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拔岳被视为关陇集团奠基人,宇文泰时期对已有体系进行新整合

史海撷英 2021-09-09 15:01:46

所谓的关、陇,指的是今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代。在宋代以前的中国史书中,这两大区域的亮相率极高。但在古代并不存在“关陇集团”的说法;一直到了近现代,才由陈寅恪提出这个概念,用来指代那些活跃于关陇地区,统治了西魏/北周、隋、唐(初期)几代政权的军政世家。

这一群体的形成,并不是某些人有意为之,而是在南北朝历史进程中、水到渠成地产生的。

五胡十六国时期,形形色色的割据政权如走马灯般频繁更迭,搞破坏的多、做建设的少(有些是有心无力),北方遭受严重摧残。

北魏完全统一北方后,前期的统治核心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期迁都后则以洛阳为中心。在地形限制、历史积累及发展重心的共同作用下,当时的北方呈现出西穷东富、西边人少东边多的格局。

北魏末期,洛阳的上层统治者急剧腐化、生活奢靡,而留在北方军镇防备柔然的各族将士则处境艰难。胡太后执政期间,阶级矛盾越发恶化,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于普通五年(524年)爆发,曾经的保卫者摇身一变、成了帝国的摧毁者。

乱世出英雄,契胡酋长尔朱荣挺身而出,他凭借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天才,摧枯拉朽般扫平了六镇起义;到了大通二年(528年),他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为借口,挥师入京清君侧,制造了凶残的“河阴之变”,将朝廷中的贵族涤荡一清。

元子攸

随后,他立元子攸为帝,安插自己的势力掌控朝廷,自己则镇守晋阳远程遥控,俨然一个曹操氏的枭雄。

当时的尔朱荣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头号豪杰,在征伐四方的过程中,他网罗了北方几乎所有最杰出的军事人才,包括那些主导了后世历史走向的大人物,如高欢、宇文泰、侯景......但在起初,他还有一位更重要的部下,那就是贺拔岳。

当初六镇起义轰轰烈烈爆发之际,关陇地区的汉、羌、敕勒、匈奴等各族豪杰也趁机发难,他们屡屡击败前来平叛的北魏将领,控制了关中大部。

中大通二年(530年),立志统一北方的尔朱尔荣任命自己的堂弟尔朱天光为统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帅,领兵向关陇进攻。其中,贺拔岳(敕勒族)的才能最为突出,当初尔朱荣兵赴洛阳时,正是以其为先锋。

在征讨关陇的过程中,贺拔岳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他曾率领八百轻骑,一举歼灭敌人两万步骑,颇有尔朱荣之风。

在迅速平定关陇起义后,贺拔岳官拜都督二岐东秦三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岐州刺史、清水郡公,不久又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对关陇地区的军政事务拥有巨大影响力。

尔朱荣

但就在关陇基本平定后不久,尔朱荣被自己的女婿——孝庄帝元子攸诱入宫中杀害。但这并没有改变尔朱氏掌控朝政的局面,尔朱荣之侄尔朱兆继承了其政治遗产,甚至还俘获了元子攸、随后将其缢杀。

但尔朱兆的水平差了太多,他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各族将士尤其是北方六镇降兵的反叛。中大通四年(532年),受命统管六镇降兵的高欢正式起兵,仅用一年就彻底击败尔朱氏。

在高欢起事期间,贺拔岳察觉出尔朱氏人心不齐、难成大事,于是便扼守关中、坐观成败;后来当尔朱氏败相尽显时,他甚至还生擒了镇守关中的尔朱显寿,以响应高欢。

获胜的高欢照搬尔朱荣的做法,拥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自己坐镇晋阳遥控朝廷。而孝武帝并不甘心当傀儡,他试图远交近攻,借助贺拔岳的力量对付高欢。

中大通五年(533年),孝武帝先后任命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都督二十州诸军事,并密诏命令其谋划除掉高欢。贺拔岳便以牧马为名屯兵平凉,在人事安排方面积极进行准备。其中,当初以步兵校尉身份随其入关的鲜卑人宇文泰因出色的才能崭露头角,被任命为夏州刺史。

贺拔岳

因此,贺拔岳被视为关陇集团的奠基人。

但到了中大通六年(534年),受高欢的离间,当初参与平定关中的侯莫陈悦设计杀害了贺拔岳。但关中诸将并没有因此乱了阵脚,经过商议,他们将夏州刺史宇文泰召到平凉主持大局。

接下来发生了挺有意思的一幕:

高欢以为关中必定乱成一团,喜气洋洋地派出了悍将侯景前去接收;但他们在途中遇上了正赶去平凉的宇文泰。

双方狭路相逢,宇文泰霸气质问:“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卿何为者!”侯景举止失措、慌忙开脱:“我犹箭耳,唯人所射!”随后灰溜溜地扭头东归。

