任,导致了宦官集团的势力逐渐膨胀。1449年,朱祁镇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企图征服不断壮大的蒙古瓦剌部,却在土木堡遭遇了失败,被俘虏。孙太后与兵部侍郎于谦合力支持朱祁钰登基为帝,共同抵御外敌,成功守住了北京。

朱祁镇被带回北京,安置在南宫。1457年,他策划了夺门之变,废黜了景帝朱祁裕,斩杀了于谦和明将范广,重新夺回皇位,残酷迫害了一批功臣,重用了一些奸邪之人,导致民间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这些事件严重削弱了明朝景泰时期所恢复的国力。1464年,朱祁镇病逝,明宪宗朱建深继位,平反了于谦的冤案,任用商辂等贤臣治理国家,减轻赋税,简化刑罚,安置了荆襄地区的流民,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朱建深在位期间也雇用了一些奸邪之人,加剧了朝政的腐败。接替他的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清除奸佞,努力改善朝政的腐败现象,被称为弘治中兴。虽然他曾信任宦官李广,但后来改过自新。然而,他年仅38岁便因病去世,使得皇位传给了他与张皇后的长子朱厚照。

朱厚照信任刘瑾等八名宦官,他们掌握了朝政大权。刘瑾更是操纵朱厚照放纵享乐,甚至在西华门修建豹房和新宅等密室,朱厚照沉溺其中。

朱厚照的荒淫生活和宦官的专横妄为,导致社会经济陷入危机,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被诛后,朱厚照又被江彬所左右。他四处游玩,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安化王和宁王相继起兵,而朱厚照也因为放纵享乐而在31岁时驾崩于豹房之内。由于朱厚照无子,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其堂弟朱厚骢继承皇位。

朱厚骢登基后,通过实施大礼仪逐渐巩固了皇权,严格管理官员,以温和的手段治理百姓,整顿了朝纲,减轻了赋税,被后人称为嘉靖新政。然而,晚年他因信任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1542年的壬寅宫变使他险些丧命,此后长期忽略朝政,迷信方士,引发民变,蒙古俺达汗几乎攻入北京城,南倭北虏不断侵扰,给嘉靖时代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朱厚骢长达45年的统治结束后,皇位传给了他的三儿子朱载坖。

朱载坖继位后,实行了隆庆新政,重用了张居正等大臣,清除了前朝的弊政。与蒙古俺达达成和议,取消了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贸易,被后人称为隆庆开关,使得明朝再次迎来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在明穆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翊军接替了皇位,并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系列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开启了万历中兴的时代。虽然在位期间进行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疆土,但也消耗了大量财力。朱翊军晚年长时间不理政务,依旧维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但他任用宦官充当税使,导致地方掠夺民财的情况日益严重,多次引发了民众的抗议。他还因立嗣问题而使长子朱常洛陷入党争和皇权争夺的纷争。

朱常洛继位后,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废除了矿奸和税奸,重振了朝纲。然而,由于放纵酒色,身体日渐虚弱,39岁时因服用红丸而猝逝。在他之后,明朝的第11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执政,但由于魏忠贤和客氏的专权,引发了乙丑诏狱和丙寅诏狱等冤案,严重迫害了试图改革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辽东经略的熊廷弼被罢免后,辽东战局陷入了严重的危机。1627年,沉湎于声色犬马,追求长生不老的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终年23岁,将皇位传给了皇五帝朱由检。

朱由检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大力清除了阉党,勤于政务,实行节俭,平反了冤狱,但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不断,民间灾难频繁,导致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同时后金政权崛起,使得明朝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34岁的朱由检在眉山自缢,标志着明朝的正式灭亡。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统称为南明,但仅存了18年便被清军所灭。在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后,继续沿用明朝年号,在东南沿海坚持抵抗清军,这一时期被称为明正时期。直到1683年郑克爽投降清朝,明朝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