随后在众人的拥护下,宇文泰继承了贺拔岳的政治遗产。他率兵诛杀侯莫陈悦,迅速稳定了关中局面。而孝武帝也借驴下坡,试图接着依仗宇文泰对抗高欢。

但尊重仅源于实力。同年7月,孝武帝元修彻底与高欢撕破脸,双方一度沿着黄河拉开阵势、兵戎相向;但元修在最后关头露了怯,他率领少数亲信奔往关中投靠了宇文泰。

宇文泰

10月,高欢另立元善见即位,是为孝静帝;而身在关中的孝武帝不满继续沦为傀儡,与宇文泰关系越闹越僵,两个月后被毒杀,元宝炬被扶植登基。

从这一年开始,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高欢都以正统自居。按照方位,后世将前者称为西魏、后者为东魏(后来发展为北周、北齐)。

从此,势如水火的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死磕。在初期,从经济、人口、资源等指标来看,宇文泰一方处于劣势,因此,高欢一度年年发起主动进攻,试图将西魏扼杀在草创之中。

但这种压力与危机感,客观上也让关中的统治集团越发团结、上进,他们屡屡在逆境中成功阻击高欢,维持了政权的延续。

但到了大同九年(543年),宇文泰一方遭受重大挫折。当年二月,双方再战于邙山,西魏脆败、将士损失六万余人,这几乎是西魏多年辛苦积累起来的军事力量的一半。为了生存,宇文泰不得不加快了改革。

高欢

自十六国时期以来,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多采用本族人从军、汉人务农的分工模式。就如同高欢调和境内各民族矛盾时的套路——他一方面对鲜卑人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随后扭头却对汉人讲:“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

高欢家大业大,耗得起;但宇文泰就不同了。随着关陇地区的鲜卑人因战事数量锐减,他开始扩大兵员招募范围,当地豪强地主掌控的乡勇随之演变成了中央军;后来,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础上,西魏军队的招募对象扩展到所有均田户。在这个过程中,胡、汉的融合大为加快,双方的领导群也彻底融为一体。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宇文泰对军队进行系统改革。他将先秦时期的古官职“柱国”与鲜卑八部制结合起来,创立了“八柱国”体系。

到了大宝元年(550年),宇文泰、元欣、李弼(李密曾祖)、李虎(李渊祖父)、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先后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这就是传说中的“八柱国”。

其中,宇文泰统领全局,西魏宗室元欣只是挂名,剩下的六人每位下辖两个大将军;每位大将军下辖两个开府,合计共24军。这些军人平时耕种、闲时练兵、战时杀敌,免收一切税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府兵制。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而最初的8位上柱国、12位大将军,就是西魏的主要统治集体,这就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圈。后来一直到北周、隋朝,凡是战功显赫、德高望重的官员,也常常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但论影响力,还是以宇文泰最初任命的这几位为首。

所谓的关陇集团并不仅限于上述20个家族,凡是生、长于关陇,且在西魏/北周军政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家族,都可被视为其中的一员。这一群体拥有如下特征:

第一,集中了各族最优秀的人才,“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如李弼、李虎、赵贵出自汉人世家,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都是鲜卑人。

第二,每个人都文武双全,“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南北朝时期,打仗是第一要务;这些贵族身为领军人,都得亲自上阵杀敌,所以必须得练就一身好功夫。除了打仗,负责政务的也是这波人,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平也相当了得。

据史料记载来看,关陇军政贵族普遍精于骑射,由此诞生了一批神射手,比如一箭双雕、征服突厥人的长孙晟,平定南陈的韩擒虎、贺若弼,以及后来的秦王李世民。同时,他们大多饱读史书、精通兵法,甚至连书法也颇有造诣。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关陇贵族当之无愧。

第三,他们之间普遍联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若独孤信。由于他本人长的极帅,又是八柱国之一,所以他的闺女极受欢迎。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唐高祖李渊之母、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即北周、隋、唐皇室都跟他家有血缘关系。(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则是宇文泰的外孙女)

第四,他们之间并非绝对和谐,官场的倾轧、政治斗争一样不少,互相间篡位也不怎么稀奇。比如北周权臣宇文护就曾杀害宇文氏皇帝、逼死独孤信和赵贵,大将军家族的杨坚篡夺女婿宇文赟家的基业,八柱国家族的李渊背后捅表弟杨广的刀子......

但在对外方面,他们作为利益共同体却是异常团结。这也是西魏/北周能够后来居上,最终统一了中国的重要因素。

随着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臣大多出自关东地区,关陇集团已今非昔比;随着科举制的推广,这一历史产物逐渐销声匿迹。

4 阅读:114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